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旅游+外语”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梁秋萍,蒙素华,罗春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正趋向于联动成一个协调而有机的整体,各行业及产业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相应的全球化、一体化及国际化态势。而国际化这一概念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交通运输行业以全球为视野的布局与发展也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出于交流与旅游的需要,“旅游+外语”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应运而生,而这种需求又在国际化背景下促使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新的变革。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016-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hole society is tending to become a coordinated and organic whole, and various industries and industries are gradually showing the corresponding trend of globalization, inte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motes the change of talent demand typ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glob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needs of communication and tourism, the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of "tourism + foreign languag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this demand promotes the new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pa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words: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raining path

高等教育出现后的很长时间内,对人才的培养多以单一学科为主,强调人才在能力上的专业性及专一性。但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逐渐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一体化态势,这使得单一行业专精的人才已经越发难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自此出现。而就精神建设需求层面来说,当前人们已经有能力将跨国旅行作为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方式,这也就为“旅游+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的需求[1]。而在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路径方面的探索又能借助各种类型的网络实时通信技术交流经验、获取先进理论知识,从而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国际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

就高等教育层面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其一是以电子网络与基因工程为核心和以信息科技与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方面的挑战,其二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这两种挑战分别来自科技与经济发展层面,要应对科技发展层面的挑战,最扎实的做法是稳扎稳打、徐徐图之,而要应对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则需要充分重视人才能力培养的多样化。事实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向,而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则从“1”变成了“1+n”,也就是说过往在单一行业专精的人才将很难再站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因国际化发展导致社会前沿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开始加入多行业、跨专业和可融合的特质,因而以跨学科为主要趋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完全顺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2]。由此可见,国际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的首要影响是大幅提升了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并使复合型人才能够在社会发展及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也就此使得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及培养策略进一步完善优化。而随着行业融合发展的愈发深入,这种机会的出现则与复合型人才的能力表现出正比例关系,即人才掌握的专业能力种类越多、切换融合应用越娴熟,人才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3]。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国际化发展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在获得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之后,各行各业之间的连通性越来越强,行业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也使不同行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则造成了行业内容的繁复性,使得行业水准提升的难度相比过去有了大幅提升,不同行业间融合的发展趋势使得这种繁复性进一步提升。此外社会多数行业都能够获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因此在近几年间很多行业实际上已经面临着发展瓶颈,唯有等待科学技术中的重大突破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4],但即使如此,这些已达至发展瓶颈的行业也拥有着行业内容不同方向数量繁多的不同分支,以及高度完善的行业体系,这就使得单一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及各种类型的资源,而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使人才掌握一种学科以上的知识,因此所带来的各方面资源负担虽然未必是成倍增长,却因为不同行业的难度不同、人才各方面能力的相性不同,使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准确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化发展同样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培养时间和专精程度评定等各方面的问题。所幸本文要涉及的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并非社会科学学科,而是隶属于人文素养学科,因此在培养难度上相对较低,对培养路径的探究也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际化背景下“旅游+外语”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现状

要对“旅游+外语”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当前国内相关高校在国际化背景下培养该类型人才时表现出来的特征特色,进而对国内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这种了解也能够帮助找出该类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路径、实现该类型复合型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及全面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本章节内容将从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三个角度入手,针对国际化背景下“旅游+外语”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进行深入研究。

(一)国际化特色

对于教育行业尤其是高等教育行业而言,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国际化特色是指培养过程中是否能够帮助人才建立起相应的国际语言能力,并在人才学习进修过程中使人才养成国际化视野。如果以“外语+法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作为参考,那么“外语+法律”跨学科进修的复合型人才显然除了要具备高水准的国际语言能力之外,还要对两国之间的法律乃至国际间通用的法律有详细且切实的了解,进而找出交流国之间在法律具体条文、执行能力及适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6]。由此可见,国际化视野指的是能够跳出原生国文化、思维习惯所养成的思维定式,进而能够分别灵活应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对专业内容及工作相关事宜进行剖析,深挖其中可应用的内容,进而在从业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而对于“旅游+外语”这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言,其国际化特色除了具备相应的国际语言能力,能够顺利应用在跨文化交流中之外,还需要充分了解对象国与原生国各自的文化、历史、人文和风俗等与旅游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该类型人才还需要了解旅游国际化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包括不同国家地理层面的一些知识。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其教育层面所能够提供的国际化特色通常能在最基础的水平上保证人才的对外交流能力或是国际交流能力(一般依靠外语院校实现,部分高校可能会针对不同语系开设不同的外国语学院)。至于国际化视野的养成,则取决于高校的规模、办学能力及经济实力等,要使人才在就学、进修期间顺利养成应有的国际化视野,高校方面则需要大力推动院系与其他国家高校相关院系的交流合作活动,以留人才、交换生或其他常见的方式为人才提供可靠的交换条件及稳定的国外生存环境。而与高校方面建立交流的学校越多、国别越丰富,其他学校相互之间文化差异越大,越有助于人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二)复合型特色

复合型特色相关内容的研究不再着眼于国别及与其他国外学校的来往,也无需考虑语言交流层面的问题,但依然要建立起具有复合型特征的跨专业视野。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早先人才培养模式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专业的数量,显而易见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并能够顺利应用的专业从一种进化到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因此如果以单一专业的视角看待不同专业的内容,很容易造成人才在面对不同专业时存在认知上的思维误区,这也就意味着不同专业的培养还需确保能使人才建立起从不同专业角度看待其他专业的能力,即不同专业思维转换的能力。然而即使掌握了这种能力,人才本身还要能够综合不同专业的内容进行思考,并以辩证的方式对待思考整合的结果,妥善处理不同专业在应用层面的冲突,此即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7]。从综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要体现出培养过程中的复合型特色是该类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不同学科之间或多或少必然存在冲突,且这种冲突的存在对人才个人的创造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等各种具有极强主观色彩的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验。以“旅游+外语”这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例,其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种中的内容难以有效表达旅游内容的窘境,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或该问题在人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势必会影响到用户的服务体验,也意味着人才在复合型需求上的能力并不达标。所幸这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调整进行解决,其核心在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不同专业的融合培养,落实到实际过程中,旅游专业学科与外语专业学科就可针对部分产生交叉的内容进行共同培养,如各语种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或是语种中其他具有人文素养或文化特质的学科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8]。而这些学科的教学也能帮助人才建立起对语种或旅游学科的认可,进而也就能够作用于人才在不同学科复合型视野上的培养,在帮助人才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的同时,也使人才掌握目标学科的一些其他相关性较强的知识,进而作用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成型。

(三)应用型特色

应用型特色同样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说国际化特色是为了培养人才的视野,复合型特色是为了使人才拥有与视野相匹配的能力,那么应用型特色就是为了确保人才的能力能够完全得到应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本科院校完成了从知识与技能并重(事实上偏向知识)向应用型或技术型院校的改革,这一过程的结束标志着这些院校已完全转为应用型院校。相比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其他专业而言,旅游专业本身具有强调应用型的特质,其专业内所有学科所学内容无论多少均是为了服务就业而开设的。就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特点来看,旅游专业的人才始终强调对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之间有很高的契合度,理论与实践的互相渗透也达到了其他多数专业未能达到的水准,这固然是出于专业本质上的需求[9]。而在国际化背景下,要实现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必还要完成外语专业与旅游专业之间相关学科的渗透工作,进而确保人才在外语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应用在旅游专业中,或是反向进行应用。相比其他类型学科的融合而言,旅游学科与外语学科都是具有强应用性的学科,且两者之间的融合不仅顺应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也为人才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应用型特色的养成在三种特色中具有最小的执行难度,这正是因为这一特色恰好契合了两种学科以应用为本质的教学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