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陈涛摘 要: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主要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进行综述。并从加强跨学科研究,注重成果质量;落实心理育人,促进协同发展;转变工作理念,倡导积极发展;关心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实践;关注教师心理,拓宽研究内容等方面入手,提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067-05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in recent ten years, mainly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in private colleges, the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results, implement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hanging working concepts, advocating positive development, caring about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ers' psychology and broadening research contents.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民办高等学校逐渐起步,在这同时,国内一些高校便在学生工作中引入了心理咨询服务。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标志着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全面展开[1]。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经历萌芽探索期、快速发展期、转型发展期等发展阶段,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几年,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民办高校的学生发展情况是社会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用“民办高校”并含“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精确查找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章,时间从2011年1月1日到2020年8月1日,采取全部期刊、精确匹配查询,共查到228篇文章,其中核心文章有7篇。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词查找同期的文章,一共可以查到30012篇相关文章。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不足,且高层次研究成果不多。研究人员主要是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和辅导员,更多是结合日常工作而开展研究,缺少团队协作。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一般采用经验总结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从主题分布上可以发现,研究者主要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等方面去探析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拓展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
民办高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不足是制约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2]。部分民办高校并未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未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未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未形成明确的工作运行机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有名无实、形式化、德育化、孤立化等现象[3]。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在上级检查时才被重视,不能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才被想起,不能被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代替。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完成学业、适应社会需要、成人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的前提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的心理基础、美育的基本内涵,并可以为劳动教育保驾护航[4]。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中心软硬件资源配备不足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多数民办高校在校内设立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配备基本硬件设施。但是部分高校为了节约开支,存在资源配备不全,投入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一般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机构设置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机构隶属学生处,是一个行政部门,配合学工系统的总体规划开展工作;第二,机构依托专业教研室的教师资源,是一个教学单位,由学院或者教研室负责开展工作;第三,独立设置的机构,有专职教师开展工作。经过对民办高校调研发现前两种设置比例较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资源,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兼职多个岗位,只能是暂时解决问题,不利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成长和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高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5],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很多民办高校采用专职和兼职教师结合,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没有固定的教师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6-7]。第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不高。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高学历和高职称占比偏低,心理教师在评职、在职学习、评优中优势不够,申报研究项目和发表成果层次不高,教师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第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服务能力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心理专业技能。很多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具备教育学或心理学的背景,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然而上岗工作后,才发现这仅仅是工作的基础,对于开展心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具备授课能力、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一定的组织能力、一定的行政工作能力[8]。
(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特色不明显
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以学习知识为主,学生心理咨询为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门课程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偏重理论、教学内容多、大班授课等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性不够,活动开展存在经费不足、教学场地限制、学生参与度不够等困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心理咨询面临专业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实践经验不够、学生不愿到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困境[9-10]。近几年,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逐渐增加,比如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剧、心理知识竞赛等,但是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还未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实践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尤其在实践活动开展、咨询服务上还需要加强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学者们更多地是希望通过总结和发现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可以重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改善其现有的工作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什么时候,问题和困难都可能会存在,但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三、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
(一)加强心理健康重视程度
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否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发展非常重要。民办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可以从工作机制、制度建设、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11]。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心理健康工作专门组织机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主要责任人,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学生心理健康对于校园安全的意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
完善工作机制。学校出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活动策划,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全体教师开展心理育人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场地、设备、硬件的条件,保障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心理健康中心的使用率。
(二)重视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常年在工作一线和学校、学生、家长进行多方面沟通,需要具备多种能力。
1. 加强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专职心理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帮助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心理咨询工作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12]。将心理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规划,保障心理教师的各项待遇,支持教师参加职称评定工作,保障工作队伍的规模和结构合理。
2. 培养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工作能力
兼职心理教师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重视以辅导员为主力,行政人员为辅的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线上培训,专题指导等方式提高心理咨询技能,拓宽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路径[13]。
3. 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三全育人”理念下,通过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或者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树立心理育人意识,倡导教师把心理育人工作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4]。未来,民办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生力量。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民办学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工作形式。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发展性目标。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多是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心理技能的学习。建立以积极心理学导向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以积极发展为目标,注重积极情感的体验和积极人格的塑造[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