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爱国主义在典型行业高校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策略探析

作者: 姚梦竹 陈冬霞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爱国主义有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网络爱国主义。文章在充分掌握网络爱国主义内涵的前提下,理清当前典型行业高校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中存在的困境。在深入研究网络爱国主义宏观思想引领及格局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校亟需形成一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效果明显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策略:夯实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抓手”,推动网络传播媒介的转型变革;培育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喉舌”,打造高校网络意见领袖;把握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命脉”,创建创新教育载体;坚实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堡垒”,强化网络爱国主义舆论监督;搭建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屏障”,推进网络爱国主义法治建设。

关键词:网络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146-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atriotism has  a brand-new development model-network patriotism. Under the premise of fully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patriotism,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network patriotism in typical industry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macro-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pattern construction of online patriotism, it is further clarifi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form a set of targete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online patriotism education guidance strategies: consolidate the "hands" of university network patriotism,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dia; cultivate the "mouthpiece" of online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online opinion lead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sp the "lifeblood" of online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carriers; strengthen the "fortress" of online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patriotism and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build a "barrier" for network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network patriotism.

Keywords: Internet patriotism; patriotism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guidance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概念辨析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内涵

所谓的网络爱国主义指的是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围绕爱国形成的思想理论与观点表达,网络爱国主义主要出现在多种形式、多种平台的社交活动中,通过视觉符号进一步阐述表达者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观念。具体而言,网络爱国主义有两个层面的解释。第一,在网络平台中存在的有关爱国舆论有理性和感性,对爱国主义选择的表达方式有真实和虚假。从维护网络爱国主义角度而言,只有传达正能量、理性真实的表达爱国主义的主张与观点,才能真正契合网络爱国主义的本质与精神。第二,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的,“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1],网络语言的多元化形式使得想象的空间可视化程度更高。网络爱国主义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力量,爱国主义的宣扬与传播必须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与线下的口口相传相比,网络传播的方式能够呈现几何倍数的传播力量与效果。

(二)网络爱国主义和现实爱国主义的关系

网络爱国主义是借助网络平台而形成的爱国主义,是现实爱国主义网络化与信息化的表现形式[2]。爱国主义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在强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网络爱国主义必须紧紧结合爱国主义这一本质与核心,必须不背离爱国主义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要紧紧围绕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与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保持一致性特征。网络爱国主义呈现出多彩的表达样态,拓宽了爱国主义的宣传路径,增强了爱国主义影响力,肩负起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立足于民族精神基础上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二、网络爱国主义在典型行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尽管互联网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网民的表达权利,但能够及时掌握科学技术的群体,往往能够在互联网中形成一定的垄断局面,而这样一种垄断导致网络不再是纯粹的表达平台。大学生难以在网络平台中识别什么是理性的、盲目的、正确的、错误的爱国主义,在正确的爱国主义界限难以厘清的前提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也寸步难行。

(一)多元文化侵蚀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第一,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误导了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一些西方国家大肆宣传所谓的人权与民主观念,通过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多种西化的方式侵蚀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我国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断减弱。

第二,多元化社会的出现使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受动摇。改革开放虽然使我国的经济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元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冲击,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体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国人民传统的价值观念,使群众的价值取向与思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3]。

(二)模式单一磨灭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主义十分明显。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往往重视形式与数量,却忽略对质量与理性的把握,“填鸭式、机械式”的学习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刻板、固化,缺乏感染力,难以发挥对受教育者较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教育工作时,往往过分夸大、美化典型的形象,没有用接地气的例子向受教育者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使受教育者无法真切实际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精髓。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缺乏充足的动力。普遍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长效的教育机制,在教育方面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尚处在摸索阶段,在组织结构上虽然拥有一定的师资力量,但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专业领域的师资人才较少;在爱国主义教育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问题等。

(三)言论隐秘威胁大学生爱国主义识辨

第一,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虚拟空间,使得一些负面情绪与言论能够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快速蔓延。一些网络主体的行为能够以网络平台的虚拟性为掩护,开展不受约束与限制的网络行为,能够无视法律规范的限制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个体发泄不良情绪与心中愤懑的集中地,长此以往会在网络环境中埋下诱人犯罪的隐患。

第二,网络用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于职业、年龄以及区域等特点的不同,其所衍生出来的网络信息也千差万别,不乏掺杂一些负面消息与精神垃圾。特别是西方部分国家借助前沿的网络科学技术,以隐秘的形式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细化,这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工作,使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波动。

三、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的宏观思想引领及格局构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提出“要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与热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丰富强化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内容”[4]。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思想引领及精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爱国主义这一精神基础,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主义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指导,汇聚精神力量,而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下,我国的爱国主义才能够发展的更加鲜活,具有时代感。高校在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

1.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爱国主义的理论指引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中,进一步明确了网络爱国主义具体的传播要求,为网络爱国主义的宣传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进一步重申了网络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与立场,既包含了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也涵盖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优秀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理论指导下,网络爱国主义的传播既不会出现纯粹的民族主义倾向,也不会出现盲目追求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错误倾向,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我国的网络爱国主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爱国主义的思想指引作用

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与力量,增强高校学生辨别哪些行为是以爱国主义为幌子而做出的极端爱国主义行动的能力,要使广大的高校学生能够自觉地摒弃其他民族主义对我国爱国主义的侵蚀,要让广大高校学生从心底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形成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染力与感召力,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与意识。

3.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爱国主义的文化指引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网民在新时代会运用弹幕、动漫、“吐槽”等形式,结合主流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爱国主义宣传,让世界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因此,网络爱国主义也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向中国报道世界”的使命。

(二)网络爱国主义的立体格局构建——大数据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接而来的就是数据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从而使全人类跨入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建立网络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宣传爱国主义的做法。

1. 大数据为格局构建打基础

从大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关于网络爱国主义的数据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大数据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宣传概况。通过大数据对大众关于网页的浏览、朋友圈的分享内容、网上的评论信息等的搜集形式以及计算方法,能够判断出人们在爱国主义行为上的共同幂律分布,从而就能够掌握舆论导向。大数据还能够精准区分各种爱国群体,能够得到不同职业、文化、年龄等人群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情况,使爱国主义的宣传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