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及互动假说理论视域下的民办高校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 戚扬

摘  要:民办高校教师可以借助输入、输出和互动假说指导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首先明确输入的第一性,通过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在输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输出,丰富学生的口语内容,提升学生输出的流利性。并且通过互动来整合输入和输出,设计真实自然的互动活动,鼓励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规则,并重视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反馈。

关键词:口语教学;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互动假说;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04-04

Abstract: To develop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eachers could use input hypothesis, output hypothesis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as a guide. Comprehensible input is primary,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speaking become more accurate and diverse. After input, output should be motivat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making it more detailed and fluent. Teachers can also integrate input and output with interaction, and design real-life interaction activiti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interaction with their peers and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feedbacks during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Keywords: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put hypothesis; output hypothesis; interaction hypothesi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英语口语能力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弱项。如果无法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的话,学生就无法在工作中和生活上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正常的面对面交流,进而也会影响他们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评价,加重他们的焦虑。学生口语水平较弱的情况在民办高校中更为严重,因为他们大多数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他们词汇量低,且英语表达方式掌握较少,无法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完整地表述。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民办高校需要设立英语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民办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口语基础薄弱

笔者对所在民办高校大一新生中的部分学生进行入学口语测试后,借助Ur[1]制定的口语测试标准量表从准确性和流利性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被测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在准确度和流利度上都只能达到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在准确度上,他们词汇量不足,会有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如描述过去发生事件却不用过去式、单数第三人称不加s),语音语貌相对较好,但部分同学有一些单词发音会有错误。在流利度上,学生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会有停顿,且回答基本上都很短,表达缺乏细节的填充和支持,所以会导致表达非常简短。只有少数学生的回答能够加入细节的支撑,从而实现交流的流动性。

文秋芳[2]认为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应该分为三大板块,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交际规则。而语言形式又包括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根据笔者的口语测试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在语言形式、内容和交际规则上皆有欠缺,而语言形式中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上也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口语教学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中口语教学所占比例并不大,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大多数公共外语课仍把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上,因为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有帮助的。而大学英语四级虽然也有独立的口语考试,但由于四级口语考试并不会影响笔试成绩和获得四级证书,因此并没有引起学生和教师足够的重视。

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传统的三段教学法也越来越为人诟病,更多的老师开始对传统教学法进行反思,尝试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产出导向法”“情境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如若不了解各繁杂的教学法背后的原理,只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先进”,那只是面子上看起来好看,无甚实效。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一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目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英语表达,但却发现,只强调交际和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表达,反而会给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造成压力,而因为他们缺乏个人思考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所以被“逼迫”产出来的表达很容易言之无物,更谈不上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了。

如何在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在这一目标下进行英语口语课程的设计和讲授?输入、输出和互动假说可以为民办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输入、输出与互动假说理论

要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无法绕开输入、输出和互动假说的,因为这三个假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基本信念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影响到教师对口语课堂教学的整体建构和理解。

(一)输入假说

Krashen[3]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其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的核心内容,提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他认为,语言习得成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丰富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学习者本身应具有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即“i+1”模式,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层次。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就能自然习得一门语言。

在Krashen[4]看来,语言的输出活动没有多大价值,语言输出是二语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导致习得的原因,没有语言输出,学习者也能习得语言。而迫使学习者在达到准备状态之前进行语言输出活动反而会迫使学习者转移对语言理解的注意力,妨碍他们对语言输入的加工,并且导致学习者产生情感焦虑,从而抑制语言的习得过程。

(二)输出假说

Swain[5]提出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是对输入假说的一种批评和补充。当时法语沉浸式教学在加拿大开展,课程部分或全部内容用法语讲授。Swain通过对法语课堂进行多年的实证调查和研究发现,尽管学生获得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但由于多数外语课堂始终秉承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所以学生的发言机会较少。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学生对法语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听力和阅读考查中,他们与本族语学生水平相当,但他们的口语和写作与本族语学生有显著差异,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大量显著的语法错误[6]。因此,Swain认为仅仅有可理解性输入并不够,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提出质疑,主张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她认为,可理解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具有三大功能,分别是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和元语言反思功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互动假说

获得可理解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方式是会话互动。Long[7]将可理解输入、输出以及会话的作用综合在一起,提出了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互动假说认为互动为学习者提供获得可理解输入的机会、二语形式的反馈和进行调整后的输出产出的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把输入、学习者内在能力、选择性注意力和输出有机地联系起来[8]。

Gass[9-10]认为,二语习得模式包含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五个阶段:(1)被感知的输入。其受输入的频率、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情感因素和注意的影响。(2)被理解的输入。学习者通过意义协商(negotiation for meaning),在和本族语者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进行调整,然后在原有知识和学习者内在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作用下,被感知的输入转变成为被理解的输入。Gass[11]通过对102位西班牙语二语学习者的研究发现,意义协商能够促进语言的习得,因为意义协商能有效地把输入、学习者的内在能力,尤其是选择性注意和输出三者联系起来。(3)吸收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知识进行心理加工,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已经内化的原有知识形成对比,学习者对原有语言知识进行检验,拒绝或者调整原有语言知识假设,最后形成确认假设。(4)整合阶段。语言知识被吸收后在学习者内部进行整合,新的语言知识或发展为学习者的内部语法,或被储存以待进一步加工。(5)语言输出阶段。Gass认为输出不是习得的最终结果,而是习得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反馈,检验假设,还可以迫使学习者对语言进行句法层面的分析,重新进行形式的协商,通过调整重新成为被理解的输入。

三、民办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输入、输出与互动

(一)输入的第一性

英语口语教学无法脱离输入直接进行输出,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弱的民办高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不管老师设置多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何去鼓励学生进行输出,因学生本身积累不足,且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自信,输出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反感。同时,因学生英语能力薄弱,若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输出,学生的输出也只是在重复自身的充满问题的中介语,反而容易加剧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因此,民办高校英语口语教师仍需要把输入放在第一位,通过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来推动学生输出的准确性、多样性,扩充学生口语的内容。

1. 通过输入促进学生输出的准确性、多样性和内容性

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接触多样的表达方式,以提高口语的准确性、多样性和内容性。Krashen监察理论里的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假说强调习得的重要性,将输入局限于自然输入,这是因为他的理论背景是外国移民在美国用自然法习得语言的研究[12],但结合中国的语言实际,即缺乏外部英语语言环境的现实下,课堂上的语言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单词和语法表达。把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相结合,不仅增加学生的输入,也要在输入中强化学生的词汇量和增强学生语法表达的准确性。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不能脱离文章和语境,生硬地背诵单词和语法对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大且效率低下。不能把语言形式和内容脱离开来,只一味强调输入,不去看实际积累效果是不行的。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是脱离英语语境的,无法真正做到Krashen所说的习得,学生们很难真正获得足够的大量输入;而若是只是去背诵词汇和语法,脱离了语境的输入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无法被学习者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系中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