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业项目驱动地方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 曹明 赵岚 余健

微创业项目驱动地方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0

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普化及的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竞争愈发激烈。该文选取江西省五所地方本科院校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基于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获得的根本,政府和企业是能力获取的重要资源,创新思维是人才创新能力的核心的观点,构建微创业项目驱动的人才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方案。鼓励师资主动转型,整合政府、企业及校内科研实践资源,从实践生产和社会发展需求中提炼细微领域创新实践项目,融入到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教学中,重构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创新思维。微创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有助于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需求,培养适合地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微创业项目;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4-0052-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ur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ompeti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tal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Local universities are also facing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data from the annual report on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of fiv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1 a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selects the annual report data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from 2019 to 2021 from fiv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view tha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the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cquisitio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ability acquisition,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talent innovation, a reform plan of tal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driven by micro-projects is constructed, by encouraging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campus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resources, refining innovation practice projects in small fields from practical prod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 teaching of core knowledge poi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re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helping students acqui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thinking. Micro-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tyle teaching reform is helpful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Keywords: micro-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innovative abil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personnel train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高等教育内部活动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将发生一系列变化[1]。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还具有普及化进程时间较短、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新建高校占比大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色[2],相当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正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时期发展起来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同步的,这也为高等教育普及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办本科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才培养定位摇摆、目标模糊等问题,导致逐渐出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和供求不对等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3],使得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之间难以达到协同发展。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大中小企业上下游合理分工,塑造产业联系紧密的现代产业组织结构,各级各类市场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一  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萍乡学院、新余学院、景德镇学院、宜春学院和九江学院五所江西省地方本科院校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人才培养的相关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剖析,探讨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改革思路。

(一)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去向抉择

除去升学/出国、创业和待就业人数以外的大学生人数均统计为直接就业人数,五所院校2019—2021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占比平均值为70.67%,其中三年平均最低值为68.31%,最高值为75.17%,意味着有近三成大学本科毕业生后没有立即成为社会上的直接劳动力。在2019—2021年直接就业的本科大学生中,签约在江西工作的人数平均占45.49%,其中占比最高的科院校为58.58%,最低为40.63%,有近一半的学生会到经济发达的沿海或大城市发展。大学生留在院校所在地城市的平均比例仅占到22.09%,由于选取的五所地方本科院校均不位于省会城市,意味着地方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在省内就业时更倾向于省会城市。这一方面由于中小城市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偏慢,企业的发展潜力与前景不足以吸引刚毕业本科大学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产业匹配度不高,无法实现更大比例的在地就业,这样的情形往往是由于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设置上模糊不清导致的被动局面。

(二)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升学与创业的抉择

2019—2021年全国本科生考研录取人数占毕业生人数比例分别大约为25.26%,24.68%,2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所分析的五所地方本科院校2019—2021年考研录取人数占比总体则呈上升趋势,分别为9.02%,12.6%,13.54%,表明在全国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地方本科院校考研趋势提升明显,同时学校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人才专业知识的培养质量得到提升。而另一方面,软科系统统计576所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平均创业率仅为0.7%[4],五所地方本科高校2019—2021届本科毕业生创业占比平均仅0.83%,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持平。三年里,除萍乡学院外,其余院校均出现了创业率下降的现象,刘保中等[5]在文献中提到新冠感染疫情及国家政策导致硕士研究生升学比例上升,但是疫情对创业率的影响不大,这与本文研究的地方院校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无论是从社会发展外部条件还是毕业生选择来看,均呈现出考研升学占比与创业占比相反的发展势头,这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思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关系,指导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三)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要需要学校提供创业相关课程(32.31%)、创业讲坛(29.03%)以及创业实训模拟(28.91%)等方面的创业支持,通过与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大学三所综合性大学2019—20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在资金和平台、创业协会和俱乐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实际创业实践中需求的资源方面明显强于地方本科院校,显示专业能力的强弱可能对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影响较大。通过分析还发现五所地方院校已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领域与其所学专业相关性达到74.41%,这也说明专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仍是地方院校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在众多研究工作中成为了一个弱研究对象[6]。五所地方本科高校2019—2021届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占比最多,达41.97%;其次是专业课程内容与安排占36.88%,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占33.80%。显示课程内容融入更多实践能力培养的设计及实践课程实施的手段改革是地方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改革方向。

二  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  专业知识更新是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竞争力的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更加突出,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实现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具有决定性和民生性作用[7]。知识创新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地方本科院校都必须以专业知识教育及专业能力获得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地方本科院校资源相对缺乏,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较多,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兴产业与技术,容易出现被动发展的局面。因此,可以依据综合性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