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曹梦 李兰萍 肖依 王小雪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为应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明确高校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强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各地区各高校均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一系列较好的教学成果和成绩,形成初步的建设思路。因此,该文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重点围绕课程思政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堂教学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总结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思路,探讨课程思政下口腔医学本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与之共同努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协同育人格局;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150-04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proposed by the stat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response to new situations, aiming to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stud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rooted in moral education and l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Facing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regarde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top prio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have achieved a series of good teaching results and achievements, forming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idea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the oral medicine major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manag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of the oral medicin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ummarizing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ed in stomatology, explo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in oral medicine under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working together towards it.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al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te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其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增强其理想信念,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面对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各地区各高校均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教学成果和成绩,但有关于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却较少。鉴于此,探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问题、原因及实施路径,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 课程思政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一) 立足口腔专业特色,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分类和整合,建立具有专业鲜明特色、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培养全面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体系。要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口腔教师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程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注重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示范引领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口腔医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口腔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分享和推广,全方位推进高素质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二) 实现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要素全方位覆盖
坚持把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口腔专业,将其渗透到教师、教学资源、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贯穿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各方面,以口腔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切实加强对口腔专业思政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同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口腔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口腔专业教育相融合,构建起以德育为核心的口腔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
以口腔专业教育全课程为主要抓手,对口腔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和渗透,形成口腔专业教育全课程的课程思政示范体系;以口腔教育教学全要素为重点,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以教学管理全过程为支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 课程思政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 抓好顶层设计,全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在顶层规划和整体布局上下功夫。为此,需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同时,制定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实施规划和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系,包括对专业课程、师资团队、人才培养和学院管理四个层面的全面改革。
此外,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能力是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师评价、判断、人才甄别、录用、评优、选拔和培训中,应当将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纳入考虑范畴。同时,对于缺乏课程思政能力的教师,可以开展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课程思政”能力,促进全面落实课程思政。
(二) 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形成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格局
1 修订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
全面修订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将立德树人目标作为制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的主要依据。在制订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方案中应当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口腔医学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修订口腔医学教学大纲时,应当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将立德树人目标作为制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的主要依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合理设置课程难度和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 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设计
在优化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对现有的口腔课程进行评估,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每一门口腔课程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更加丰富多彩、实践性强的口腔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和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在完善教学设计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加强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深度挖掘口腔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口腔课程,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
1)开展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培训,全面提升口腔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培养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化每一位口腔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明确所有口腔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着力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做到口腔课程门门有思政,口腔教师人人讲育人。
2)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师资队伍。发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学院和学校课程思政教育优质资源,鼓励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室工作例会和教学工作会等方面开展培训活动,发挥在全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3)加强思政研究,凝练经验做法。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持续探索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推广课程思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4 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建设,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坚持依法依规,规范课堂教学管理,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强化教师授课纪律约束,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根本要求,提高课堂教学建设责任意识,强化课堂教学工作责任,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2)加强课堂过程管理。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的作用。在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确立“价值引领”导向的关键,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从而确保全面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
5 强化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实施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行动,推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及暑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口腔专业实习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让学生在口腔专业实习中深入了解专业领域,锻炼实践技能;开展红色教育、普法教育、心理教育等特色实践育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爱国情感和法治意识,同时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