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情商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作者: 高瑞霞 谢奕 刘婷 赵航 马健斌 赵旋屹摘 要:大学生正是处于个性养成与技能训练的关键阶段,情商培养和大学生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高等教育要改变以往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高校情商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情商能力等全面素质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本科生情商人才培养任务是新形势下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客观要求,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规则、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其情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教育;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122-0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kill trai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ha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change the previous teaching thinking that focused on ability training, actively explore new ideas, new ways and new means of cultivating EQ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such as EQ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teaching as a whol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coordin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ing a good job in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EQ talents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under the new form. It is an urgent and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put forward b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ies to develop. As the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the future socialist cause,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ly cultivate, train and improve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ich has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Q education; ethnic minorities; talent training; working path
基金项目:新疆理工学院青年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阿克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XLQ1907);新疆理工学院青年项目“阿克苏地区大中专院校‘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创新方法探究”(XLQ1909)
第一作者简介:高瑞霞(198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助教,资助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赵旋屹(1993-),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指情绪商数,又称EQ,是人在情感、意志、耐受困难考验等层面的素质表征[1]。情绪商数反映了自己进行管理、认知别人和与别人相处的基础技巧,也体现出一种人的除了基本智商之外的全部素养。情商主要体现在认识自己、控制自我、自我鼓励、了解别人情况和管理人际关系五大领域。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证实,情商富有潜力,大多是由后天的训练产生的。
中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方未来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事业的主力军,肩负建设好少数民族地方发展、提高民族团结与稳定社会的重大责任。其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和纽带,又是党和政府做好民族地方各项工作的最主要力量[2-4]。少数民族学子的思想境界和经济社会情商开展状况如何,不但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培育成才问题,更密切关联到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大计,也关乎到全国发展安全与人民凝聚力,更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重视情感智商的训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承担。
智商和情商是当今社会人人都十分关注的才能和素养,人们智商的提升既要依托人的聪慧智能,也离不开人的交往协同技巧和联系与协调的沟通能力。更多的现代公司关注人员的情商,从而通过对人们的教育培养形成符合知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情商人员。经过大量的研究对智商和情商的对比与分析表明,情商对人取得成功起着非同一般的关键性作用。美国知名教育家、创业者卡耐基教授认为:“一个人取得的成功,仅仅百分之十五是靠他学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他做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
一 大学生情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情商好坏,对一个人在社会中发展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熟、发展。妨碍一个大学生迈向成熟的最大的心理障碍之一便是情商不高。所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上既要注重个人知识能力与学术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大学生的情商养成教育。
(一) 只关注智力的提升,却往往忽略了情商的发展
当今社会,由于教育资源紧张、升学竞争日趋激烈及毕业后找到合适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国内大部分家庭、教育机构都高度重视对学生智慧的发展训练,但却常常忽略了对学生未来成长起着巨大作用的情商培养,单纯的智慧训练常常让孩子拿到了高分数但实际动手能力却极差,组织沟通本领没有得到锻炼,判断力、是非分辨社会的能力很差,公关交际组织能力很差。在组织团队中人际关系不和谐,处理公关危机能力不突出,不少的学校还将情商的发展训练视为智慧培养的点缀项目,有时间和有资源的地方学校就只开设一个课程甚至组织一个项目。但说到底,智慧和情商就像是鸟儿的两只翅膀,为了让鸟儿飞得更稳、飞得更远,两只翅膀就需要均衡成长,少了任何一只翅膀就不能够飞得太远。所以,高校必须在重视学生智慧发展的同时,加强其情商的培养。
(二) 关于情商培训的知识零碎,不具备系统性
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来分析,对高等教育学生的情商教育与智商开发应该协调统一,事实上是一体化工程,包含各个方面,而对情商教育与智力教学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原因是情商教育主要是和人情绪感情的掌控能力与对环境适应能力有关,教育的主要是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忍耐、爱、宽容、共享、信心、团结、合作精神、耐挫折能力、适应性、自控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正因为情商教育并不像智慧开发那么容易操作性,所以导致了不少教育机构只不过在情商教育系统的某一些具体的点上或某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不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
(三) 情商教育时间分配不科学,没有规律长期性
不少高校都指出,当学生初入校时是学校开展情商教学的好时机,但不可否认,这一时期,学校对学生进行情商方面的教育确实很有必要,基于大一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生疏环境中,对这种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在这一关键时间段及时有效地传播输送一些崭新的思考方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是这时期大学生的心态还不能完全彻底改变,多数人还是处在高中生的角色,心态比较不平衡,生活琐事也很多, 并没有全身心沉浸式感受这种教育的真实含义,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所有的业务和具体事项指标都全部结束的情况下,新生们都进入到了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而此时心智状态也已经基本实现转换,完成了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认同改变,但此时及之后的情商教育工作却不能及时匹配新生们心理的变化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情商教育和引导,导致很多情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前功尽弃。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模式,本质是供需不匹配,不需要的时候教育用力过猛,导致过犹不及,需要的时候蜻蜓点水,起不到作用,本质是不清楚情商教育的科学规律,没有长时间教学的计划,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商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对学生自控能力培育力度不足的问题,即主要体现为学生自主控制情绪的能力不足;自我能力不强大,即无法真实地了解自我;知人能力有偏差,即了解别人中存在着不客观的现象,不可以在更细致的信息上发现别人的需求[5],个人诚信缺失,行为习惯较差等。下面就对大学生情商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二 少数民族学生情商培养出现问题的成因研究
(一) 学校因素
1 情商教育宣传深度不够
舆情传播也是学校各项心理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传播手段。目前,院校中情商教学的传播工作大都由学校心理宣传和咨询中心担当,大致有两个层面,一是校级层面,主要是通过公布一些心理教学信息,让各院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还有一种层面就是在学院方面,重点是落实教育学院的政策规定,积极引导全体大学生学习。目前个别学校已经开设了微信公众账号、QQ群来宣传情商教育。虽然在相当的程度上也传播着某些新的政治思想、观点,但实质上深度还是不够。
2 常规教育多,专项教育少
面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富有特色的专项教学并不丰富,尤其是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情商问题未能进行良好的疏导与引导,也没有完全帮助学生掌握情商教学的实际好处,进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情商教学的理解与学习热情。
(二) 教师因素
大学生的情商教育一方面由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老师负责,另一方面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但是,目前辅导员队伍的情商教育认知水平和教授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部分辅导员未接受过深刻的学习,在开展谈心谈话和日常教育过程中容易忽略情商教育。
(三) 家庭因素
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榜样。许多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家庭教育情况对孩子的学业进展、个人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在校园发生的学业、心理等现象多是对家庭教育情况的反映。而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学生家长的教育程度也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提高。但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家长来说,部分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吸收新事物的能力都还薄弱,一些父母出于生计一直出外工作,子女却只能留守家里,在教育引导、亲子交流、资金支持等方面也都出现了相应的不足。另一方面,尽管家里经济社会状况较好,却没有正确的育儿理念,觉得“只要孩子进了大学就圆满完成使命了”,因此对孩子培养方面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的培养能力、行为素养却有所忽视。所以,唯有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水平,才能真正从本质上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四) 个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