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创新探究

作者: 潘伟 陈晓瑜 孟光兴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创新探究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各高校纷纷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过去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势没有跟上时代节奏,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和应用,授课内容很多也过于陈旧,与当今的信息时代已很不匹配,得不到学生们的重视。改革适合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已十分必要。就业创业指导课如能在分段教学、翻转课堂、运用慕课平台中,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在提高授课教师水平、增进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必将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037-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and more seve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job-seeking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Colleg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courses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good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improve job-hunting skills, and give better play to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ast teaching situ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did 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many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ethods in teaching have not been reflected and applied, many teaching content is too old, and today's information age has been very mismatched, not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guidance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f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course can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in the aspects of segmented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MOOC platform, Internet technology advantag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level, and promo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it will surely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network guidance course; reform and innovation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也愈加地严峻,最近五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逐年增长(如图1所示)。就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设置就业创业指导课正是为了让在校大学生能更早了解就业形势,学会基本求职技能,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业创业指导课可以在学校和社会形成一个过渡,提高学生适应能力[1]。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是为了帮助还未走入社会及未正式走进职场的高校大学生,提升他们的求职择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性课程。但是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师生普遍认为择业属于学生个人能力问题,与学校关系不大。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也不高,起步较晚。就业创业指导课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发挥个人能力,实现顺利就业。应该说就业创业指导课在过去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了就业形势,懂得了国家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法规,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求职实操能力,也增强了在校大学生快速适应复杂社会的能力。但是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突飞猛进,各种新成果不断得到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呈爆发式增长,以前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由于在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等诸多方面与信息时代已有较多不协调、不匹配,教学内容跟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环境有很多脱钩现象,所教授知识传统老旧,跟不上时代,以至于当前大学生们越来越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且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任课教师没有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并非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难免出现教师疲于应对,学生们对课程没兴趣的情况,以致课堂氛围越来越差,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图1 最近五年高校毕业生总数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1. 重视不够。高校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师资重视不够,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能带来的实际求职能力的提升重要性重视不够[2]。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不少于38学时,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都少于这个学时数。在这有限的课时数背景下很难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加大实践教学和实操训练。高校对课程教学过程的检查和督导机制重视不够,课程评价考核体系缺失,多数高校没有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考核指标和体系,应该完善考核方案,加强过程考核,注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既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器”——如网络平台、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等资源;也要考查“术”——如简历制作、自荐信撰写等;更要关注“道”:着重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职业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重视不够。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认为就业创业指导课是必修课的学生占比不足50%。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应该是自选课,可修可不修。在学生的出勤率方面,就业创业指导课很少有班级全员出勤,到课率能达到80%已经相当不错。像对待专业课一样,课前对课程内容提前预习并上网查找资料,课后再对授课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同学对待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态度就是带本书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讲完课后教材丢在一边。能提出问题的同学都极少,能私下找老师交流职业生涯规划或求职技能的学生几乎没有。调查中有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基本都可以自己在网上找到,所以对待任课教师也谈不上重视,经常出现逃课缺课现象。

2.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课时数明显少于学院其他专业必修课,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该门课程。

再者,当前多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安排在第6或第7学期,临近毕业前期,课时紧凑。由于开设的部门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很难形成系统化,而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相关知识,应该是贯穿整个四年的大学生涯。准毕业生们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进入职场时才意识到自身求职技巧、就业能力和职业知识的欠缺,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此外,由于课程教学进度较快,授课内容也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专业对口的就业创业指导教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吸收情况也良莠不齐,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也没有不同的特别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基本都是通用知识,较少涉及不同专业的特色课程内容。课堂授课内容也仅仅停留在具有普适性知识体系,如怎么办理就业手续、罗列就业信息和普及相关就业政策。

3. 教学方式刻板,授课内容没有新意,理论与实践脱节,抬头率不高。国内多数高校现行的就业创业指导课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鲜有互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单调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新时代大数据的背景下,融媒体、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各种教学APP等新兴科技蓬勃发展,为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可能性,但由于部分教师不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思想保守陈旧,使得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仍然单一、僵化,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材更新滞后,教研室举办教学研讨活动较少,难以掌握系统的前沿教学方法。

4. 授课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对于高校专任教师来说,就业创业指导课课时少,教学门槛低, 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作用不大。因此,许多教师不愿意承担这门课程的授课任务。而对于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来说,本身所学专业也不一定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相关,如果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无形中会增加许多工作压力,而不讲授却又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导致该门课程形同“鸡肋”。实际情况是,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由一线辅导员在承担,辅导员大多数时间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学生事务性工作较多,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方面进修或研究较少,缺少必要的理论准备。这样的师资队伍对大学生就业相关法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等专业知识研究不多,导致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学术理论水平不够精深,到最后必然影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5.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不能更好满足大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经常面对就业还是继续求学的问题、多个就业机会如何选择的困惑、初入职场的各种心理不适以及如何创业等问题,对于在课堂上老师开出的“万精油”诊治方案,大学生们更希望的是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给出的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方案。当前的就业创业指导,基本没有涉及个性化指导,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都是针对求职路上的通识教育较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准毕业生在真正面对择业时仍会感觉困惑。相当部分准毕业生没有相当明确的职业目标,只知道要找个好工作,但究竟什么是好工作,又说不清楚,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方面又不断向学校反馈刚入职的毕业生工作没有稳定性,跳槽频繁,缺乏与人合作能力并诚信缺失,工作团队人际关系紧张。所以,现实情况是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如果仅仅是传授学生求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多与学生互动,更要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诉求,让学生体验就业的压力,找出短板,努力提升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明确作为职场人士的基本素养,树立正确合理的职业目标,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

(一)分段教学

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安排在第6或第7学期,用8~10周课时完成集中授课,很少有高校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更鲜有高校能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假如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能尝试开展分段教学,在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在不同的年级针对不同的需求开设不同的授课内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效果必将迎来显著提升。如针对大一新生应该安排关于就业创业指导的适应性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互动座谈、企业参观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加快学生的适应速度,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另外,大部分初入大学的学生对自己修读的专业到底要学一些什么知识,将来可以去到什么样的行业,从事一些什么样的职业,其实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学院要加强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可以邀请本专业毕业生回校做经验介绍,对可从事的相关行业或具体工作岗位做介绍。为大一新生开展有关工作行业分类分析、职业定位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使大一新生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基本的初步认识。到了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大学生活比较适应和熟悉,并且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规划设计,可进一步进行求职技巧训练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通过适当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修正学生之前预设的职业发展道路。到了大四,不仅要对前几年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法律法规、求职心理和求职技巧等方面展开强化指导。这个时期,学校要强化就业服务功能,教师应该多鼓励准毕业生们主动融入社会、锻炼能力,多实地参加招聘会,积累应聘经验,培养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