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香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及思政元素挖掘
作者: 郑日如 吕嘉欣 易齐贤 张婷钰 杨沁连 张宏荣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香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朝时,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并称为四雅,香道与医药、宗教、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为填补高校在中国传统香文化课程教育方面的空白,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面向园林、园艺、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该文首次系统建立完整的教学目标、课程框架、课程大纲,同时以香道这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积极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香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同时,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对学生未来科研或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香文化;课程思政;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084-05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incen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n the Song Dynasty, burning incense, ordering tea, hanging paintings and arranging flowers were called four elegance. Incens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edicine, religion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fill the gap i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ragrance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set up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cour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ragrance Cultur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orticul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other related majors.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es a complete teaching goal, curriculum framework and curriculum outline.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incen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actively explores and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nhances students'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cense culture, improve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 employment.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Incense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香文化是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遗产之一,自秦汉开始发端,承载着几千年的丰富历史,也承载着深厚的哲学和审美内涵。然而,随着近代战乱、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香文化已近失落。在当代高校教育中,极少存在中国传统香文化的身影,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这限制了学生对于香文化的了解,也阻碍了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1]。因此,本文将结合思政元素,探讨该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 相关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
由于香文化的断层,目前还没有高校专门设置中国传统香文化课程,多是穿插在中医药等课程之中。对于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来说,找到传承者已是不易[2],因此该类课程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学生在课程中接触到的内容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不能全面了解香文化的精神内涵,也难以激发学生对香文化的兴趣。
(二) 缺乏实践与体验环节
传统香文化的学习与鉴赏需要通过实际参与香文化活动、香品制作等来达到更好的效果。理论学习无法让学生亲身感受香文化的魅力,使他们对香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感兴趣的学生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接触。
(三) 缺乏传统文化认同
香文化与诗词、医药、茶道和花艺等文化艺术相互渗透,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使得年轻一代面临着来自各种文化的冲击和诱惑,导致他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传统香文化经历过战乱与社会动荡,已出现一些方面的断代和失落,在现今社会中属于少为人知的“小众文化”。缺乏了解导致缺乏认同,年轻人大多忽视了香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也不利于香文化的复兴。
(四) 缺乏当代社会连接
传统香文化作为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潜在的创新源泉。香文化应当与时俱进,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寻访历史名胜,关注乡村振兴,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文化振兴真正落实,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目前,学生难以将香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无法将其价值与意义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出来。
二 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一)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香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设立香文化课程,能够向学生提供全面和系统的香文化知识,以点带面地帮助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参与到香文化的推广中。
(二) 实现人才培养五育并举
香文化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包括文化历史、人类学、艺术美学等。本课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们在跨学科背景下的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香文化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三) 推动香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融合
传统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现代有许多应用方式,如茶道、现代医学、传统民俗节日、文旅产业和现代日用产品等[4]。将香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香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组织相关活动,推动香文化转化与创新,培养学生在香文化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 课程框架设计、实施结果与反思
(一) 更新教学目标
中国传统香文化是面向园林、园艺、康养园艺等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两大板块的内容,其一是香文化的理论知识,包括历史发展、香药、香品和香具等;其二是香文化礼仪和流程,包括香品的制作方法、香事表演流程、香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等。以支撑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提升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掌握香文化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点。
课程目标2:了解香文化的历史发展。
课程目标3:了解香材的用法、功效和香具。
课程目标4:了解香品的制作方法和工艺。
课程目标5:重点掌握隔火熏香、香篆等香事的礼仪和流程。
课程目标6:重点掌握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系统构建理论及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在表1的课程体系中,我们系统介绍了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及香文化的创新应用,将香文化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分享香文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同时穿插学科最新前沿知识和行业、产业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体系。
在理论学习之外,设置实践学习与实际操作课程环节(表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操课手工环节让学生舒缓情绪,缓解日常课业带来的压力。此外,很多香材就是中药材,通过对香材药效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养生保健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
(三)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第一,示范与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香品鉴赏等操作示范,学生跟随指导进行实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燃线香、让学生品闻香粉、使用电香炉熏烧香丸,让课堂处在真正的香气氛围之中。
第二,案例分享。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案例,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中涉及的香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可以分享著名古代文人与香有关的故事、介绍经典的香文化历史故事、赏析描写香文化的文学作品、播放香文化纪录片、搜集近现代与香有关的艺术作品。我们在授课时分析了《红楼梦》中频繁出现的香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用香、饮食用香、计时用香、节日与庆典用香、陈设与配饰用香和礼物用香等[5],分享了学生喜爱的某影视剧中用香的片段,播放了在舞台上焚香的某音乐综艺节目。学生认识到香文化在古代的广泛应用和独特地位,历史中处处含有香文化的影子,也发现香文化可以与现代生活进行有机创意结合。
第三,探究式教学,进行分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4~6名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香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方式。例如,要求他们讨论香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或探讨香材的不同功效与应用等。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源、展开论述,在讨论结束后,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