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研究
作者: 胡彩 陈颂恩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资助工作的现实情境为,在资助方式上,显现出精神帮扶与物质资助失衡的问题;在育人措施上,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力度亟需提高;在学生需求上,能力发展问题是学生面临的瓶颈问题;在资助成效上,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有待提升。为此,需树立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搭建资助育人工作平台,丰富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加强资助工作服务意识,提高资助工作成效。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045-05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funding work.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re is an imbalance between spiritual assistance and material assistance in the way of funding,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measu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improve their efforts in supporting education.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needs, the problem of ability development is the bottleneck faced by students. Thirdly, in terms of funding effectivenes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funding policies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university funding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 and build a development-oriented financial aid system;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subsidized education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subsidize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 awareness of subsidy work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bsidy work.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inancial assistance; survey and study
一、研究背景
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社会做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高校和社会做出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建立了“国家奖助、学校资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涵盖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内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因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研究者围绕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梳理发现,研究者多采用理论分析法,从资助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在研究思路上,多采用主体法,即从高校和学生角度出发,指出在制度完善和认定工作开展方面如何推进资助工作。如王长喜等[1]研究发现,资助工作面临资助对象认定模糊,资金资源配置不均,有偿资助实施遇阻等困境;徐国峰等[2]认为,资助工作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不统一,注重经济资助,工作队伍不专业,育人平台单一等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采用实证调查法,开展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厘清高校资助工作的现实境况,聆听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声”,对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G市4所本科院校为例,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视角出发,聚焦资助方式、育人措施、学生发展需求、政策知晓度、资助效果、学生满意度等内容,探究高校资助工作的现实情境,以期实现资助工作由助困到铸人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编制了《高校资助工作情况调查统计问卷》,以G市4所本科院校的4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期对高校资助工作的现实情境进行宏观层面的把握。
(二)研究工具
在《高校资助工作情况调查统计问卷》的编制上,本文主要参考了马彦周[3]和周赛君[4]在问卷编制上的维度划分和题项设置,增删了部分题项,并对部分题项的语句表述进行了调整。问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础信息(共计6个题项);第二部分为高校资助工作情况调查(共计18个题项),主要从高校供给、学生需求、成效分析三个维度来调查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状况。
(三)数据收集
为了获取更为详实和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本文在目标调查院校选取时,综合考虑了院校类型、院校层次、院校特色、院校隶属关系等因素,最终确定了G市W大学、M学院、G大学、Z大学等4所本科类一本院校为调查院校。随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面向4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450份,剔除漏填、错填、敷衍填涂等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为94.4%。样本总体分布情况见表1。 (四)数据分析
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剖析高校资助方式、育人措施、学生发展需求、政策知晓度、资助效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从宏观层面把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现实情境。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供给:资助方式与育人措施分析
1. 资助方式分析
就学生获取的资助类型而言,调查结果显示,每名学生至少获得过2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资助,其中获得国家资助的比例最高,再者是学生自助,最后是社会捐助。这表明国家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资助的主渠道,学校奖助、学生自助和社会捐助辅之。具体见表2。
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调查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均设立了较为丰富的资助项目。其中,获得国家助学金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74.82%;其次是勤工助学,占55.06%;再次是学校奖学金,占32.24%。这表明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学校奖学金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以国家助学金为甚。
高校所提供的资助方式,归结起来可以分为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就资助方式而言,统计结果表明,75.61%(321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过金钱资助,40.08%(170人)的学生获得过物品资助,仅有10.12%(43人)的学生获得过精神资助。这表明目前物质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资助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凸显出精神帮扶缺失的问题。
2. 育人措施分析
本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重视程度和采取措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从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来说,50.35%的学生表示高校比较重视,37.18%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11.29%的学生难以确定,0.24%的学生认为比较不重视,0.94%的学生认为非常不重视。从资助育人工作的措施来说,高校是否有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学业帮扶、心理辅导、专业技能提升、实践锻炼等措施,表示不确定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有开展的学生比例,再者是未开展的学生比例;在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56.71%的学生表示高校有开展相关教育活动,39.29%的学生表示不确定,4%的学生表示高校未开展。上述结果表明,高校在政策层面上较为重视资助育人工作,但在工作实践中,却是事与愿违的。一方面,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力度亟需提高;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也缺乏理解。
(二)学生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分析
为厘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对学生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最想获得的帮助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就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而言,64%的学生面临发展能力问题,60.71%的学生面临经济问题,48%的学生面临学业问题,38.12%的学生面临人际交往问题,27.29%的学生面临心理问题,0.94%的学生面临其他问题,诸如自信提升等。上述结果表明,能力发展问题是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其次是经济问题,再者是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心理问题。就学生最想获得的帮助而言,73.65%的学生想寻求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72.47%的学生想寻求实践锻炼方面的帮助,50.59%的学生希望获得学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40%的学生期待获得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28.47%的学生想寻求心理方面的支持,0.24%的学生想获得其他方面的帮助。上述结果表明,目前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和实践锻炼方面的帮助是学生发展的主要诉求,同时也致力于寻求学业指导、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援助。
(三)成效分析:政策知晓度、资助效果与满意度分析
1. 政策知晓度分析
本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知晓程度和了解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见表5。
由表5可知,仅有5.41%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常了解本校的资助政策,70.35%的学生比较了解资助政策,16.47%的学生难以确定,5.88%的学生比较不了解资助政策,1.8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资助政策。这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高校在资助政策宣传方面的工作有待于加强。
从资助政策了解途径来看,70.82%的学生会通过老师讲解的方式来了解,65.41%的学生会根据学校网站了解,51.53%的学生会阅读学校公众号的推文宣传,45.88%的学生会通过同学或者朋友讲解,1.65%的学生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比如宣传册等。其中老师讲解、学校网站宣传、公众号推文这3种途径所占的比例较高,超过了半数,表明这3种途径是学生获取资助政策的主渠道,未来可持续发挥好宣传主体作用。
2. 资助效果分析
为分析现行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效果,本文从经济层面、能力层面、精神层面3个方面来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在缓解经济压力方面,62.3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资助政策比较能缓解经济压力,20.71%的学生难以确定,9.65%的学生认为完全能缓解,6.35%的学生认为比较不能缓解,0.94%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缓解。在提高能力方面,55.06%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资助措施比较能提高能力,29.18%的学生难以确定,11.06%的学生认为完全能提高,4%的学生认为比较不能提高,0.7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提高。在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59.06%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资助措施比较能增强社会责任感,25.65%的学生认为完全能,13.65%的学生认为难以确定,1.41%的学生认为比较不能,0.24%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从经济层面、能力层面、精神层面而言,超过半数的学生均认为比较能发挥作用,这说明现行的资助措施在缓解学生经济压力、提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