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翹彤

摘  要:红色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它不仅能够印证中国共产党从兴起到兴盛,更能传递出崇高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精神内涵。因此,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起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但是现在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更多还是依靠思政课,手段和内容较为单一,所以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该文提出有效运用科技手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当中来。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理想信念;信念教育;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62-04

Abstract: Red resources ha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not only confirm the rise of our Party to prosperity, but also convey the lofty revolutionary spirit,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nd other spiritual connotations. Therefore,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setting up the ideal and belief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rely mo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relatively simple means and content,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ntegrate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effective u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dig deep into the Red resource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o integrate the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Red resources; college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faith education; application value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自信自强做了相关的阐述,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现实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红色资源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之所以认为红色资源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红色资源以物质为载体进行呈现,普遍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场所、革命遗迹;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反映崇高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精神内涵。因此“红色资源”的价值是多层次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对于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追求,是要反映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上的。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甚至会为离开大学校园后理想信念的进一步树立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是一以贯之的。

一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用价值

(一)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创新教育方式

思政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而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仅仅是在思政课的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干瘪的、不鲜活的、没有吸引力的,这样就不能达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意义。我们还应该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而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上更多的还是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也会通过播放视频、讲解史实等方式去丰富授课的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走出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有限的,学生也不能够走向生活和社会,也没有真正走进能够体现理想信念精神的场所或文物。

以此看来,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中的价值性就格外突出。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探索,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创新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局限于三尺讲台,不局限于一个多媒体的屏幕,可以带学生们真正地贴近红色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思政课堂主体的目标。

(二)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

当前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更多是教材上呈现的内容,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有时也会使用一些案例作为佐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但即便如此,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单一化的状态。红色资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程中精神成果的重要体现,应当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红色资源在教育内容上也是非常优质的资源。一方面,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民族精神和时代特点,所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有着方向性的指引作用,使大学生们能从根本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带有历史印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综上看来,红色资源中体现着太多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成功经验,为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信念,进而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达到教育效果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依托思政课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传统思政课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较少,并且课程体验感不强,这样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将授课内容以最好的方式进行呈现,教学的效果也是有待于提升的。红色资源的融入可以弥补传统思政课的短板,包括但又不局限于参观、实践等方式进行授课,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内容当中去,亲身投入到整个环境当中,称为课程的主体,不仅仅会激发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更是能调动其他各种感官。比如,在参观红色资源的时候,学生可以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甚至可以用鼻子闻,通过更多的感官参与、参与的内容越复杂,越有利于掌握知识,这样大脑越能获得了足够多的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红色资源的融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政课,用环境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尤其是面对一些冲击力较强的内容,一定会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的效果,帮助学生突破与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时空局限,做到精神上的交流,从而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政一体化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思政课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关键,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现高校已经开始注意到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当中去,但是依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可借鉴经验较少,并且在思政一体化的视域下,现如今的红色资源融入进思政课是大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在接触的,但是融入方式、融入内容受地方局限,导致每个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红色资源出现严重雷同的现象,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对于红色资源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内容以及深度和广度有狭隘的认识,导致的结果必将是影响思政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高校在思政一体化的推进中本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使命和责任。一方面,可以在此做好领导和规划的作用,制定融入思政课程体系,探究满足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程度的红色资源学习方式和内容,避免因无系统的规范导致教学内容雷同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积极牵头探索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中的保障考核机制,从制度上强化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规范性,也为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让大中小不同阶段都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和保障制度,从而帮助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当中去,也能更好地保障思政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帮助红色资源在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做到“水到渠成”,也能促进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让理想信念受到红色资源的积极影响。学生发展从来不是单独一个阶段的任务,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大中小的思政课程当中,在学生们进入到高校之前就能够收到红色资源的熏陶和影响,才能够让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更加容易接受红色资源带来的影响,更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这也是高校为推进思政一体化的必要探索,更应该作为高校在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应尽之义。

二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  有效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

当前对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本上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为学生讲解,而这种讲解也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学生的学习基本上也只处于理解的阶段,很难让学生们真正产生共鸣。在课堂上的讲授,思政教师也会配合优秀的案例进行讲解,但即便如此,案例通过思政课教师的语言讲授,或者利用现在的媒体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但在学生看来这些优秀的案例也只是活跃在屏幕另一头的“大人物”或者“好故事”,很难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同身受”。因为学生不能真实的接触到,所以感觉有距离感,这便导致了学生不想了解或兴趣不高的现象产生,故而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思想产生认同感。其实很多高校已经陆续意识到了这种问题,也意识到红色资源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红色资源因其特殊的呈现形式,有些存在于博物馆,有些是以纪念馆的形式进行展出,有些甚至不在高校所处的地市,基本上都是因为空间上的局限,所以很多高校很难将红色资源切实纳入到思政课当中去,从而没有将红色资源在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的重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想要突破空间上的局限性,善于运用当前的科技手段就非常有必要。积极寻求科技手段的帮助,可以将红色资源的虚拟转化为现实。例如,可以将红色资源通过AR技术的这种形式进行呈现。AR技术也是近几年刚刚兴起,通过发展走入到大众的视野。但是现有的AR技术更多的是在探索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便捷。事实上,AR技术远不止于此。现在AR技术也是青年大学生中喜欢去谈论的话题,如果能将此技术与红色资源相结合,对于红色资源的呈现无疑是一种打破地域空间局限的手段,而且也是是一种大学生们乐于接受、喜欢探索的方式,但是现在的AR技术呈现的内容大都是非常娱乐化的。AR技术只是一种呈现内容的方式,既然可以呈现不同的内容,那也应该可以呈现红色资源的内容,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将红色资源通过这种AR科技手段进行呈现,一方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便于对红色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接受红色资源,也能更好地影响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另一方面,以科技的手段呈现红色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佩戴AR眼镜,便可以突破因红色资源在地域上或者空间上相对固定,不易融入课堂的局限性,帮助各地的红色资源更好地来到学生的身边,走进学生的课堂,走近学生的心灵,从而积极影响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