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 陈秀春摘 要:就业导向下高校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有利于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契合高等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围绕当前高校“双创”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相脱节,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实践平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即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框架;设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完善校企研一体化协同合作机制,落实协同育人理念;建设“三能素质”的双师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提升“双创”教育师资水平。
关键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双创”教育;跨境电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063-04
Abstract: Under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s in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which is conducive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adapting to the trend of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following the trend of differentiated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issues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s in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vague goals for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sufficient practical platforms, and weak teaching staff for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s in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universities, which is to build a module curriculum system oriented towards employment,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Clarify the employment 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construct a framework for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n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universities; Design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at integrate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practical platform; Improve the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enterprise research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uild a dual teacher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team with "three 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s.
Keywords: universitie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nd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ross border e-commerce
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代背景下,商贸产业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双创”能力。然而,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和“双创”能力不足,综合素养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如何在就业导向下优化高校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商务英语“双创”人才培养,推动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 就业导向下高校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 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有利于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多方主体基于互联互通的电商平台进行贸易,在贸易结算后,通过借助跨境物流实现货物运输并完成交易的一种跨越国界的商业活动。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较大的就业和创业空间。同时,随着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围绕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方向,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跨境贸易的平台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培育,以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多工作机会。跨境电商行业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阵地[1],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中加强“双创”人才培养,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项目联系起来,以更好地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发挥潜能。对此,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能够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有利于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 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适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目前已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在全球化高度发展趋势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全球各类人才进行国际化沟通交流。其中,英语作为当前世界应用范围最广、通用性最强的语言之一,承担了促进人才沟通交流的职责。高校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要求所培育的人才具备专业、熟练的商务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对于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诸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仅仅能进行初步交流,缺乏深入沟通的能力。对此,高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发展潮流。
(三) 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契合了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加快,高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生源结构也更加多元。由此,要求高校创新办学形式,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断趋于差异化[2]。与传统单一的专业化人才相比,“双创”人才的素质更为多元和复合,不仅创新创业意识更加强烈,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并以此指导自身实践。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本身具备较强的应用性,通过培育“双创”型商务英语人才,不仅增强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技能的适用性,也很好地契合了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的趋势。
二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 商务英语“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专业课程中缺乏“双创”元素
近年来,各个高校紧密围绕产业市场需求,加强了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与“双创”教育的衔接中,还存着脱节问题,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缺乏有机融合。首先,“双创”课程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该体系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缺少有机融合[3],同时,“双创”课程内容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衔接不畅,很难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专创融合较少,专业课程中缺乏“双创”元素[4]。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教育主要是基于以往的专业课程,引入“双创”课程,只是在课程表中增加了一些“双创”课程,而并未真正将“双创”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导致“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形式化,影响了“双创”人才的培育。
(二) “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首先,“双创”教育的学科缺乏清晰的定位。大部分高校尚未将“双创”教育纳入主流学科教学体系,只是将其归为公共类学科。因此,很难准确把握“双创”教育的定位,在将其运用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时也存在二者融合不畅的问题,导致“双创”教育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只是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方面发挥了一些功效。其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尚未得到有效明确。由于缺少系统化的培养目标作为指导,部分高校仅仅采用了“双创”+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5],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很难被满足。再次,商务英语专业“双创”课程设置不完善。现阶段,高校对于“双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多数是将其作为选修课。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创”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提升,较浅层次“双创”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除“双创”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外,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其他配套的支持制度也不健全,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人才培养规划。最后,针对“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考核体系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并未将“双创”人才培养的效果纳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体系中,很难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双创”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三) “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不足,实践训练平台较为单一化
高校向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相关的实践教育载体并不能适应“双创”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能够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平台较少,导致广大学生参与度较低,仅有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很难提升广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同时,高校现有的实践训练的平台较为单一化,虽然也能够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开展一些外贸业务的实操训练活动,但是对于当今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如跨境电商推广与运营、国际市场的营销与策划等方面缺少对应的实践训练平台,很难有效对商务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