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作者: 朱敏波 李团结 陈永琴 刘雨晗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0

摘  要:针对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构建一套“三级联动”“三循环式”“双反馈”的专业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一种融合“成果教育”与“学生满意度”的多维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094-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and assuranc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 set of "three-level linkage", "three cycle" and "double feedback" specialty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a multi-dimensional specialty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integrating "achievement education"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is proposed,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Keywords: specialty; teaching quality and assurance system; evaluation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是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点,要提高专业建设质量,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专业建设外,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它是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的运行内核与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械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三级联动”“三循环式”“双反馈”的专业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成果教育”与“学生满意度”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专业质量保障建设工作是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的运行内核与基础。2006年起,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明确要求专业必须建立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2017年开始的新工科建设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标准的研制。2019年,在国家“双万计划”中,“一流专业”必须有健全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虽然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引起了普遍重视,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质量保障的研究和实践依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专业层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以学校、学院、系(专业)三级组织体系中,学校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但构建学院或专业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意识缺乏,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不全面,从而造成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能有效匹配等问题。

(2)目前专业关于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多集中在组织结构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模式等方面,对涉及具体建设实施的微观环节的监督、调控及诊断性系列标准相对缺乏。

(3)虽然各高校都有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监控手段,但还是出现学生评教走过场、教师不满意学生评价的现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还是从学校层面进行实施,专业层面如何进行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和持续改进还在探索中。

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

专业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要基于社会人才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教育”“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通过对学校、学院、系(专业)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细化,围绕专业建立各环节质量标准要求,明确专业所负责的管理责任,专业从基层教学单位进行有效监控、组织定期评价和实时反馈,保证各教学环节有序进行,确保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能力达成。机械专业依据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总体要求建立了一套学校、学院、系(专业)“三级联动”,“三循环式”持续改进,校内、校外“双反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在所构建的质量保障体系中有如下特点。

(1)专业建立并实施“三级联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以学校、学院、系(专业)三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为出发点,校级教学管理重在目标管理,而学院和系(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则应侧重教学中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监控,尤其专业应该注重对专业所负责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创新教学、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管理、评价、反馈和改进。

(2)专业建立并实施“三循环式”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校外循环、校内循环、课程(群)内循环方式,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持续改进,保障人才培养过程有序开展,实现培养目标与内外部需求相适应、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和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相适应,形成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循环式持续改进质量保障系统。

(3)专业建立并实施“双反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反馈是依据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活动的质量要求和相关规定,定期开展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与反馈,促进课程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提升持续改进的效果。外部反馈则是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开展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校友等社会评价工作,在及时了解毕业生职场动态信息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及达成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现有培养目标是否能够满足毕业生职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工作评价以及毕业生对个人发展的评价。

三、融合“成果教育”与“学生满意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衡量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专业所提出的融合“成果教育”与“学生满意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一方面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成果教育”所要求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求,重点强调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指导、课程教学和教学保障条件,可以体现专业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不断改善教学保障条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机械专业所设计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其中:一级指标8项,分别为学生指导、专业发展能力、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学习成效、专业教学保障、就业和个人发展及专业总体评价,二级指标40项。可根据指标项的具体内容,确定评价标准和赋分方法。

四、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实践

近年来,机械专业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专业学生的反馈调查数据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持续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近六年毕业班学生满意度提升7.4%,非常满意比例由27.5%提升至58.46%。

(2)近四年学生对专业教学的教师授课、实验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满意度平均提升6.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满意度最高,这也是最近几年学院和专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开题报告、中期答辩以及毕业设计标准执行等措施取得的效果。另外,通过生产实习组织教学研讨和评分标准的制订等措施使得生产实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升。

(3)学生对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不同程度得到提升,近四年所有课程平均满意度由78.1%提升至88.9%,提升了10.8%。

(4)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见表2。

五、结束语

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基础,专业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提升,一定要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但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并不是固定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特色与发展定位进行合理设计,需要各专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质量保障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持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瑾,唐志强,王丁宏.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7(6):69-73.

[2]徐立,张态,黄和飞,等.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专业质量调查与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7,2(3):102-107.

[3]贾弦.与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机制研究——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8-10.

[4]张开升,张保成,李艳,等.面向专业认证的特色型机械专业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5.

[5]贾澎涛.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7(27):20-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