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实证研究
作者: 王远霞 李莹 王芳
摘 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在滇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滇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来华前普遍未学习过汉语,占比为81.48%,通过学习后汉语水平提升较快,HSK通过率达85.19%;整体跨文化适应状况较好,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语言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的影响要高于社会环境适应和学术适应。“增强汉语水平”“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保持较好的心情”是加快跨文化适应的最关键因素。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云南高职院校;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92-05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method, the essay mak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Lao students in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of Lao students haven't learned Chinese before coming to China, accounting for 81.48%. Their Chinese has been improved by learning and HSK pass rate reaches 85.19%.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s at a better level.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s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is more than social and academic adaption during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improving Chinese skill", "handl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maintaining a good mood" are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s for accelerating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Keywords: Lao students;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跨文化适应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Robert Redfield、Ralph Linton和Melville Herskovits提出,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两种文化模式的变化[1]。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越来越多高中学历人员来中国留学。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学习,其中云南以19 311人排第九位(按省市排序),老挝留学生以14 645人排第八位(按国别排序)[2]。云南与老挝作为地缘临近的国家,目前有大量老挝留学生在云南各高校学习,关注和了解他们的教育管理现状、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也较多。例如,苏韦铨等[3]就调查研究了云南高校老挝留学生教育现状;王蓉霞[4]就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心理适应性分析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韩剑南[5]就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汉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王馥[6]就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学者也采用了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7-8],但对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整体跨文化适应状况的全面分析还较少。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从多个维度进行实证调查,以期为云南高职院校留学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本研究依据等额抽样原则向云南3所高职院校的老挝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国际通用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即:对所有的问题选项采用“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及 “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并分别计5、4、3、2、1分。其中量表部分33题,涵盖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的4个方面,即:语言文化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学业适应。其中语言文化适应是指老挝留学生在云南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及对文化的适应性,共9题;社会环境适应是指老挝留学生对云南的气候环境、生活环境、交通环境、饮食习惯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适应性,共8题;心理适应是指老挝留学生在云南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情况,主要包括情感、人际交往、思乡情绪及心理焦虑等方面,共7题;学业适应是指老挝留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包括专业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程体系适应、考核方法适应等方面,共9题。此外,设置问题Q34(逐步语言文化适应)、Q35(逐步社会环境适应)、Q36(逐步心理适应)、Q37(逐步学业适应)分别作为语言文化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和学业适应的量度,设置问题Q38(满意的跨文化适应)为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总体量度。并对问卷整体内部信度计算采用克伦巴赫系数法(Cronbach's alpha),用SPSS21.0软件对全部选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整体Cronbach's alpha为0.847,效度系数较好(一般社会分析采用系数>0.6),表明调查结果较为可信。
(二)内容分析
本文研究来滇老挝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应对跨文化的障碍,如何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程,力求解决的问题有:(1)呈现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概况;(2)影响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3)归纳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特点,为老挝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样本基本报告
本项研究向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所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发放问卷232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三老挝留学生,其中男性占48.15%,女性占51.85%,年龄主要集中在23岁以下,占比90.74%,整体HSK通过率较高,占比85.19%,背景详细信息见表1。
(二)相关性分析
对跨文化适应的4个维度共33题项分别与各维度适应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过程如下。
1. 语言文化适应
对语言文化适应方面的9个题项Q1-Q9,分别与语言文化适应性的量度Q34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的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2。
从语言分化适应相关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Q1(汉语水平)、Q4(了解云南文化)、Q5(较好的人际关系)与较好的语言文化适应呈极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Q3(日常交际语言环境)、Q6(专业汉语学习程度)、Q7(了解云南习俗)、Q9(了解校园文化)与较好的语言文化适应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Q2(了解云南名胜古迹)、Q8(了解云南历史)与较好的语言文化适应相关性系数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
语言文化适应是留学生在高校进行学习的重要基础,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语言学习进步较快,日常交流较好,在大部分留学生没有汉语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在校学习,HSK通过率较高,达到85.19%,但从综合方面看留学生语言能力还有所欠缺,如较少在课堂之外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日常生活仍然使用老挝语进行交流。此外,老挝留学生普遍对云南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兴趣,但多数对其了解不多,或者只存在表层的了解,这些也造成了老挝留学生较少参与到中国学生的日常文化活动中。总之,在语言文化适应方面老挝留学生整体还处于初、中级阶段,还需要加大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学校对老挝留学生的管理机制也需要改变,以促进留学生语言文化更好适应。
2. 社会环境适应
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8个题项Q10-Q17,分别与社会环境适应性的量度Q35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的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3。
从社会环境适应相关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Q10(适应气候环境)、Q13(适应云南饮食)与较好的社会环境适应呈极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Q11(适应云南的生活环境)、Q15(适应学校的住宿环境)与较好的社会环境适应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Q12(习惯云南的交通环境)、Q14(较好的社会服务)、Q16(较好的经济条件)、Q17(较好的购物环境)与较好的语言文化适应相关性系数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
社会环境是留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其衣食住行和学习。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对社会环境适应较好,这可能由于云南地处中国西南,与很多南亚、东南亚国家接壤,少数民族较多,社会融合性较好,特别是饮食和气候环境与老挝有一定的相似处。云南交通、社会服务、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等方面对留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影响不大,但是留学生普遍反映云南消费水平较高,这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制约老挝留学生来滇学习的因素。
3. 心理适应
对心理适应方面的7个题项Q18-Q24,分别与心理适应性的量度Q36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的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4。
从心理适应相关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Q21(较好的融入校园生活)、Q24(较好的心情)与较好的心理适应呈极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Q18(较少的思乡情绪)、Q19(较少的心理焦虑)、Q22(较少的孤独)、Q23(较多同学朋友的关心和理解)与较好的心理适应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Q20(较少受到歧视和偏见)与较好的心理适应相关性系数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
心理适应是跨文化适应的关键,在留学生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没有或者较少有负面情绪,但一些研究发现,留学生总体上属于轻度抑郁群体。本研究发现,云南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整体心理适应性较好,但也有一些留学生受思乡情绪、孤独、焦虑等影响,学业和经济方面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多数是与本国学生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和适应。这也需要学校创新改革留学生的管理机制,使留学生获得更多与中国学生和社会接触及交往的机会,这也能加快留学生心理适应的速度。
4. 学业适应
对学业适应方面的9个题项Q25-Q33,分别与语言文化适应性的量度Q37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的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5。
从学业适应相关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Q31(学习资源、渠道较丰富)、Q33(留学动力较强)与较好的学业适应呈极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Q25(较好的专业适应)、Q26(较好的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Q27(较好的课程体系设置)、Q29(较丰富的校园活动)与较好的语言文化适应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Q28(较好的考核方法)、Q30(学生管理模式较合理)、Q32(学校有较好的硬件设施)与较好的语言文化适应相关性系数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
学业适应是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标,很多留学生想通过在云南的专业知识学习回国后找到好的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只是想拿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老挝留学生整体学业适应较好,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云南高校相比于老挝教育开放程度更高,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先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得云南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与以往相比更加多样化,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又有实践课堂、情景教学等形式,并增加了VR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很多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得课堂丰富多彩,吸引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