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硕士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作者: 宋丽娟 王青 黄建军 马存根 尉杰忠 王宇 殷金珠 苗珠月 马东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聚焦这一主题,要贯穿拔尖创新人才一体,突出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两翼,紧扣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严控培养的四个环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最终产出六项成果,使培养的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成为卓越医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155-05

Abstrac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theme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or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the hallmark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Focusing on this them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to highlight the two wings of political guidan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closely follow three training objectives including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strictly control four training links, to improve five abilities, and to finally produce six achievements, so that the trained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can become outstanding doctors, reliable successors and qualified builder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model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2021YJJG289)、“中医药自信融入《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路径探析”(2021YJJG284);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2021JG003)、“中医药自信融入《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路径探析”(2021JG006)

第一作者简介:宋丽娟(1985-),女,汉族,山西平遥人,博士,副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

*通信作者:马东(1973-),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副主任医师,国药同煤总医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科研及临床。

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中国特色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专业,既需要有中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有现代医学方面的知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对于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起源不同、理论体系不同、临床思维也不同,导致诊断、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如何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值得深入探讨。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使之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山西中医药大学2011年获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招生。近年来,通过下述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落实落地,98%的研究生高水平地完成了规范化培训、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近五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整体就业率98.3%,专业对口的占93.9%,约4%的毕业生继续读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56%。

为做好新时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笔者结合我校相关实践经验探索形成了“123456”的培养模式,即一体两翼三维四步五能六果,即聚焦一个主题,突出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两翼,紧扣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培养目标,严控培养四个环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最终产出六项标志性成果。

一  聚焦明确一个主体

对于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在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这一主体上下功夫[1]。为此,不但要推进8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探索9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要特别注意做好“5+3”中3年阶段培养,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使所有毕业生成为卓越医生,即熟练掌握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

要想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思维培养贯穿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岗位胜任力,将师承教育、中医经典、中医思维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打造具有中医鲜明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色。通过系列举措,真正使之成为以中医思维为核心、具有综合临床能力的卓越人才,这是我们需要聚焦的主体。

二  突出凸显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双翼发展

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恰似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一)  政治引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学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需要深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推动“导学思政”,充分发挥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需要不断强化研究生党建工作,注重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具体以“组织设置合理化、活动阵地标准化、制度落实严格化、基础工作规范化、实践活动特色化和考核评价科学化”为路径[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使得研究生爱党报国的信念更加坚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积极树立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从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全面贯彻“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服务于社会的发展”的工作和育人理念。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阻击战中,一大批研究生冲在一线争当志愿者,彰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责任担当,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二)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要掌握中医学的知识,也要熟悉西医学的知识,二者有机结合、不断深入,本身就蕴含着较多的创新内容。因此,一流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学生-教师是医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理念,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提升科研创新能力[4]。

为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需及时修订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高度重视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时使研究生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即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并及时建立和完善学术平台。

三  注重提高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

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即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5]。

充分发挥中、西两套理论体系各自的优势与特色,互补长短,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的问题,创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要始终坚持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同步成长。

(一)  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坚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系统的中西医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发展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各学科研究的硕士生,应达到比较熟练应用中医诊法和掌握辨证施治原则,掌握西医本专业领域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在临床实践中能吸取和发扬中西两种医学的优势和长处,逐步将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接近高年级住院医师的临床医疗水平,能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中医药学,在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水平方面开展工作。

(二)  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获取知识能力。能运用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等工具查阅文献,具备搜集、整理、分析文献或医案能力。②临床处置能力。能运用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观察,正确采集患者信息和书写病历以及病程记录,具备较强与上级医师及患者沟通能力。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③临床科研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④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发现临床医疗过程中差错和问题,并具体分析、协调与处理。⑤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协调医护、医患关系能力。⑥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在交接班会议中报告病例诊断和处理意见,具备流利报告本人或他人研究成果和现场回答问题能力,有运用外语进行口头交流和文字沟通能力。

(三)  基本素质

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具体包括:①学术道德。应具备良好学术道德观,了解法律法规、传统文化、人文道德、知识产权和动物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具有良好学风,客观公正,求是诚信。②专业素质。能运用所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规范进行医疗活动,有良好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等。③职业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对临床医学有浓厚兴趣和不懈探索精神,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仁爱”心境,把关爱患者、维护人民健康作为己任,尊重生命,救死扶伤。

四  严格管控四个环节

包括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成绩、开题报告质量和中期考核落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