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下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与人才培养

作者: 赵雷 陈嘉铄 陈俊喜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创新密集的高附加值产业,正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机会和挑战,其中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因此,从现状分析、机会与挑战等方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下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文化管理人才培养建议,以期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和目标人才的需求培养,为产业发展与教育结构提供对接。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OBE理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166-04

Abstract: As an innovation-intensive high value-added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v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merging culture, there will be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mong which tal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enlightenment.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based on OBE concep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rget talents' needs, and provide a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structure.

Keyword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ultural industry;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OBE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产业发展和竞争格局正在不断演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还是后发经济体,都迫切需要产业转型升级来应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安全形势的极大挑战。中国在努力扭转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格局演变颓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力度,其中,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绿色、创新密集的高附加值产业,正在分工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日益深化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成为目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和力度,以此来实现文化强国[1]。

文化是民族之魂,尤其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管理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构建特色文化体系时会把传统文化作为加工材料,间接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推广,不断被接受、学习和认同,在发展过程中建构的一系列内容会成为研究的对象和议题。文化产业发展内涵丰富,可以对其赋予时代价值,化身优质文化产品,从而提升其文化经济价值,满足受众的精神需要和文化消费,强大的文化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竞争力。在新媒体时代,青年作为主力军和先锋,如何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青年群体的文化之中,如何有效学习和推动文化的传播与管理,对培养青年群体的正确价值观、以更加包容与自信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和我国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至关重要[2]。

目前,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与新兴文化创新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却在近年来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有的学者从特定主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现状发展梳理,有的学者从社会学、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介技术、商业与消费等特定视角和逻辑作出各自的解读[3]。大多数学者对文化产业及其创新融合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讨论了文化产品如何以新方式进行主动生产和创造新的意义。在相应人才培养方面,讨论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培养学生更契合社会需要的能力,或者单独从某些文化现象或者热点中进行考察也在目前研究中较为常见。

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学者聚焦在研究内容、实践规律等的理论定性探讨上[4-5],大多数问卷调查和访谈以现状描绘为主,并且建立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定量方法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越来越多元化的研究手段应用在数据收集、挖掘与分析过程中[6-7]。本文立足宏微观双重视角,在宏观探讨产业转型升级下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同时,对青年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过程中基于OBE理念的人才教育教学培养等方面进行微观剖析,以加快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相应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产业转型升级下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业态不断创新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新兴文化的传播相互融合,既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发展,又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引领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类多元文化价值越来越被提及并受到重视,以新业态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8]。

纵观当前的社会与媒介环境,各类新技术、各种新文化形式的渗入必然会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变化。虽然很多文化日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但是其产业化的创新发展困境仍然没有消除,而互联网时代虽然拓宽了其传播发展的路径和渠道,但文化冲击、意识薄弱、受众共鸣、与时俱进等问题都进一步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让其在融入主流产业发展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因此,促进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并分析其传播发展过程的主体和受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文化借力为推动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创新寻得对策。其中,由于青年群体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等使其有较多的激进观点和价值取向,或者是消极的自我调侃和麻痹,大多数不可避免地蕴含着抵抗的属性,因此其群体文化领域得到更多人关注与重视。

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可以根据其需要,自主而有意识地对各种内容进行选择吸收,因此,文化产业的受众往往是本身就对文化有兴趣,或者是对文化有硬性需求的一批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批受众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贡献者和建构者,他们通过不断汲取文化相关内容,反过来哺育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自发地为文化产业开辟发展空间。文化的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地考虑需求和目标,并且需要对文化产品内容不断更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需要更多的竞争性,从而让受众群体的注意力放置其上。

传播价值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对于整个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蕴含着值得学习和倡导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观念。但目前文化产业还有许多尚待挖掘的领域,通过新媒介会创造更多价值,新兴机会和创新空间也会助力这些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并不断被赋予新的价值,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成为资本链条中的一环,经过创意环节的转换和商业运作,转化为具有特色内涵的文化产品,形成经济价值[9],许多文化元素和信息产品被纳入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品开发之中,在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实质性、创造性的转化,衍生出各类新式文化产品,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消费,促进了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机会与挑战

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建立在有关文化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既有新兴文化的创新尝试,也有传统文化助力的宝贵实践。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国政府的目标之一,建设文化强国也是我国的长远战略。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在国家政策中,既有总体性的发展措施,也有针对具体的保护策略,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囊括文化事业,并注重教育培养文化管理人才,这些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好的创新与融合以及新时代相应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媒介技术的结合,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5G、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开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赋能,并且在数据化趋势下,进一步激发了文化的活力与价值,让其能够更好地被用于文化生产与再创作。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也有很多挑战。首先,网络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造成视觉化的转向,让各种文化形态汇聚其中,文化的意象特征和扁平化风格带来了大众传播的“快餐式”消费,造成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厚重感有被消融的风险,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文化产业如何促进文化在网络这个视觉媒介里创新表达的方式。其次,信息不断碎片化,虽然其能够实现更快速地流动与分享,但浅表化的信息接收方式让受众对于很多内容实质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进行深层意义的理解和心理上的认同,导致文化的流俗,更难以传达传统文化等的底蕴和内涵。同时,信息的撕裂状态极易导致信息失真和混淆,使受众的理解可能与原意不符,给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三)创新融合发展启示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创新和融合提供了载体,而在多元文化之下,文化产业要有自身的新发展和新实践、开拓自己产业空间并让更多人投身其中,就需要采取各方面措施,与各主体通力合作,解决其在文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化被动的融入为主动的转化,从而实现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性。

首先,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与规范。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是文化产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文化发展秩序的有条不紊,离不开积极而有效的政策监管。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和把关人,在增强自身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应联动各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文化产业规范的不足,有利于文化相关的内容生产者、运营者自觉担起责任,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互动,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关于文化内容的监管由于其背后的文化意指以及价值取向难以判断,使得技术限制无法通过机器等审核,必须通过人为进行监管,但是仅靠政策的监督和法律的制约仍有不足,还需要借助行业、产业及其成员的自律,这就需要设置合理的产业规范、培育积极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完善而积极的产业规范也是文化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通过推动建设、管理和维护形成一种自治公约的默认行为准则,从内容生产者源头减少违法或者不良现象的产生,这也能够极大降低内容审核的成本,使得文化作品有序产生,并让优质的内容得以更多的展现,促进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氛围,共享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