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 吴珊 谭飞翔 覃丽琳 张鹤琼

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模式探讨0

摘  要:文章从课前准备、课上展开和课后考核评价三方面构建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SPOC教学模式,探讨SPOC教学对教师、学生和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的影响。SPOC教学可实现在有限课程学时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研究生碎片化学习时间,有效提高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能力和医学信息素养水平。

关键词:文献检索;SPOC;研究生;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12-04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SPOC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literature retrieval from three aspects: pre class preparation, in class development and after-school assessment,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SPOC teaching on teachers, students and medical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construction. SPOC teaching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fragmented learning time of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course hour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literature retrieval ability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l.

Keywords: literature retrieval; SPOC; postgraduates; medicine

从世界教育发展格局来看,研究生培养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的伟大使命,研究生教育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才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在国内的教育结构中,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对国民的政治、经济、生产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医学文献检索是培养医学高校研究生医学信息素养的专业课程,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一、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现状

当前,大多数医学高校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是由该校图书馆或者信息学院来承担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检索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使用检索工具等。多数高校在设置该门课程时,存在教学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偏重等问题,且鉴于医学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该课程的性质,目前国内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课程内容为主,即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方式[1]。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学习的主导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限课堂学时仅能保证最基础部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授课方式往往会忽视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保证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的全面展开,授课教师不能根据每一个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学习需求和作息需求等做到个体化教学,且比较难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和灵活教学来保障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质量[2]。

二、SPOC教学模式

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提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的概念,其中small是指学生规模,private是申请者的准入门槛,即对学习者设置了准入条件,是一种比较精致的课程类型,只有符合条件者才能参与SPOC模式授课。随后,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名校也逐渐开始了SPOC教学模式。福克斯认为,将设计良好的SPOC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SPOC教学能很好地将现有的MOOC资源和学校教育要求相结合,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在线教育体验。SPOC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能实现课堂翻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三、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医学高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和学习要求等,结合医学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的要求,将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SPOC教学模式设计为课前教学准备、课上教学展开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提高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能力的目标。整个SPOC教学过程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教师仅充当指导者和学习促进者,实现传统教学课堂的翻转。该教学实践包含三个环节:课前,围绕在线资源和平台进行检索知识传递;课上,师生围绕课堂加强知识展开、内化;课后,利用个体化教学和考核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巩固和优化(图1)。

(一)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模式课前准备

课前教学准备主要包括从分析该门课程SPOC教学选修申请者,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课前自主在线学习三个方面来探讨SPOC教学课前准备。

1. 分析申请者

由学校层面向研究生发布医学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选修通知,选修该门课程的研究生需要提交含个人学习经历和学习背景等相关信息的申请书,并说明申请该门课程的理由。教师根据申请者的专业背景、计算机操作水平、英语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等,并考察申请者能保证的学习时间和能接受的学习强度等指标,认真筛选符合SPOC教学要求的学生。如,具体要求每位参与的研究生除了保证课堂参与时间之外,还需保证每天有2个小时左右的线上学习、讨论时间。通过初步分析学习者来保障生源质量和控制学生规模,确保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顺利有效地实施。

2. 整合教学资源

SPOC教学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设备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不能满足SPOC教学的要求。SPOC教学在教学环境上,要求校园网、无线网络全面覆盖、畅通;要求学校配备有实施SPOC教学的网络平台,如超星尔雅或清华网络平台;要求配备与SPOC教学配套的多媒体教室和可供学术研讨、共享的研修间;要求参与学习的研究生每人都配备有智能手机和独立的电脑。以上的基本设备要求为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基础保障,使研究生能随时随地自主在线学习。授课教师需课前整合SPOC教学资源,本次使用的在线资源有高教社联合网易推出的知名高校课程——中国大学MOOC(慕课),比如罗昭锋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黄晓鹂的医学信息检索、黄如花的信息检索、林丹红的文献信息检索和张稚鲲的文献检索等线上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聂绍平主编人卫版的《医学信息搜集的途径与方法》;对于部分找不到符合要求的教学内容,除了可以用相关讲座、网络视频、音频等作为代替资源外,还可以请医学文献检索课的优秀教师通过Adobe presenter、腾讯课堂等录制课堂视频作为替代资源。

3. 课前自主在线学习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开始前,教师需提前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尔雅、清华网络等)上建立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站点,将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及引用资源网址等上传至该学习平台,同时上传在线测试和练习资料;上课前,教师还需事先制作介绍平台使用方法的视频,帮助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完成平台注册,并发布课前练习。授课教师在平台学习模块发布包含授课目的、学习要求、教学难点、重点和课后作业等内容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讨论区与学生进行课前线上学习交流,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答复,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在线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辅助利用QQ、邮箱等线下交流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和互动,以监管、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在线问题和在线知识测试进行量化,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背景和知识储备,以便了解和评价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并适当调整课上内容[4]。

(二)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模式课上教学展开

针对高校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课时较短,结合医学研究生对文献检索、文献处理和专业研究等的需求,根据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特点,完成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SPOC课上教学。

1. 基础教学

根据医学研究生学习现状,设置理论教学和操作教学环节,主要以传授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检索方法、检索过程、检索工具等内容为主,尤其是医学相关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和检索实践等。在课上知识传授过程中,授课教师结合课前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课程重点难点和测试结果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逐一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上详细解答;同时强化重点难点内容,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完成检索基础知识的学习。该环节占课上学习总学时的30%。

2. 课题研究小组式教学

根据入选SPOC教学学习者的专业特点,每5个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课上将研究小组式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SPOC教学中。每个学生提交一个与自身医学专业有关的科研课题,要求学习者灵活运用所学的检索知识、检索技巧、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对该课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如教师指导学生检索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研究热点等,并要求学生能熟练、有效地管理检索到的文献。教师针对学生的案例科学示范检索操作过程,包括研究课题背景、选择检索方法、分析检索结果、追踪研究进展等;在研究小组式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小组成员间互相协作,鼓励组员主动开展组内和组间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交流检索经验;促进学生课上互动、实现知识共享;结合医学研究生的科研需求,邀请医院权威医学专家参与专题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课程结束后,研究生需要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并上交,教师对研究报告进行分析评价。该环节占课上学习学时的35%。

3. 个体化教学

SPOC个体化教学是授课教师对研究生的检索思路、检索方式进行个体化研究分析,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导者。对课前、课上学习效果欠佳的学生,增加SPOC个体化的教学,能帮助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整理出重点、难点问题,并一对一地帮助他们击破检索难题协助学生完成检索实践。设置个体化教学环节,是课上教学环节的一种补充教学方式,能更加优化医学文献检索SPOC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定需求,能保障医学文献检索课的学习效果。该环节占课上学习学时的35%。

(三)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模式课后教学评价

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课后评价由分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其中分析性评价包含课前和课上分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则包含学生和教师总结性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作业、问题探索、知识应用等具体表现进行打分,便于教师检验课上学习效果,熟悉学生课上学习动态,发现和处理学生学习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掌握医学文献检索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测试成绩、学生满意度、分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内容来评价SPOC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价目的主要是便于授课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跟踪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检验教学效果。SPOC教学课后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来总结和调整教学内容,达到优化SPOC教学的目的。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要求师生能保证有足够的在线参与时间。

四、讨论

采用SPOC教学模式对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SPOC教学主要是研讨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且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性,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线上线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SPOC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还能对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