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杨承玥 刘安乐 王龙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0

摘  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游客对高品质旅游拥有更大诉求,也对高校培养什么素养的旅游人才提出巨大挑战。以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案例,在介绍专业建设基本概况和成效基础上,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以能力为导向,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素质要求、知识要求、专业能力要求和创新创业要求等四个方面;根据培养目标,把专业毕业要求分解为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为指导,构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服务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并阐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相互之间的支撑与对应关系。

关键词: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能力导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146-05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makes tourists have greater demands for high-quality tourism, which also pose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ourism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Tourism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ducation major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major construction, a competency-based modular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as the orientati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aspects: quality requirement, knowledge requirem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requiremen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re divided into 8 secondary indexes and 19 tertiary indexes. Guided by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modul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modul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module, professional service module and professional expansion modul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upporting 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is expounded.

Key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ducation; capability-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项目)“中缅边境民族旅游村寨家庭生计恢复力研究:多维测度、演化机制及协同治理”(72064039);贵州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策划课程群课证融通方案探索与实践”(2021279);贵州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网络舆论视域下《旅游公共关系》课程‘公关能力’与‘课程思政’耦合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2022281)

第一作者简介:杨承玥(1989-),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教学与职业教育。

*通信作者:刘安乐(1988-),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副教授,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旅游教育。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游客对高品质旅游拥有更大诉求,同时也对高质量旅游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承担培养旅游高质量从业人员的旅游高等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人才,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人才成为目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首要探讨的问题[1-2]。但是从目前旅游人才市场的供给情况来看,培养的人才较难适应旅游行业发展新需求,具体体现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发展需求融合度不高,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够,实践性与研究性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用理论知识切实指导行业发展实践。因此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融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质量保障体系等关键要素,就成为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面临十分紧迫的问题[3]。本文将以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案例,对人才培养创新改革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一  专业建设背景

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014获批,同年8月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是国家特设专业。所谓特设专业是指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众所周知,六盘水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中国凉都”美誉逐渐深入人心,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设立即是为了满足六盘水乃至贵州甚至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基于此,我们把专业简介定义为:以“乐服务·创卓越”为专业核心理念,旨在学习旅游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接受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技能训练,并通过集中实习实训强化学生旅游服务管理技能,培养服务贵州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高级专业人才。

二  专业建设基础

(一)  组建了一支教学能力较为突出的“年轻化”双师型教学师资团队

通过人才引进与自培,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3.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0%。

(二)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成果显著

结合旅游行业社会发展实际,以旅游企业服务工作流程为导向,总结出了“课-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和“教、学、研、赛”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基本构建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为提高学生职业及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  建立一批优质课程资源

现建有“旅游管理课程群”贵州省一流(培育)课程1个,省级金课2门,校级一流课程5门,双语课程1门,精品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各类教改项目7项。线上线下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所有理论课程均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建立线上慕课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学概论2门;主编《旅游公共关系》等教材3部。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建设,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四大专业核心课程均设计了课程思政案例资源。优质课程覆盖专业核心课程50%。

(四)  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校内外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

按照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持,以“教、学、研、赛”一体为实现模式的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立有总面积1 200 m2、设备总价值300余万元的旅游与酒店实训教学中心(含9个实训室),并配备了导游地陪可视化教程、导游教学可视化教程、六盘水本地三维虚拟仿真场景教学资源库、全国基础三维虚拟仿真场景教学资源库、贵州本地三维虚拟仿真场景教学资源库及数字化体验式教学系统等数据包和模拟软件;同时,本专业与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贵州天虹旅行社、北京国新树人酒店集团、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等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1个(图1),为专业应用型转型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五)  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反哺专业建设机制基本形成

立足六盘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聚焦“旅游产业化”学科方向,建立了“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化”省级社科创新团队、“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市级创新团队、“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校级教学团队、“乌蒙山旅游系统创新中心”校级2011协同中心及“乌蒙山区发展研究院”等平台,为专业发展方向凝练和特色培育提供支撑。强化院校师生共同参与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建立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校地共建“六盘水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六盘水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为专业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提供便利。

三  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  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解构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适应实践需求的能力为导向,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解构为素质要求、知识要求、专业能力要求和创新创业要求等四个方面,具体分别是:①素质要求。该模块要求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服务情怀,愿意服务旅游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②知识要求。该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国内旅游行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规有清晰认知,了解国际旅游行业经营管理的惯例与细则。具体来看,需要学生学习并充分掌握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政策法规,拥有旅游国际视野与前瞻性。③专业能力要求。该模块要求学生能在旅游企事业、旅游景区、职业教育机构及其相关行业从事服务、咨询、管理、策划及教学。具体来看,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拥有扎实的专业实操技能,以达到在相关行业熟练工作的目的。④创新创业要求。该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环境、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

(二)  专业毕业要求分解及其与目标对应关系

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学生基本情况,我们把专业毕业要求总结为8点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19个小点。

1  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思想道德。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遵守法律道德规范,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情怀,愿意服务旅游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和情感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能够在旅游业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