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机关党建载体研究
作者: 马春杨 初青松
摘 要:高校机关党组织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旨在借助对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的调查分析,结合理论成果,为丰富和完善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提供参考思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高校;机关党支部;党建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052-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in university orga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arty construction. Making use of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tivity carriers of the Party branches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in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activity carriers of Party branches in university organs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of Party members and the fighting fortress role of Party branches.
Keywords: university organs; Party branches; carriers of Party construc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机关党支部是高校得以运转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引领和模范,是党在高校进行政治领导的根本所在,肩负宣传和落实党对高等教育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校党委布置的相关工作,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丰富高校机关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坚定其科学化、规范化建设,走在前,做表率,通过加强党支部活动载体研究保证党支部良性有序运行。
一、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执政史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稳固地执掌政权、完成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使命,是同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密不可分的。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进[1],高校是党的建设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机关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对于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是推动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利保障,多样化、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活动载体有助于促使党支部的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思想阵地。推进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的建设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首先活动载体的建设研究可为高校机关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模式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社会效益;其次,通过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可有效将党的先进理念向党员传播,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和政治站位。从现实层面来看,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的建设研究可使党支部的活动更加多元新颖,激发党支部活力和党员参与热情;同时党支部活动的规范化开展可进一步提升高校机关党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其他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围绕中心、建设队伍和服务群众等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的具体体现。结合各机关部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充分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体流程,是高校机关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机关党建活动载体进行充分研究,提升党建活动重视程度、加强活动形式创新和促进活动提质增效,有助于解决高校机关长期以来存在的党建活动载体类型单一化、内容固定化、作用边缘化等问题,为高校机关党建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新时代党的伟大工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机关党支部作为党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激励机关党员干部发挥战斗核心作用的指挥中心。长期以来,如何正确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层皮”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于一些高校机关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点,高品质、多样化的党支部活动载体不仅可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良性互动,也有利于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入交流提供平台。借助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以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凝心聚力、提供思想引领,可以更好地提升业务工作的整体成效和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业务工作丰富党建工作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有助于各自发挥专长,共同促进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党组织的长效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有助于推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最大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基层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是发挥高校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发挥其引领表率作用的关键举措。高校机关党支部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战斗力基础,事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学术科研进步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其他基层师生党支部建设具有鲜明的引领作用。坚持推动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的先进性、时代性,以点带面,有助于激发全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的形式和内涵,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现状分析
对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支部活动开展频率和载体形式,各支部之间的联动情况,活动载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活动载体建设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内容。本次调研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按照调研群体的一定比例分层发放调查问卷。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研采用匿名形式,同时对问卷质量进行严格的筛查与核验。
从受访者的政治面貌来看,所有受访者均为正式党员,普通党员人数占比68.29%,支部委员占比19.51%,党支部书记占比12.20%;绝大部分受访者的党龄都在10年以上,只有19.51%的受访者党龄在10年以下。由此可见,高校机关党支部整体的党性修养具有一定保证,有利于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工作的开展。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如图1所示,在载体内容建设方面,主题党日、理论学习等活动是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的主流,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养等方面提供了保障。同时,支部共建这一活动载体在各支部之间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各高校机关党支部在下一步活动载体的建设中可加强彼此间的联动,以互相学习借鉴。
加强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作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工作的有力抓手,有助于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95.12%的受访者也认同了上述观点,突出强调了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党支部活动载体的必要性。另外,85.37%的受访者认为活动载体建设能够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同时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辅相成,如图2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能够提升党支部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调研发现高校机关党支部85.37%的党员平均每月开展1~2次支部活动,符合党建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从而保障了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如图3所示,针对党支部成员参与党建活动情况进行分析,85.37%以上的党员对其持肯定态度,能够非常主动地配合开展各项党建活动,没有人认为支部的活动只是面子工作,或者是完全不清楚支部的活动状态,说明支部成员对所在党支部的活动开展是充分认可的。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过程中具有形式相对丰富、活动较容易开展和认可度较高等特点,但同样存在载体建设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党建工作的整体创新,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创新驱动。如图4所示,在此次调研中,部分高校机关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载体形式单一、内容较少、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充分验证了活动载体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就目前高校机关党员了解活动载体的渠道来看,绝大多数来源于党支部内部开展的活动,仅40%左右的党员曾主动学习了解党建载体形式,由此可见党建活动载体建设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仍有待加强,亟需打破路径依赖,增加活动载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各高校机关党支部在开展党建活动过程中坚持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生工作处开展红色“1+1”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北京的一系列重大事项,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传播文化,引导各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部门每年都会成立对研究生示范党支部的评议小组,通过支持一批工作基础较好的党支部开展创建工作,充分挖掘支部特色,以点带面鼓励全校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东北大学机关党委开展“做合格党员,为师生办实事”专项活动,带领和鼓励各党支部积极到基层走访调研,根据分管业务,开展对接共建和对口支援,解决校机关、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回应师生重大关切,在实干中促作风练本领,提升工作效率。
上述典型活动载体建设模式坚持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建设目标,同时结合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和学校具体校情,能够有针对性地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有利于推动高校机关党建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以上高校典型的活动载体进行分析与经验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活动载体建设思路,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创造力和吸引力。
三、完善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载体建设的路径探索
高校机关党支部在活动载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丰富形式、明确责任、专项培训、制度保障和完善评估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充分调动支部成员积极性,深化党支部各项活动的成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一直是共产党员执政、工作以及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3]。党建活动载体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多方面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首先,活动载体建设要关注人的需要。活动载体的建设和党建活动的落实都不能仅停留在理论高度和顶层设计上,而应注重解决支部成员、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现象和难点问题,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基层与实际,在依靠群众的基础上服务群众。其次,活动载体建设要在创新的基础上适应人的心理变化和感受。活动载体的实施对象是人,只有得到支部成员的认可,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实施,所以要注重载体的建设方向与支部成员心理感受的统一,使活动的开展富有人性化。同时,要尊重支部成员的差异性。人的思想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活动载体的建设和实施要采取换位思考、多方沟通等方式,比如通过面对面交流、举手表决、匿名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倾听支部成员的心声,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和党建氛围,保持支部发展的和谐性与稳定性。最后,活动载体建设要主动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将党建工作与机关党支部成员的本职工作、业余爱好等相结合,在调动支部成员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活动效果,推动本职工作的开展,实现互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