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研究
作者: 陈英华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形势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切实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可以显著改善教育管理效率。文章主要介绍当前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指出应用心理学实施在教学管理中的效应、意义,总结应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校稳步前进。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理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139-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ontinuous reform of educational situat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problem of great concer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fully grasping th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students and carrying out targete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is study mainly introduces the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theory in college teaching, points out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applied psychology implementation i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pplying psychology theo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steady progr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pplied Psychology Theory;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level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受到就业压力、多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疏导和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承担着重要职责,需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优势,严格落实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增强高校的教育管理效率,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高校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当代大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应用心理学理论,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予学生合理、及时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是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影响着学生三观的树立、良好习惯的养成,鉴于学生心智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都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就当前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来看,包括人际关系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以及学业压力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迷茫等心理问题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就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介绍如下。
(一)学业压力
学生在高校求学期间,可能会遇到学业压力增大的状况,不仅需要完成本专业学习,同时还要参加选修课程。因为当前高校采用的是学分制,设置的学科数量较多,教育改革的深化也使学科难度有所增大,学生为了达到学分标准,必须要在学业上投入较大的精力;此外,高校学生还承受着来自家庭、父母的重大压力,父母寄予的厚望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参加CET、不同证书以及考研等考试。
(二)就业压力
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高校学生也会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从校园到社会生活环境转变的过程中,在经历面试和实习之后,很多学生会意识到自身能力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会产生焦虑和惶恐等不良情绪。很多学生认为自身虽然完成了专业学习任务,但是也会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及较高学历水平而为就业问题担忧,认为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从而在沮丧和焦躁的状态下出现心理障碍[2]。
(三)自控力差
因为高校学生普遍阅历较少,缺少自主判断、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如果缺少自制力,就极易出现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等状况,感染社会不良风气。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人际关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因为不够冷静,主观做出错误判断,产生冲动的极端行为,这也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当前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才,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所以高校必须要承担起培育下一代优秀人才的艰巨责任,将应用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应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日益完善,主要是针对日常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和疏导心理不良情绪。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即为,确保管理工作者能够高效完成管理任务,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心理学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在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也日益增强,然而在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来实践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调整[3]。当前国内众多高校均已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应用心理学理论,但是仅停留在表层理论的层面,未深入地探究学生的心理状况,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方式
首先,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运用。当前众多高校将应用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改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校在对专业课程进行开设时,借助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广大学生搜集意见和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归纳和整理最终调查结果,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结果及应用心理学知识,确保专业科目教学设置的科学性。高校有时也会不定期或定期来调查学生关于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整理学生相关的建议,借助应用心理学方式,例如,样本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等,由教育管理工作者整体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听取学生关于专业课程教学的看法,不断健全学科教学模式,将优质的课程教学管理服务提供给学生。
其次,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一些高校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会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思想动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疏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4]。此外,后勤管理人员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更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给学生。高校也会要求院系开展心理测试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管理和服务工作明确目标,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三、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基于应用心理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借助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心理效应,包括:罗森塔尔效应、晕轮效应以及首因效应等,借助教师的积极影响作用,包括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或鼓励和肯定学生,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充分利用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以在保证威严形象的同时,有效改善管理工作水平。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一)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为特殊的学科,应用心理学主要是分析各类情况下人的心理状态,理论性较强,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运用特征。应用心理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人们摆脱不良的心理情绪,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学生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就迫切地需要将应用心理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避免学生因为学业或就业压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的人才[5]。所以,高校在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结合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疏导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教育管理人员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管理目标;保证学生在掌握良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疏导服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结合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爱好和需求,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要,让学生获得个性、健康的发展。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意义
当前应用心理学在不同管理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高校来说,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效地融入应用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化的应用阶段,大大改善了教育管理效率。通过将应用心理学理论运用到高校各方面教育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大大健全了教育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还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怎样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来高效地开展管理活动,实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应用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融合,顺利处理教育管理工作中难点,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下,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健全和优化。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化的任务,改革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体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包括科学设定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目标、有效处理教师及学生的关系以及明确院系与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等。在高校落实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作用,能够基于心理测量分析理论或心理学基础理论等,明确高校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要素,从而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处理对策[6]。由此就能够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改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