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为主的农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作者: 吴鹏昊

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为主的农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策略0

摘  要: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属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研究生培育质量息息相关。农业大学的办学宗旨是进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涉及到森林资源、动植物医学、植物生产、水产、环境生态等一系列学科,在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时代对人才质量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农业大学要培育出优秀硕士研究生关键就是做好农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促其与人才培育要求相符。而文章将人才质量提升作为目标,就农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农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092-04

Abstract: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field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y countr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he mis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concerning the disciplines of Forest Resources, Animal and Plant Medicine, Plant Production, Aquatic Products, Environmental Ecolog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ternet +" era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the key f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graduate students i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mote i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is paper takes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quality as the goa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Keywords: postgraduates;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任何阶段学生的培养均是将课程体系作为最基本的、直接的载体,而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只有经过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方可得到培养,研究生也不例外。课程的合理设置是确保高素质与高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1],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与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实现人才培育的重要条件,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技能素养等的提升息息相关[2]。当前构成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课程基本都涵盖了4-6个种类,依次总结起来即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必修环节、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而通过长期实践发现此类课程设置与我国高校人才培育契机为研究生知识覆盖以及技能掌握等的要求是相符的[3]。不过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学历已无法满足企业、机构或单位的用人需求,故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深造,院校的培养类别与规格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很好地弥补了研究生人数不足的弊端。同时,教育部还先后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等一系列通告与文件,这些均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利于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改革,在实现研究生高质量人才培养中有指导意义。

为了深入全面地掌握当前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研,力求能获得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相关的更多信息,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调查过程以及内容

(一)调查目的

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给予改进优化,进而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硕士生。

(二)调查对象

涵盖新疆农业大学2019级所有全日制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且涉及所有学科。

(三)调查方法

所发放的调查问卷总共增设了28道选择题,1道补充题,涵盖到课程设置情况、课程开设类型模块、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四大模块,总共发放了980份硕士研究生问卷,总共回收980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此次调查结果的处理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百分比的表示单位为[(n)%]。

二、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

(一)专业课程所要求的学分设置合适性

为了明确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设置的学分是否合理,通过问卷重点调查了学分情况,认为合适的占比69.38%(680/980),认为偏多的占比15.30%(150/980),认为偏少的占比10.20%(100/980),认为不了解的占比5.10%(50/980)。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经问卷的形式调查课程设置与结构等多项内容的情况。

1. 课程设置体系基本合理

课程学习为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学过程中相当关键的一环,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目的并非仅是单纯地掌握知识,还应通过课程学习来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现今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是根据一级学科来进行设置,课程体系包括公共选修课、公共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课与学科基础课。其中政治理论课和外语等学科被纳入公共学位课范畴;专业课、学科基础课被纳入专业理论课范畴;而部分针对全校学生所开设的方法课、实验操作课以及工具课等被纳入公共选修课范畴,专业选修课主要是开设的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目的是让研究生学习兴趣被激发。此次调查结果具体见表1,从数据可看出新疆农业大学课程设置基本合理。

2. 课程结构

研究生课程结构情况关系到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条件。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研究生对所在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结构认为合适的占比为58.16%(570/980),认为偏多的占比为20.40%(200/980),认为偏少的占比为11.22%(110/980),认为不关心的占比为10.20%(100/980);所在专业选修课课程结构认为合适的占比为60.20%(590/980),认为偏多的占比为25.51%(250/980),认为偏少的占比为8.16%(80/980),认为不关心的占比为6.12%(60/980)。

3. 课程教学

(1)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历高低主要是介于本科教育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之间,故而根据其学历层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而在部分本科教学时所应用的以课本知识讲解为主的模式已不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更加注重“研究”二字,就是让学生做到“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通过哪些教学方法来引导研究生开展知识学习呢?以下对当前新疆农业大学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时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选择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占比为62.24%(610/980),选择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的占比为9.18%(90/980),选择专题讨论进行教学的占比为8.16%(80/980),选择讲授+小组讨论+专题讨论三法联用进行教学的占比为20.40%(200/980)。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时所用的方法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互动式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应用较少,自主研讨与参与欠缺充分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下。

(2)课堂教学效果

硕士研究生属于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受众群体,教学期间研究生课程评价、参与度等都会直接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对所在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上20.40%(200/980)认为较好,63.67%(624/980)认为一般,15.91%(156/980)认为差。通过调查还认为课程内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师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会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也是需引起高度重视的三个要素。在此处我们需要重点提及的是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以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学习情况,而在此次调查中有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老师专业性教学能力都很强,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专业性教学水平仍有待提升。由此可见,从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激发这三大要素上着手进行改进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3)课程考核

考核是教师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在对新疆农业大学课程考核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考核太过严苛的占比为6.42%(63/980),认为较为严苛的占比为29.28%(287/980),认为一般的占比为52.04%(510/980),认为流于形式的占比为12.24%(120/980)。

并且经调查还得出主要是针对课堂讨论、试卷考试、课程论文作业、总结报告等展开考核,而极少对学生的学术活动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展开考核,由于不考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使得平时课程学习时的作业布置流于形式,学生在作业完成上也是应付了事,对学科知识巩固与掌握不利。

(三)学生每日可灵活支配学习与研究的时间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已经不再是教师每日定时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的约束式模式,更多的是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表2我们能够发现,研究生每日可灵活支配的学习与研究时间并不多,这对教育质量的开展是不利的。

(四)学生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位攻读的动机

由表3能够发现,因就业竞争力提升而进行学历层次提高,成为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最关键动机。不少研究生认为当前就业难度增加,本科学历在就业中已不占优势,而硕士研究生学历可让就业压力得到缓解,故而高学历对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因工作需要而攻读硕士研究生,因为很多企业、机构或单位在用人方面都存在“学历和科研项目申报挂钩”“学历和职称挂钩”的情况,这种知识更新换代需在岗大学生持续对自身能力给予充电;另外还有一些人因政策引导等而参与考研,对调查得出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攻读动机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升。

三、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为主的农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实现途径

(一)紧跟科技潮流,优化课程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