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模式的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作者: 孙梦阳,蔡琪鑫,刘志华

“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模式的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0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遵循“多维度认知旅游行业、厚基础夯实实践教学、全方位助力人才培养”的改革理念,形成“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的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在认识实习的实践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运行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解决一些现存的主要问题,并且在学生培养、校外基地建设、科教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认识实习;旅游管理;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114-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 relies on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oint and Beijing's key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Following the reform concept of "multi-dimens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olid foundation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 assistance in talent training",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one core, three channels, and four connections" has been formed, which has promoted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 the practice of cognitive internship, some majors existing problems have been solved through reforms in teaching content, operat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ignifican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student training, off-campus base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Keywords: cognitive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effect

一、认识实习的研究与实践

认识实习是有别于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教学形式,旨在使学生走出学校,感受职业的特点和工作内容,了解专业在实践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识实习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现状和前景有较为清晰的整体认识,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明确专业学习方向的目的。

从实践教学的发展来看,国外关于实践教学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关于实践教学模式,国外主要有三种比较典型的形式:德国的“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美国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英国的“科研式”实践教学模式[1]。由于各国的教育理念和历史传统不同,所以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教育模式的实施有所不同。各国对实践教育都很重视,但国外关于系统性和整体性实践模式的研究相对欠缺,国内学者在这个方面弥补了缺失。有学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践教学的研究是按照“学校-校企合作-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路逐步深化的[2],以此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吸收借鉴现有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度整合实践教学机制、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功能,探索形成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3],促使学者加强对认识实习的研究。

认识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阶段,是由无专业区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向专业性的学科课程学习转变的桥梁与重要过渡[4],近年来被国内学者广泛关注。认知实习的流程大多可以划分为“制定认知计划-实施认知计划-分析成果和总结”, 但认识实习的过程会随着专业特点差异、办学理念不同而改变。从研究内容来看,认识实习主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设置、实习流程的管理、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认识实习的内容是学习成果实现的载体,教学内容制定要紧紧围绕着学生毕业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所预期的学习成果,最后制定可操作的自我参照评价体系,实现校内教学评价循环[5]。在认识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动员、实习现场的指导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并完善制度建设[6]。通过对教学内容、认识实习过程的探索,经过考核评价的方式对认识实习的结果进行认证,不断地健全认识实习教学体系。

从研究主体来看,认识实习逐渐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向“学生自主实践反思”的积极主动模式。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对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具体岗位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对职业道德、技术标准、生产安全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7]。时代对人才需求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各高校对认识实习的重视程度,也促使了对认识实习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呈现出需求品质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等诸多新特征。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变化,旅游业对于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后,旅游行业面临着行业重启、经营模式巨变和生存危机频袭的现实,以学校专业教育为主要手段、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旅游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旅游市场环境的剧烈变革。本文就如何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特征,突出认识实习的作用与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对接产业发展与行业需求,全视角多维度进行行业认知与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紧紧围绕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等相关政策,在明确国家及北京市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我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认识实习引领学生多维度、全方面认知区域旅游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最终实现跨业态(房车旅游、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地域(北京、山东、河北)和多元化(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研究机构)的协同共建,多方助力培养“学用互融”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二)全面践行改革理念,强化应用能力训练与综合能力提升

首先明确改革理念,将认识实习的核心内容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对接,强化专业认识实习的支撑和桥梁作用。其次全面整合校内课堂、校外实践基地和在线平台这三个专业认识平台。邀请行业导师打造专业认知、岗位培训及综合实践,以此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助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以及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认识实习。

(三)夯实专业实践教学,凝练并构建“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教学体系

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凝练并形成了“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的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以往由单独一门集中认知实践课承担认识实习的现状,弥补了认识实习时间过短、在线学习资源匮乏、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空缺以及综合训练缺失等问题。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该教学体系可以达到与行业零距离、夯实专业基础、学习时间不受限、专业对接度高和企业参与度高等效果,为旅游管理专业“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认识实习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四年不断线”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层次——认识实习教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认识实习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如何保证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如何拓展教学途径以及如何使学生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在五年的教学体系建设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解决了以下主要问题。

(一)行业认知表象化,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跟踪相对滞后

“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认识实习紧密跟踪国家宏观战略及行业发展动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旅游行业的基本内容与发展趋势,这样学生会自然并全面地融入“社会课堂”,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二)职业场景对接度不高,未能全面搭建通识教育通向专业教育的桥梁

通过政校企等多方合作,凝聚优质实践资源,努力全面对接旅游行业内的多种工作场景,实现并优化专业认识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先导与过渡作用。

(三)传统模式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强,学生获得感不强

“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教学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建设理念,既能显著增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递进性、有效性,又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认识实习的获得感,使学生坚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为将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四、“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认识实习教学体系构建

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项目,形成了“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的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遵循“多维度认知旅游行业、厚基础夯实实践教学、全方位助力人才培养”的改革理念,构建并践行“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如图1所示。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及运行模式,即以行业认识集中实践课为核心,通过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线上自学指导以及行业综合实践训练途径,全面对接区域发展,对接行业需求,对接企业需求,对接岗位要求,全方位强化了认识实习的作用与地位,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夯实了专业实践教学,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专业认识实习在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与地位,如图2所示,作为专业入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了解旅游行业、提高专业认同感和提升专业学习求知欲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

围绕“多维度认知旅游行业、厚基础夯实实践教学、全方位助力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理念,进行教学流程再造:梳理认识实习的校内与校外途径、线上与线下途径,确定认识实习的核心与基础,明确校内教师的职责与目标要求,和校外业界教师共同设定教学内容和讲授场景等;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在数字化新媒体理念的指导下,引入“京津冀+”的综合训练专题,利用学院旅游实践教学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学的多维渠道与厚理论基础,实现教学的校内与校外、京内与京津冀、线上与线下、理论课堂与集中实践的立体化教学。

(二)构建“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教学体系及运行方式

为契合国家和地方旅游业的新发展和新趋势,突出认识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并形成了“一核心、三途径、四对接”的教学体系,并运行与实践:

“一核心”即为旅游行业认识集中实践课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