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化引导”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的实践

作者: 郜原 张岁玲 杨德龙 岳效飞 孙露 陈正军 罗攀

摘  要:大学四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班主任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对于“00后”大学生班级来说,“团队化引导”能有效实现大学生挥洒个性、发扬特长的同时,提高班级凝聚力。利用“团队化引导”班级制定宏大的目标,拆解出多条实施途径,使所有成员参与其中,协作实施,注重“奖励性引导”和“带动性效应”,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自身特长;应用“团队化理念”打造服务型班委会,不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采用“团队化引导”建设班级文化,有效处理学生问题和班级内部矛盾,不断促进团队向心力,结合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可以最终实现大学班集体的良好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

关键词:团队化引导;大学班主任;班集体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150-04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the important one of talent growth. The class adviser is the organizer, educator and instructor in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team-oriented guidance"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develop their strengths and improve class cohesion. "Team-oriented guidance" can be used to develop ambitious goals and engage all members to implement collaboratively. "Teamwork concept" can be applied to create a service-oriented class committee, and continuously train students the "rule awareness". "Teamwork concept" can be used to build a class culture,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team's centripetal force. Moreover,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class could be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help of "Teamwork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leadership role of the class adviser, university classes can achieve good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

Keywords: team-oriented guidance; university class adviser; class construction; practice

大学四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班主任在引导大学生成长和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从担任大学班主任职务的第一天起,我就深知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

大学的班集体往往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为学习共同的专业而聚集在一起,学生背景差异大,目前,“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这些大学生的特点包括:(1)独生子女较多,性格内向居多,合作精神不足;(2)主体意识强,自信张扬,思维活跃,但心理问题凸显,抗挫能力弱;(3)网络土著民,生活娱乐方式网络化渗透明显[1],因而在大学进行自我管理时,容易出现班级内部矛盾,甚至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在发扬“00后”大学生优势的同时,纠正他们的缺点,成为摆在大学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3-4],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笔者对所带班集体进行了“团队化引导”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团队化引导”有效实施的基础

不论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要想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首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只有相互了解,拥有共同的话题和目标,才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5],如何成为大学生的知心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名字是一个人特殊的标志符号,能够叫上对方的名字是人与人之间开始熟识的第一步。对于学生来说,能被老师叫上名字,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威慑。认可在于自己的名字能被老师记住,说明自己具有一些特别之处,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自我激励;而威慑在于自己的名字能被老师叫上,说明老师认识自己,如果做一些不合规的事情,容易被发现和点名,从而能够产生些许克制。因此,在接手班主任工作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从形式上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一步。

(二)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征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征,可通过查阅档案、留心观察、找学生谈话、电话家访等形式,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品质、学习成绩、特长爱好、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懂我”,才能从实质上拉近师生关系。作为大学班主任,由于学生来源广、背景差异大、和学生接触机会少等原因,就特别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去关注到每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同时,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提前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尽早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防止问题扩大。例如,在入学阶段去发现和关注困难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孤儿等背景的学生,采用单独谈话、心理评测等方式排查是否有心理问题,从而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再如,对入学前具有恋爱经历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大学开始阶段的适应和转折等。

(三)以诚相待,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

做学生的知心人,从实质上拉近师生关系,还要多与学生接触,参与学生活动。平时,班主任要寻找机会多与学生谈话、沟通,要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沟通氛围。同时,瞄准“00后”大学生网络化和娱乐化的生活方式,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此外,多关注学生微博、朋友圈等动态,努力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尽量参加学生的活动,例如学生座谈、运动会、联谊活动、文艺晚会等,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让学生意识到你,感觉到你的陪伴,能大大增进师生友谊,提高班主任的亲和度。当然,作为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也应以诚相待,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苦与乐多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也能使自己取得学生的谅解、支持与信任,便于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团队化建设”的内涵及实施方法

“团队”不同于“集体”,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后而推动团队高效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形成协作共同体[6-7]。“集体主义”仅仅强调大家的共同性,往往牺牲成员的个人利益。二者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

1. 领导方面:集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而团队不同,尤其是成熟阶段的团队,成员共享决策权。2. 目标方面:集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3. 协作方面:集体的协作性较低,有时成员内部还可能产生对立,但团队内部则是相互协作、齐心协力的氛围。4. 责任方面:集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5. 技能方面:集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6. 结果方面:集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或目标。

因而,“团队化建设”更适合当下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理念,而班集体的团队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团队化引导”制定班级目标,协作实施

只有具有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才会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班主任可以引导制定班级的团队目标,团队目标宜大不宜小,大的目标包含更多的组成部分,容易让更多的班级成员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努力方向,例如可以将目标定为“打造全校乃至全国优秀班集体”,要完成这个大目标,需要班级各个方面都优秀,包括思想素质、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创新创业、体育比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需要所有成员的参与。同时,每个成员可以以个体或者小团队的形式,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光点,从而实现大家合力去实现大目标。

班级目标也往往包含了班主任对班级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对大学生心理具有重要影响[9],作为班主任,无论何时都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团队能做的更优秀,即使成绩不是最好的,依旧有很多其他可以展示的方面,引导团队去不断接近大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大目标是导向,实践过程中更要强调班级每个成员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自己的角度和特长领域为团队作出贡献,因而有助于促进学生找到自信心和价值点,而且每个学生也更容易在班级团队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获得位置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归属感的获得能促进学生更愿意参与团队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荣誉感,而后续的团队成果也会增加所有成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自信心、责任感、认同感的获得,都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长远的促进作用。

此外,团队化引导模式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未来发展,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发挥特长、施展才华,有助于多元化和创新型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二)“团队化引导”理念建设班委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团队的勇往直前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班委会是大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班级组织,优秀的班委会对班级凝聚力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公信力好的班委会有助于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搭建一座良好沟通的桥梁,带领班级前行。在“团队化建设”的理念下,班委会的主要职责不是管理,而是服务,因而在组建班委会时,一定要注意服务导向,强调班委要有带头精神和牺牲精神,鼓励有爱好、有特长的成员担任班委,还可以根据团队建设需要增设班委等,吸纳尽可能多的成员加入班委会,带动班级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此外,班级建设过程中,对于成员反映的不合适的班委要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班级正常运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