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高等数学教改体系构建

作者: 张强劲 田军 付琳琳

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高等数学教改体系构建0

摘  要:随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和发展教育新动能,破解高等数学在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已成为民族院校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文章基于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高等数学教研实践,结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生源水平等诸多现实因素,积极探索构建适合于民族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证明,在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对我国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116-0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strengthen and develop new kinetic energy of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higher mathematic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n ethnic colleges has become the difficulty and focus of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ic regions and many pract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colleges, teachers, and student sources to construct a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a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t has been proved through practice that certain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words: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ethnic colleges;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universities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农、医、经管等多学科门类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核心课程,更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能让大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是大学生在未来竞争中能否占据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而对于经管类本科生而言,高等数学还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条件和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所需的重要技能。

近年来,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在构建高等数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在教学理念方面,喻朝阳强调高校进行教学改革,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1];周文书提出要将创新思维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以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工作室为龙头,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在教学模式方面,颜冠群建议将悖论教学法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过程[3];朱晓杰等提出要注重实际应用案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4];还有学者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例如:美国“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5]、法国工程师预科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6]等。国内学者对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通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方面,蔡红梅等提出采用多元统计法和群体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完成对指标权重的重新确定[7];刘坚等提出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处理方法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标准[8];赵敏等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实现了评价系统的智能化[9]。有学者倡导改变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与重点,贺武华积极推动教学质量评价从“学评教”向“学议教”转变,由“督教”向“督学”转变[10];洪艺敏尝试构建“四维评价”体系,即学习投入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度、学校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学习获得度,期望能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评价体系[11]。还有学者在深刻分析英国“教学卓越框架”(TEF)[12]和美国ACOP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13]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措施。

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知识分子,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与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使命[14]。近些年来,民族院校大学生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需求不断提升,加之教育部针对2021年考研数学大纲做出重大调整,不难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所需具备的高等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民族院校经管类大学生群体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大的探索空间。

二、构建教改体系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师生双向互动中采取的用以保障教学质量的各项必要措施所形成的体系。以下措施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尝试探索构建适合于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1. 开设衔接课程,激发学习动力

为防止学生在起步阶段“掉队”,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开设衔接课程。首先,对本科新生进行数学基础摸底测试,并综合学生个人意愿,进行分班教学:A班为数学基础稍好的学生,主要教学内容是帮助串联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并适当结合高等数学内容及经管专业知识;B班为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衔接课程课时安排较A班稍长,教学内容更多地围绕数学基础知识内容串讲,并带领学生对高等数学内容进行初步预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院积极邀请校内外数学专家、用人企业HR、经管类研究生等,从高等数学的基础性、实用性等角度面向民族院校经管类新生开展讲座,结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未来工作、升学、科研领域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良好的高等数学学习心态,并结合计算机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2. 优化教学内容

邀请校内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以及校外数学专家、经管领域专家、学生代表等组成教材内容和培养方案优化小组,综合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民族地区实际发展需要、少数民族本科生实际情况等编写教材,并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调整。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有两个方面亮点:第一,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通过与其他民族院校的一线教师合作,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运用实际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如把边际收益、需求弹性、最优库存等知识与高等数学的导数、极限内容相结合,实现高等数学知识与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合。第二,针对民族地区生源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高等数学的基础进行结合,编写了一本专门用于衔接课程的教材,在梳理高中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大学高等数学有初步认识,帮助基础薄弱的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节奏。

3. 更新教学模式

根据民族院校经管类本科高等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可从以下方面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第一,成立高等数学学习小组,将每个教学班分为若干个5~8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可自由组合但要注重数学基础层次的跨度组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在组内相互讨论、学习,课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逐步形成“大班教学,小组辅导”的教学模式;第二,从高年级学生、硕士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中选聘高等数学教学助理,教学助理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第二负责人,是任课教师与学习小组之间的沟通桥梁,负责帮助任课教师在课后辅导学习小组,辅助完成数学实验、建立数学模型和指导完成数学竞赛、论文撰写等创新性、实践性活动;第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将MOOC、SPOC等作为学习小组课后学习的重要平台,利用计算机跟踪记录学习进度,并对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了解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并根据计算机反馈结果进行针对性辅导;第四,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增设课堂讨论等互动教学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等高等数学赛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考评体系

将高等数学每学期理论课课时延长至60课时,另安排12课时用于高等数学实践课程,将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比例从70%调整至50%,剩余50%的课程成绩由30%平时成绩和20%实践课程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小组成绩、期中考试、上课积极发言、课后探讨问题等,实践课程成绩主要包括数学实验、建模、小论文等,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考评体系,淡化“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现象,减轻部分基础薄弱学生的应试压力,让师生更多关注高等数学的“教”与“学”,促进学生从学习“理论数学”向“应用数学”转变、从“学得好”向“用得好”转变。

(二)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以育人为目标导向,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15]。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深入分析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整体设计、结果导向两个角度,尝试构建与民族院校现实情况相符、能够体现民族院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 整体设计

改变由教务部门全盘负责评价体系整体实施、数据结果分析统计和评价标准制定等工作的现状,教务部门主要负责评价体系整体设计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审核工作,为评价体系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学校督导委员会统筹督导并对评价体系效果进行持续跟踪调查,根据督导专业领域、课程专业特点等,对学校督导委员进行分组,并根据分组不同组织督导进班听课评价,结束后现场给出相关指导建议。凸显二级学院在评价体系中的关键作用,给予二级学院更多自主权利,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参与评价体系建设及实施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建立独立的课程教学评估中心,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标准,组织本学院同行专家评价课程,综合分析学校督导评价结果、学生网评成绩,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