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复学心理行为初探
作者: 徐晓君 熊森 谭江静
摘 要:学生身心健康是学习的保障,也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调查,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获取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返校复学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不安、心情浮躁、兴趣下降等问题相对明显,针对疫情期间学校封闭式管理,许多大学生倍感压力。故此,在了解大学生复学心理行为状况后,对返校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行为;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005-05
Abstract: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the guarantee of learning, and also the basis of college edu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tatus,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data, analyzes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during the period of returning to school reeducati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will show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ter returning to school. Among them, anxiety, impetuous mood, interest decline and other problems are relatively obvious. Many college students feel pressure for closed school management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Therefore,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to school,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nduct counsel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returned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医护人员、民警、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奋战在一线,挺起了一道压不弯的民族脊梁,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坚强堤坝。灾难面前没有局外人,高校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重任[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引导返校复学大学生做好自我心理防护,疏导学生情绪心理,帮助学生积极调适心理,顺利投入开学后的学生生活,是高校面临的任务[2]。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群体是心理控制的弱势群体,所表现突出的心理问题类型中,恐慌、焦虑、害怕的人数最多,躯体化症状(失眠、头痛、 腹泻等)次之,情绪低落、沮丧、抑郁和因疫情影响出现的家庭问题和亲密关系问题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同学因疫情而导致原本心理问题越发加重,如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以及伴随自责、愤怒、孤独、无聊的情绪化问题。大学生在复学后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健康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高校因势利导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
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提出疫情期间针对返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进而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疫情并能够顺利投入学习生活中。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借助问卷星调研平台、QQ、微信等多工具多平台多渠道进行问卷的发放,利用6天的时间一共获得有效的电子问卷232份,所获数据包括疫情期间居住在我国多个省市区的大学生,总体上覆盖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比较好的广泛性。
(三)研究对象
以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接受调研的男性大学生占38%,女性大学生占62%(如图1),男性大学生的数量低于女性大学生,这与医学院校在读大学生的性别构成比例基本相符。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学科分布上以医学、管理学为主。在年级构成上,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和大三,接受调研的一年级大学生占比较高,为42%;二、三年级及以上占58%(如图2)。
二、研究结果描述
(一)大学生返校复学后心理状态描述
1. 整体心理状况良好,部分表现情绪低落
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中多数同学的心理状态表现良好,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如图3),感到“乐观、舒适、愉快”的比例为79%,与其他情绪状态相比较高。但是从疫情期间大学生返校心理状况的具体调研来看,仍有7%的大学生表现为“悲观、抑郁、冷漠”,另有3%的大学生感觉“易怒、焦虑、恐惧”,11%的大学生表现为其他状态。此外,调查对象中,返校后经常感到焦虑、抑郁的大学生比例为5%,偶尔感到焦虑、抑郁的比例为56%,从不感到焦虑、抑郁的比例为39%(如图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对返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2. 部分学生不适应封闭式管理并且身心状态欠佳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返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的大学生表示“不适应封闭式管理”,15%的大学生认为返校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欠佳”,13%的人“经常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10%的大学生表示“出现打喷嚏、咳嗽的状况特别恐惧”,还有26%的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自己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图5)。
(二)疫情对返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1. 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返校后学习状态表现不同
调查发现,大学生返校后感到自己学习状态“一般”的占比为37%,2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返校后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而19%的同学认为自己“静不下心”,12%和11%的人分别感到昏昏欲睡、枯燥无聊(如图6)。
2. 多数大学生能坚持锻炼,但仍有部分学生忽视体育锻炼
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大学生表示返校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另有55%的大学生返校后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但依旧有18%的大学生返校后几乎不进行室内体育锻炼。结果说明,多数大学生在返校后能坚持锻炼身体,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忽视体育锻炼(如图7)。
3. 返校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和往常一样甚至更为亲密、融洽
在疫情期间大学生返校后和父母的关系调查中,21%的大学生表示和父母的关系非常融洽,甚至更加亲密;77%的大学生感觉和往常一样;只有2%的大学生与父母偶尔吵架或者关系变得更糟,说明疫情期间大部分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依旧能够正常维系甚至更为亲密、融洽,只有少部分变得更糟(如图8)。
4. 疫情下返校大学生休闲方式多样,但缺乏积极指导
针对疫情期间的封闭式管理,大学生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如下:有30%的大学生感到无聊,喜欢宅在宿舍;而27%的大学生则倾向于锻炼身体、培养兴趣;19%的同学会选择去教室看书学习;15%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另有9%的人有其他的安排。从占比最大的这部分大学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感到无聊,喜欢宅在宿舍,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依然缺乏积极的指导(如图9)。
(三)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心理情绪状态上的差异体现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特征与其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大学生在疫情影响下其行为特征应与其性别、所在的年级等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联性。
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返校后的情绪状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从大学生的性别特征来看,女性大学生对疫情期间返校学习生活状况的不适应感强于男性,“偶尔”和“经常”感到焦虑、抑郁的女性大学生比例分别为61.11%、6.94%,男性大学生为47.73%、1.14%,女性大学生存在焦虑的情况均高于男性大学生;51.14%的男性大学生和31.94%的女性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焦虑、抑郁的情况,没有焦虑、抑郁情况的男性大学生的比例高于女性大学生。该数据反映了疫情期间返校的大学生中女性大学生较男性大学生来说情绪更容易波动和敏感,因此女性大学生相对于男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值普遍较高(见表1)。
关于疫情影响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情绪疏导问题,12.5%的男性大学生和6.94%的女性大学生表示几乎不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疏导,44.32%的男性大学生和54.17%的女性大学生偶尔会进行自我调节,43.18%的男性大学生和38.89%的女性大学生表示会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疏导(见表2)。
2. 不同学龄的大学生返校后的情绪状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从大学生的学龄特点来看,一年级的大学生返校后经常感到焦虑、抑郁的占比最低。二年级的大学生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现象更明显,而且经常感到焦虑、抑郁的比例为10.29%,较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明显。三年级的大学生偶尔会感到焦虑、抑郁的比例最高,占比为63.49%(见表3)。
(四)大学生返校复学后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分析
1. 自我调节能力欠缺,心理疏导问题仍需重视
在探讨大学生是否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疏导的问题中,50%的人偶尔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疏导,有4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但仍有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几乎没有进行过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这部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欠缺,心理疏导问题仍需重视(如图10)。
2. 心理援助意识薄弱,应对方式不同
关于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如何应对消极的情绪状态,41%的大学生是通过听音乐来应对不良情绪,还有26%的人采用锻炼身体的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21%的大学生倾向于找人倾诉,3%的大学生希望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9%的大学生有其他的应对方法。通过数据观察发现,大学生应对消极情绪的方式多样,但面对消极情绪,很少大学生会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心理援助意识依旧薄弱(如图11)。
三、疫情下大学生心理情绪的提升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有一些返校大学生甚至在返校后出现了过度的紧张、抑郁等情绪反应。在这种形势之下,笔者认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疫情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具体的对策及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