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的组建与实践
作者: 程学英 林鹏星 温志鹏 连志明 刘奔
摘 要:针对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质,从临床工作与临床教学的实际出发,对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组建与实践进行初步探索,从而建立临床医学应急状态下的教学体系,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下的正常教学运行需要,确保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16-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onlin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of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based on the clinical work and clinical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al emergency teaching mode. Thus,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linical medical emergency was established to meet the needs of normal teaching operation under various emergencies and ensure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Clinical Medicine; emergency; teaching mode; practice
应急状态下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一项较少被研究但同时又相对重要的工作。我国临床医学本科学习过程大致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临床前学习、临床见习学习、临床实习,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教学任务[1]。其中后两者,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某一阶段时间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而对于第一阶段,即临床前医学教育阶段则有其独特的教学体系,每学期的课程相辅相成、紧密相连[1-2]。某一门课程的延误会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衔接。因此,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在线教育的兴起,线上授课方式发展迅速,前景广阔[3-5]。实时视频直播、录播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线上直播课堂,为授课老师提供了更多教育形式,也为学生带去更多的互动场景。日前,高等教育的思路已经将单一的线下授课转为线下授课、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授课三者相结合的方式[6-7]。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简单的线上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比如实践操作的欠缺、临床教师由于支援临床救援一线而造成的教师资源紧缺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将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临床前教学阶段的应急教学模式结合自身实践加以探讨分析。
一、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组建的目的
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组建的目的是高效、快速地打造出完整的临床线上教学体系,从而解决临床医学专业线上教学实践操作的欠缺、临床教师由于支援临床救援一线而造成的教师资源紧缺等问题。提高应急状态下临床医学教育的运行水平,提高疫情防控以及灾难教育等关键教学环节建设,建立完备的应急机制是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组建的初衷所在。
二、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的组建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应急教学,单一的线上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大容量视频以及众多的在线人数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线上教学的解决方式之一。就目前各高校拥有的资源而言,临床医学应急教学模式的组建可以包括校内资源模块、网络资源模块与实时通信模块。其中,根据不同模块的优缺点,校内资源模块与网络资源模块互为解决方案,实时通信模块可以为前两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备用资源保障。
(一)校内资源
1. 超星泛雅学习平台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我国高校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8-9]。在应急状态下,可以将线下的部分课程转移到线上来进行,将混合式课程转变为单一线上课程[10]。在基于超星学习系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共享课程资源,并通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知识传授过程中,线上学习和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新的、多样化的应急学习途径,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其教学模式构建如下:
(1)课前:建设线上学习内容库,增设预习模块。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将学期内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针对每个单元的特点建设相关教学资源。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其次,制作教学视频、课程PPT等,同时筛选优质的补充学习资源。这些工作是临床教师准备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2)课中:采取线上实时跟踪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分组互动学习,可以掌控学生的签到情况,可通过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引导,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点的形式发布,在学生观看任务点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在线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指导补充。在教师教学进行中,可以通过组织在线抢答以及快速小测等活动来增强互动,提高学生注意力。
(3)课后:布置适量的线上习题,起到巩固复习作用。每次下课之后,教师在超星教学平台上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课后测习题,由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对存在的薄弱点可通过反复查看教学资源加深理解。在习题批阅过程中,可以设置同学相互批改模式,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完成知识迁移,提升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内容反馈等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备课侧重点,以及改进录课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弊端。在应急状态下,社会教育对学习平台的需求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平台服务器端口会出现网络阻塞现象,从而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此外,师生无法面对面直接沟通互动,影响情感方面的交流也是弊端之一。作为解决方案,首先,可以利用网盘云存储。针对网络终端拥堵现象,通过网盘资源来实现避免。教师将授课视频预先上传到网盘,学生有充分时间下载预习,从而解决由于网络拥堵而造成的学习资源浏览不畅问题。其次,利用腾讯会议视频、语音、直播室等功能进行实时答疑沟通交流。
2.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虚拟仿真,是在某个环境下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环境下真实系统的技术[11]。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日趋成熟,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又一类基本方法[12]。在临床医学教育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目前可以通过模拟病人、模拟病房、模拟情景和操作软件实现其教学用途[13]。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完全线上理论讲解造成的动手实践不足问题。其教学模式构建相对简单:
(1)课前:分享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网址,下发学习背景资料、案例资料,同学登录进行预习。
(2)课中: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针对教学任务,通过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找到解答方式。在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以神经病学、临床诊断学教学为例,通过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并且可以通过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发展史进行电脑虚拟演示,提高学生对神经病学或其他较难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课后:可以重复登录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教学内容的提问与考核。仍然以神经病学教学为例,任课老师根据本科教材内容及自身临床经验,在虚拟仿真教学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特征、阳性体征,需要做的相关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的判读等,对学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临床真实患者相应症状的熟悉程度,由教师做最后总结。还可以制作调查问卷,得到同学的反馈,及时调整解决课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同样有其自身不足:学校资源不能为每一门临床相关课程提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并且每一门课程的建设费用较高。我们设计的解决方案如下:利用各种大学慕课系统高效、方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技术化及多样化的教学需求。目前,大学慕课建设如雨后春笋,大部分临床课程都有相应的名校、名师课程,在虚拟仿真教学无法完全覆盖临床课程的背景下,可以提前订购、注册相应的慕课课程进行同步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补充办法。
(二)网络资源
1. 网盘云存储
网盘云存储,即通常所说的网络U盘或网络硬盘,基本都是由网络公司推出的在线存储服务[14]。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成熟网盘公司,这些公司可以向用户提供包括文件的存储、访问、备份、共享等功能,其优点为不怕丢失,不需随身携带,尤其适合临床教学的超大视频教学文件存储发送。临床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临床第一手教学资料,制作发送视频等教学内容到网盘云存储,同时给学生提供下载网址及密码,学生则可以在课前将包括视频资料在内的教学文件进行下载、学习,进而理解、掌握。其优势是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避免超星学习平台的网络拥堵现象,同时特别适合临床教学常用的超大视频教学文件存储和发送,在课程资源层面做到有备无患。其弊端是实时互动功能不足,但可作为超星学习平台的有力补充。
2. 大学慕课学习系统
慕课,即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全新的在线学习与知识传播平台[15]。与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相比,慕课的独特优势显而易见。名校名师,名籍名典,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临床教师可通过慕课平台建设不同学科的教学视频课程,并结合每个学科的诊疗特色,加以对应的详细介绍。通过慕课学习系统,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临床新知识及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等,弥补因带教教师授课水平不同、疾病个体的特殊表现不同、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等因素导致教学过程中学习资料的缺失[16]。大学慕课学习系统的应用可以弥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不足,极大地降低教学成本。
(三)实时通信平台
1. 微信与腾讯QQ
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中,微信与QQ可以说是使用用户人数最多的两款应用软件,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沟通方式、行为和思考特征[17],这其中也必然包括在校医学生。这些移动实时通信技术,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模式。作为临床教师,需要积极适应全球信息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充分认识到这些移动智能终端对临床医学生的无形影响,同时积极利用这些现代智能工具,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结合当前已经在临床实践和教学中使用的方式,在应急背景下的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手段:
(1)建立动态微信学习群。在群里不涉及专业知识之外的其他任何信息。
(2)传送资料。应急状态时,学生应该接触到的相关学习图像资料和数据能够方便地传输给学生,实时点击查阅。
(3)小组会议。在应急状态下,每一名同学可能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腾讯会议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把小组会议的内容实时供所有参与人学习倾听。与此同时,每名参与成员也可根据会议内容随时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通知。这是此两款软件通常状态下最基本的初始功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实现了应急状态下实时发送通知和及时得到反馈的目的。
(5)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建立相关公众号,每日及时发布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其优点是严肃、正规,学生不受网络与时间地点的限制,在有网络的时候可以登录下载,无网络时也可以继续观看学习,在其余教学平台由于网络压力沟通不畅时可以充分运用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