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教学变革的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建设
作者: 张春梅 梁忠环 于振邦摘 要:信息化时代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变革使教育步入了新常态,文章从“以生为本、生命至上、以学定教”的在线教学教育理念出发,将改革教学范式以提高育人质量、建立学习范式以提升学习效果作为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目标任务,提出了以课堂革命为抓手,推进本科教育回归与变革的建设路径,并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信息化教学力、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化服务力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旨在为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在线教学;民办本科;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145-05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onlin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pidemic situation has brought education into a new normality. Based on the onlin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s-oriented, life priority, teaching aimed to learn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aradigm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paradigm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as the objective task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Meanwhil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that the return and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on the basis of holding the classroom revolution. Moreover, some safeguard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condition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formation leadership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手机牢牢占据了男女老少的双手,互联网在社会各行各业“触电”并产生深刻变革,其中“互联网+教育”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以在线教学之态登上了“显学”之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变革,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挑战在于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于公办高校,机遇则在于民办本科高校纷纷将在线教学带来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视为学校内涵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
一、在线教学的变革
在线教学的表象是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教育行为的改变。新的教育行为重复实施一定时间,就会演变为一种不约而同的习惯,久之则会形成一种教育路径的依赖。持续进行的线上教学行为,必将超越疫情发生前的教学起点,使线上线下混合式、师生研讨式和课上课下翻转式教学转变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常态教育行为的改变,会促使教育管理与服务、学校文化和支撑体系发生改变,其背后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反过来,新的教育理念又会指引高等教育领域强化某些教育行为,使之成为提升内涵建设的新举措。
(一)树立以生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开展人才培养
在以学生为中心、生命至上的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开展了在线教学。面对疫情,对健康重要性没有太多切身体悟的大学生,普遍受到了生命教育的洗礼: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脆弱的,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要不负芳华,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愈发引起教育关注,生命健康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医护类专业人才需求迎来了“爆发期”,医护专业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期”。长时间持续开展在线教学所引发的主要问题是对学生生命健康的关注和争论,使得保护眼睛、预防电脑病、增强免疫力等身心健康教育成了“刚需”。疫情显现出的人间百态,表明了大学以德育人、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对生活的关爱、对生命的关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教育质量的高阶需求,将成为每一门课程教学的目标追求,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方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教育目标,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落实。
(二)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革命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学校的学生产品是课程,学校提供的主要服务是课程服务,课程的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消灭“水课”、建设“金课”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路径。是不是“金课”,其评价标准不仅要从“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和“两性一度”等教师的知识传授角度考量,更应从学生的获得感和学生成人、成长的视角来审视。疫情结束后,线上“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尤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会大受欢迎。是不是“金课”不是评出来的,是由学生说了算的。是不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是关键。“金课”建设不是特殊时期的阶段性任务,而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常态载体。静态的课程要由动态的课堂来落实。在线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摆脱了对教室、黑板的依赖,突破了纸质教材窠臼,没有了学校集体学习制度的约束,也没有了时空的限制。唯一依赖的是学生,以学定教,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构筑由“象牙塔”内的封闭课堂走向开放的网络社会大课堂,构建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网络空间体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基于在线教学变革的内涵建设之目标任务
作为高等教育生态圈内的弱势群体, 民办本科高校有必要抓住此次在线教学变革的机遇,坚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于课程和课堂,处理好学、教、研之间的关系,教学范式和学习范式“双管齐下”实现教学相长,建设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一)改革教学范式,提高育人质量
1. 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师网络主播的视频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标准,教师要通过网络展现师德规范和教育良知,维护教育形象。在线教学过程中探讨实施言论、形象、视频、侵权、隐私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做好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净化、范围管控等工作。网络上教师不当的情绪、牢骚式宣泄对学生负能量的传染,不亚于新型冠状病毒。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隐私的保护已提到议事日程,得体的网络交流方式正逐步得到重视。人是相异的个体,家境、秉性都不一样,应遵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在线教学中课程思政也很值得研究与践行,应让网络课堂成为德行操练场、知识与美德的交融地,在每门在线课程中需自觉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责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彰显正能量。要讲政治,立规矩,有仪式感,以纪律保障、强化网络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学有形有声、课堂有滋有味,只有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更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2. 致力于卓越的质量追求
教育触电互联网,开展信息化教学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举,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自觉的战略聚焦行为;是低端维持应付教学,还是高起点、高质量地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讨式改革,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对工业时代盛行的班级授课制的诟病越来越多,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属于何种模式的思考。在普及信息化技术的今天,疫情下开展的线上教学改革不啻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益的尝试。于是,大批高校在一线实践中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不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了在线教学的有序平稳开展,也致力于高起点、高质量的卓越教学追求,把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追求目标,为学生提供“金课”服务,以增强其满意度和收获感。对于民办本科高校而言,也许存在着诸如“还不会走就要求跑?”的质疑声,对此民办高校大可不必刻意趋同或自暴自弃,在课堂教学上有不亚于公办高校的优势,有必要在危中求机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跨过平庸迈向卓越,克服低层次满足感,追求一流的教育品质,让认真成为常态,使卓越成为习惯。
(二)建立学习范式,提升学习效果
1. 关注学生,建设“金课”
线上课程教学有待于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无论是直播、录播还是在线答疑,其背后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学生听没听,学没学,效果如何?有必要以适合在线教学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学生的持续参与度,以知识点建立线上短视频指导、研讨学习、线下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机制,完善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主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在线“金课”。疫情下课程教学质量的差距是学生自律程度的差距,但仅靠学生自律是不行的。“金课”建设,管理先行,要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落实过程性考核制度,强化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建设“金课”,服务学生;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而不能放纵、迁就学生。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务必强化过程性考核。要考虑适当进行直播串讲、答疑,及时予以学生学业指导,注重线上教学的仪式感。在强化教的规范和学的纪律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教师在网络上的自身示范作用。教师投入了工作时间,学生才有可能投入学习时间;老师投入了工作热情,学生才有可能投入学习激情。
基于学习效果金字塔理论,让学生当网络主播是很好的学习尝试。应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因为“高手”在学生中间,“弟子不必不如师”,在技术上要拜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选拔适合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登上直播讲坛,不仅能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更让学生成为了主人翁。应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合理解决其诉求,做有温度的在线教育。一个人教一个人是可行的教学方式,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来说是万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而言,则是百分之百。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在线教学全覆盖,特别关注个别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因时因地因情况开展教学。不适合开展在线教学或不具备网络上课条件者,强求开课只会造成网络“水课”产生,应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标准建设“金课”。
2. 教学生学,让学生做,培养学习力
在线教学重在教学生“学”。在线教学不是讲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有没有掌握网络学习的本领,收获了多少。以网络为媒介的线上教学与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讲课是不同的,把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搬到线上会困难重重。在线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而做不到对其学习效果的全面掌握。学生在线不在状态的应不在少数,因为独自居家的学习心态与环境不可能形成浓郁的学习场域。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学生自律是学习任务驱动的行为结果,那么学生每次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有没有通过学习任务来驱动自律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有必要建立课前有任务、课中有互动、课后有作业的机制,对每一次的测验、讨论、作业、考试等,任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批改和反馈。教与学不在于局限课上的90分钟,抓住课内外时间让学生主动学才算抓住了“牛鼻子”。
教师在线教学中录播、直播和讨论等单向独白的知识传递方式需要改革。改革方向就在于学生学的路径与方法探索,不再纠结于教师知识的权威。知识是由教师教会的,更是学生学会的,其中教与学方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对教师的要求不是“教”的水平,而是“导”的能力,应适时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加以引导和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实现由“学”到“思”转变。检验学习效果仍要启用教师考的法宝,强化学习过程考核,通过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投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风衡量标准,就是每个学生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长短;没有学习时间的数量就没有学习效果的质量;人的成就在8小时之外,课余时间决定着学习质量。应考虑适当加大学习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长和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