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研究
作者: 李文高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探讨的热点问题。构建切实可行的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模型是混合式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各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构建指导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并对模型的要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设计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093-05
Abstrac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t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the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o build a practical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mod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ach mixed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general model to guide the design of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ounds the elements of the model.
Keywords: blending teaching mod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design model construction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线上线下相融合,既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呈现方式多媒体化,网络终端学习工具更加智能,资源获取更加便捷,为混合式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创造了条件[2]。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也出现了多种混合教学方式。常见的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模式、线上直播线下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线上交流答疑的教学模式等等。各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多,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还没有形成可供参考运用的一般模型,不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分析各教学形式的特点,归纳关键要素,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一般模型,成为当前重点解决的研究课题。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人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才进行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3]。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重在培养素质、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既要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又要根据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经验背景知识的管理,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来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4]。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Howard 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和生存智慧等范畴[5]。认为教育应该认识到智能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辅之以“做题训练巩固”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四)素质教育理论
教育界认为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全体学习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开展,不仅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而且还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线上学习资源
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便捷的资源获取渠道,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和呈现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教学中充分应用网络学习资源,让人的全面发展、自主意义建构、因材施教和素质提升的要求变得可能。线上学习资源,是按照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进行提供和编制,一般可以提供两个资源库,其中一个是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小资源库,可以是本次课的教学微视频、微课、素材库、实验模拟程序或者是材料包,也提供外网浩瀚的网络环境,满足学习能力较强、涉猎广泛的学习者的需要。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设计时,一般设计提供小资源库,对资源按照一般学习过程进行整理和编制,满足于一般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二)教师的主导
混合式教学模式异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和信息的提供者,学习活动包括线上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交互活动。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清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教学内容的完整体系,熟悉学习者的基础和认知特征,知道下一阶段的学习要求。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主导的缺位,学习者将漫游于网络资源海洋,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难以维续。需要教师主导学习的整个过程,根据学习任务监督和促导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学习有成效。
(三)课堂互动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由“现有发展区”向“潜在发展区”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要有难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6]。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是促使学习者完善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激发学习者思想火花实现顿悟创新的环节,也是实现多元智能提升的手段。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四)学习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丰富很多,也复杂得多。学习过程不再完全掌控在教师手里,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行审视和纠偏,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也需要借助评价获取信息反馈,判断学习行为是否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混合式教学需要有一个师生都认可的学习评价量规[4],供学习者对学习开展实时评价,及时调整学习行为;供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根据反馈做出调整学习过程或引导学习发生的决定。
三、常见混合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也称为反课堂教学,是异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7]。一般形式为:
课前,教师录制微教学视频放置于网络平台,供学习者下载或在线自主学习。微视频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一道题的分析演算过程等等。要求学习者在课前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自主检测,并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课堂上,在教师的主导下,学习者提供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开展讨论,解答疑惑。教师根据学习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习者提升认知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
课后,教师根据课堂评价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提供新知识点的微教学视频和学习材料,学习者进行下一次课的课前学习活动。
(二)线上线下协同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在国内较为常见,一般由教师在网络课程平台,按照模板格式在平台上搭建网络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素材库、视频资料、应用案例、拓展资源以及在线答疑、互动交流等,供学习者课外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8]。一般形式为:
在课外,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在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资源,在线答疑,开展学习结果检测等。学习者登录网络课程平台,自主学习,提交疑问,在线测评等。
课内,教师按照常规教学管理要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辅助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课后,学习者登录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课堂学习,参加在线互动交流,寻求帮助,提升认知水平。
(三)线上直播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和教学方式
线上直播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具备网络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目的,采取线上直播教学,线下实时辅导的教学方式。一般形式为:
课前,由班级组织者(讲师助理),根据直播技术要求构建教学环境。
课堂上,优质讲师开展线上直播教学活动,学习者在线聆听学习,参加线上交流讨论。
课后,教学助理在讲师指导下,安排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学习结果,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四)线下课堂教学线上交流答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线下课堂教学线上交流答疑的教学模式,以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辅助和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为目的,提升教学质量。一般形式为:
课外,教学实施者建立学习群体共有的平台,让学习者加入并组织在一起,比如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或者是QQ群等等,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组织活动,开展交流,在线评价等[9]。
课堂上,教师实施常规教学活动,课堂上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互动活动。
课后,学习者从平台获取教师或同学提供的学习资料,参加线上交流互动,解答疑惑。
四、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分析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特点是“先学后教,课堂巩固”,要求学习者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巩固学习成果。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也可以设计在线学习测评,来帮助学习者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个别教学应用案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明显发挥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也满足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引起了教学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但是对如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把学习活动主要放在课外,也不符合大家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学习者课外自主学习时缺乏教师的支持和帮助,部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会存在问题,导致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设计未对教师作用做具体要求,教学过程设计未有明确具体的思路,难以指导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