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有效性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作者: 黄煜镔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等依托信息技术的新事物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逐渐引起关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争议。为促进教学改革,在发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翻转课堂必须是精心组织的特定教学活动,对教师与学生有更高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付出更多劳动,同时翻转课堂具有特定的课堂结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仍然是实现有效学习,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更需要重视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而不是形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课堂教学;学习活动;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098-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lipped classroom and other new things rely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but there are also controversies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it is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discovering problems that the flipped classroom must be a meticulously organized specific teaching activity. In fac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ually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Students should have better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eachers should cope with more labor, while flipping the classroom has a specific classroom structure, the core of flipp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still to achieve effective learning.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flipp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deas rather than the form.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activities; effective learning
自“双一流”建设国家战略决策提出以来,中国大学需要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忘育人初心,牢记历史使命,扎实推进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人才培养是大学对于国家最重要的贡献。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急需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全新的教学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催生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技术,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更为丰富多变。近年来,以信息化环境支撑的翻转课堂在美国出现并广受欢迎,逐渐在全球受到关注,我国也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先后在多地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有逐渐流行的趋势。然而,作为教育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实践效果并不都是完美,尚存很多观念上、技术上和条件上的障碍[1-2]。美国大学也主要是从2007年开始逐渐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比如迈阿密大学的经济学课程、波多黎哥大学马亚圭斯校区的工程静力学课程等,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属于初级探索阶段,在高等教育中还需要更多借鉴与总结已有实践经验[3]。
从睁眼看世界的那一刻起,我国的现代教育实践中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就无可替代。为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课堂教学,发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正确采用翻转课堂提供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由于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教授,尊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能使教材知识被学生很快理解;并且由于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教师实施、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也非常容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形式上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创新改革,优缺点相互对立,即便翻转课堂在美国应用十分成功,但由于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教育基础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高校应用翻转课堂还有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自觉学习态度问题
受社会风气和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日趋功利化的倾向,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并不重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差异较大,两极分化严重。虽然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自身,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仅以获得学分为目标,极少部分学生甚至对专业学习毫无兴趣,另外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时间与精力也有制约,因此,以任务形式存在的课外预习效果难以保证。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由于我国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均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学生大多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和行为,习惯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缺乏独立探索、探究学习的精神和经验,同时由于大学班级一般人数较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本身就不适应大学学习而影响学习内容的掌握;有些学生则不习惯参与课堂讨论,仅为旁观者,从不积极主动发言;部分学生甚至直接无视翻转课堂,完全只是滥竽充数[4]。
(3)教师责任心问题
由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既是教案的编写者又是教学视频的制作者,既是讲台上的讲授者又是学生中间的交流者,更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引导者,这就需要对教师的能力和付出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制作电子文档、录制并上传教学视频,在线管理学习过程与开发和维护学习系统平台等,然而教师个性各异,未必就能胜任相关角色,同时高校教师科研、论文压力较大,受精力限制,难以尽善尽美,这在生源质量较好的研究型大学中也很常见。因此,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化不易避免。
(4)课程教学的组织问题
在课程学习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更为精深、复杂,高等教育许多专业的知识内容并不容易通过自学完成,同时由于学科知识存在关联性,对单一课程的学习了解有限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决定了翻转课堂具有学科适用性。在教室环境方面,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具备翻转课堂技术方面所需的设备条件,但我国大多数教室类似桌椅等硬件的布置形式并不适应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目的与前提
在翻转课堂的发源地美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合格率、毕业率以及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比率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重要效果。在我国,翻转课堂的实施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生机和活力,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时空以及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等。翻转课堂的主旨在于通过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促进和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有效学习的目的[5]。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与我国教学改革的目标相吻合,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有效采用翻转课堂离不开特定的软硬件条件。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思想,而以学代教则是翻转课堂的关键所在,作为翻转课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等是决定翻转课堂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对学习能力不足或尚不具备自学能力的学生而言,翻转课堂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其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具有足够的能力、时间和精力保证教学效果,借翻转课堂之名推卸教学责任更不可取,这在我国许多中、小学课堂中经常可见,而本质上是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减轻教师工作量。最后,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有关,还需要保证课堂参与者具有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翻转课堂的组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保证。所谓翻转课堂是期望用学生在课前学习的学习材料来替换之前的家庭作业,课堂时间致力于实践作业、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或者进行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技能提高的活动[2]。翻转课堂的实施方式通常是将课堂讲授的部分录制成影片、寻找网络上现有的相关影片或者提供其他学习资料,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练习、问题解决或讨论等教学互动,以提升学习的成效。从根本上说,翻转课堂不能违背学习理论,仍然包括教学的四要素: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与纠正,因此要满足有效学习的要求,翻转课堂必须完整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的学习活动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的学习活动最具特色。与传统教学的预习不同,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要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为此,教师应提供自己录制的或寻找到的其他讲解课程内容的教学视频以及其他可以满足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内容的资料,并整理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教学视频内容,参考教师布置的其他材料,完成新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或任务,检测自身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有效交流、内化知识。
(二)课堂学习
翻转课堂富有魅力的地方在于通过解放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师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翻转课堂的课上学习活动是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达到更高的认知层次,课堂重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此,教师应集中讲解课前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组织答疑解惑、交流讨论和知识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学生则通过教师对于课前疑难问题的讲解,达到对于本节课内容更深入的认识,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题并展示学习成果[6]。
(三)课后知识的巩固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常为避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翻转课堂的知识学习不应留到课下,课上的习题与实作练习应在课上完成。然而,课后复习是知识巩固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只有课前学习与课堂讨论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留下思考题或者作业供学生完成[7]。教师要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做好记录。学生通过课后梳理学习内容,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构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四、翻转课堂教师的作用
重视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虽然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占据着课堂的中心,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但教师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被削弱,相反因为需要把握学习方向、启发思维而变的更为关键。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通过微课和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发展;要在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监督学生的自学行为、了解学生的疑难点,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解决困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