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创新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卢小兰摘 要: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计量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体系单一,实验学习方式单调,实验考核机制欠公平等问题。从理论与实验协同、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验学习方式改革以及实验考核方式多样化四个角度针对性提出改革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效果的具体建议,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夯实实践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128-04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etrics teach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Econometr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s, such as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singl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monotonous experimental learning method and unfair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reforming 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Econometric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four perspectives, namely, coordination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desig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reform of experimental learning method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students can consolidate basic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Econometrics; teaching reform;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计量经济学是基于经济理论,利用数学和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计量经济的分析步骤一般包括建立理论假说、搜集数据、设定计量模型、估计模型参数、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等,这些环节几乎全部依赖于计量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计量基本理论、夯实实践技能、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体系单一、实验学习方式单调和实验考核机制欠公平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基于多年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从上述四个方面针对性提出计量经济学创新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一、协同理论与实验
以笔者所在商学院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理论课程32学时和实验课程16学时,同时安排在第五学期,且实验课程安排在理论课程全部完成后的两整天(共16学时)内进行。在理论教学完成后才安排实验教学,根据记忆遗忘曲线理论,学生在实验时只是被动模仿操作,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实验结果的经济意义不能有机联系,基本理论不能在实验操作中得以巩固,实验操作等同无源之水失去灵魂。此外,要求学生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完成内容繁杂的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从体力和脑力上难度都较大,导致部分学生实验学习不得不搭便车,走过场,实验效果平平。
为进一步有效协同理论与实验,可将计量经济学实验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的实验,并按照“三步走”的方式有序推进实验教学。
第一步,验证性实验理论课堂上解决。
以笔者授课时的参考教材《经济计量学精要》(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四版)为例,该书例题及课后习题的数据集配备齐全。理论课程中,要求学生自带电脑和该书所有案例数据集,老师在讲解理论过程时对该章节例题进行演示,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该例题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验证性实验,学生不仅熟悉了计量软件的基本操作,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初尝理论联系实践的体验感,降低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畏惧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综合性实验及时巩固知识点和提升实践技能。
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内容分为绪论、一元回归、多元回归、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虚拟变量回归、模型选择、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及自相关9章。《经济计量学精要》书后每章节习题一般有25题左右,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选择以某习题的研究背景和数据为依据,重新设计章节综合实验。以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为例,该章综合实验以书后第94页第4.14题(分析64个国家婴儿死亡率CM与女性受教育程度FLR、人均GNP、总生育率TFR间关系)的问题和数据为蓝本,重新设计成章节综合实验内容如下。
(1)结合经济学原理,先验预期CM与FLR、PGNP、TFR间的关系?
(2)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3)利用直方图和JB统计量等判断各变量是否服
从正态分布?
(4)绘制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散点图,求出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初步观察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5)分别对CM和FLR(模型1),CM和FLR、PGNP(模型2),CM和FLR、PGNP、TFR进行回归(模型3),对三个模型进行经济学、统计显著性和联合检验,解释各模型的经济意义,并写出模型3的ANOVA表。
(6)对模型2和模型3进行比较,利用受限最小二乘法F检验确定选择哪个模型?写出检验全过程。
(7)利用模型3进行预测。
该综合实验包括经济理论假说、描述统计、正态分布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型估计、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回归的方差分解、多元回归模型选择和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等内容,各实验步骤循序递进,逻辑清晰,能突出该章学习重点和难点。其他各章的综合实验,均能体现该章的重难点,且安排在每章节学完后及时完成。学生通过这些章节综合实验能及时消化章节主要知识点,突破难点。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起到良好效果。
第三步,创新性实验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
理论课程全部完成后,开始完成创新性实验。该实验环节注重创新性实验案例选择,实验案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验内容中所涉及理论知识在初级计量经济学有所涉及但需要继续深入扩展。创新性综合实验要求在16个学时内完成4个实验,分别为: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农村(城镇)居民多维贫困测度;基于半对数模型和ARIMA模型的某省市GDP(或人口数)的预测;基于LPM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与东盟(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其中,“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农村(城镇)居民多维贫困测度”以图形绘制、描述统计、正态性检验、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等实验技能为基础,探究性运用ELES模型和边际分析理论来研究多维贫困的经济现实问题。“基于半对数模型和ARIMA模型的某省市GDP(或人口数)的预测”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半对数模型对时间序列的预测为基础,提出时间序列预测中可能存在的序列自相关和不平稳等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相关补救方法对半对数模型进行调整,且自行探究性学习ARIMA(p,i,q)模型建模思路和参数确定方法,并比较这两个模型对时间序列预测的功效。“基于LPM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以学生已经掌握的LPM模型为出发点,为解决LPM模型进行预测时的问题(概率值有可能大于1或小于0),导入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基本理论,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其操作。同时为处理多元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要求学生了解逐步回归的建模思路。通过逐步回归思路分别建立LPM、Logit和Probit三个模型,利用它们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预测并比较其预测效果。“基于面板数据和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与东盟(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研究”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当前国际贸易研究前沿和热点以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继续学习深造所需。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过程中,面板数据作为三种数据类型之一已做过介绍,但初级计量经济学部分未涉及面板数据模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贸易引力及其扩展模型,理解面板数据建模中平稳性检验、混合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和F检验等,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面板模型计算中国与贸易国的潜在贸易额,并利用潜在贸易额和实际贸易额的比值测算中国与贸易国间的贸易潜力情况。
综上,这些实验能体现计量经济研究的综合性、创新性和经济管理研究前沿热点。这些实验数据分别有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实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半对数模型、ARIMA模型、LPM模型、Probit模型、Logit模型和面板模型等;检验包括正态性检验、显著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平稳性检验、Hausman检验、F检验等等;经济理论包括“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边际分析”“多维贫困测度”“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贸易引力和贸易潜力”等等。在这些实验中学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需要探索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各占一半,学生需要通过探索性学习,踮起脚尖“够一够”才能完成这些创新实验。通过这些实验,能让学生探究新的知识领域、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激发探索创新潜能。
二、重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实验教学层次。实验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培养学生软件操作基本技能的验证型实验,第二层是以巩固章节知识点和提高实践技能的章节综合性实验,第三层是以培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的创新性实验。第一层实验个数较多,理论课程学习中随遇随处理。第二层实验共9个,每章节学习完后完成。第三层实验共4个,在所有理论学习后完成。这些实验逐层递进,相互支撑,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金字塔式实验教学体系。
以“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农村(城镇)居民多维贫困测度”创新实验为例。该创新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检索并学习ELES模型和多维贫困测度的基本原理,学生基本理解ELES模型和多维贫困测算原理后,老师再向学生讲述实验中运用ELES模型和多维贫困指数测算公式的技术要点,并在Eviews中演示回归分析、异方差检验的操作,着重强调该实验各步骤间的逻辑关系。该实验步骤包括:学生从EPS数据库采集2011-2019年中某年度31省域农村(或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住房、生活开支、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和其他消费8类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等变量;对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对可能存在的离群值或奇异值进行标识,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对可支配收入与各消费项进行相关分析,绘制散点图,比较居民收入对各消费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构建各消费与可支配收入间的ELES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特别是对截面数据模型的异方差进行检验,依据稳健的ELES模型求得总基本需求支出和各基本需求支出,并计算各维度相对贫困指数;计算并分析收入的需求弹性、自价格需求弹性和互价格需求弹性并分析其经济意义。该实验中,学生完成数据采集、数据检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及校正和模型应用等,使学生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显著性检验、异方差的检验及处理的理论知识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得以实现,该实验体系逻辑严密,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