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研究

作者: 贾飞 张众

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研究0

摘  要:将过程管理理论运用到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中,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使高校学生党建实践教育工作推陈出新,促进工作提升,达到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过程管理;党建实践基地化;学生党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098-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process manage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 Party Practice Base. In this way the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can be combined;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Student Party Practice base raised; innovation achieved; and ultimately, students can be cultivated.

Keywords: process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for Party building; cultivation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教育与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我们亟需面对的问题。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实践锻炼是培养、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实践锻炼,到具体岗位上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原则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2]。过程管理方法是“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都是通过过程链来完成的。因此,过程的质量,最终决定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控制质量,就一定要控制过程[3]。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党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将过程管理运用到党建实践基地建设中,通过具体过程的实施来实现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过程管理,最初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4]提出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模型,通常包括过程策划(Plan)、过程实施(Do)、过程检查(Check/Study)和过程改进(Act)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PDCA循环具有三个特点: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好的管理方式需要好的原则来保证。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原则就是在实践基地建设和运作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贯穿于全过程并具有统领性的准则。

1. 系统性原则。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是把学生党员在其中的活动放在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来考虑的过程,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基地要充分估计学校、基地和社会宏观环境对学生党员行为方式影响的差异性,要根据学生党员实际,有效协调和沟通各教育因素、教育力量、教育影响以及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积极正向作用,形成合力,达到系统功能的最优化,实现基地建设目标。

2. 指向性原则。学生党员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党员,要求入党与渴望成才是大学生努力的两个重要目标[5]。为了保证这两个目标的统一和实现,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建设必须有指向性,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基地化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实施学生党建基地化建设,就是要为学生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广阔的平台,为学生党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管理、服务群众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同时在服务中不断深化对信仰的感悟。

3. 主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通过主体的自我建构,即主体对外界“给予”的观念、知识、信息等有一个自己过滤、选择、整理和吸收的过程,只有自愿将其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内才算是“接受”,可以说,没有学生党员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形成。因此,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建设不应仅仅把学生党员作为受教育的对象,而是将学生党员作为主体,从学生党员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焕发出主体意识,自觉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建构统一起来。

4. 共赢性原则。党员实践基地建设,应该始终贯彻“共赢”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党员、基地等三方面的积极性,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高校的目的是培育人,基地在于推动理论转化及可持续发展,学生党员作为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基地建设的目的。通过党建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合作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使得学生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塑造出自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高校利用人才和理论创新的优势,通过合作,可以为基地带来社会效益甚至是经济效益。

    二、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

为了有效地实施应用过程管理,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首先要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过程管理哲学图[6]。为了达到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同样需要制定相应的过程管理哲理图。其中包括开展过程管理所希望得到的结果、衡量过程是否成功的指标、在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使过程管理取得成功所具备的条件、学生党建工作所应该遵循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等内容。如图2所示,是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哲理图,反映了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一)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管理计划(P)

根据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总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基地化建设规范、合理、有序。在现代管理学中,计划内容包括:why——为什么做?原因与目的;what——做什么?活动与内容;who——谁去做?人员;where——在什么地方做?地点;when——什么时候做?时间;how——如何做?手段和安排[4]。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计划也与之类似。需要明确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管理的目的、内容、实施主体、地点、方法及如何来实施等问题。具体来说,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计划和目标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分析当前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管理中的现状,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第二、分析存在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原因;第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第四、基于以上基础,设立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

在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各种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这一首要因素的作用,将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成立由校领导为组长,组织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组织协调小组,负责实践基地的设立和监督、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项目评审与监督等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党建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实行“双向导师制”,由学校的党员教师担任“理论导师”,导师的理论加学生的创新,从而实现为基地建设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的目的;通过聘任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生党员的“实践导师”,帮助学生党员了解基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党员进行国情教育、党性教育、先进性教育、纪律教育、能力教育等。成立专业管理队伍:由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组成的管理队伍,负责实践基地建设、协调、管理,学生党员实践基地的联系组织工作;由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辅导员组成的服务队伍,负责实践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加强实践活动的计划与活动安排,制定学生活动手册,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建立成长档案袋;由党性修养强、思想素质高的学生组成实践队伍,负责教师与党员、党员与基地之间的沟通协调。

(二)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管理实施(D)

过程管理的实施是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过程管理得以贯彻和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党建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共建双方多交流,做到互通有无,用感情纽带连接共建各方,增强发展活力和提高服务水平。制定一系列的文件制度与优惠政策,使各方明确责任便于协调,使大学生党员有实践的要求和标准,杜绝应付懈怠,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督导、评估、考核、表彰制度,完善相应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实践基地工作的检查督导;基地每次接纳学生党员活动,必须有详细记录,包括学生人数、年级、活动项目(内容)、活动时间、辅导教师、活动效果、安全情况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结对的方式,保障实践基地的运作,如采取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教师党员与学生、学生党员与团员之间“挂联”“结对”的办法,构建多层次的自我帮扶和教育体系。

(三)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检查实施(C)

检查是为了保证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按照既定要求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目标而实施的重要阶段。首先,对人员配备、管理体制是否合理进行检查,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要求而进行;其次,对实践中提出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哪些目标已完成,哪些未完成,未完成的目标遇到哪些困难等。

(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的改进(A)

通过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策划、过程实施、检查,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动态控制新模式,使高校学生党建实践教育工作在内容、形式、载体、制度、机制等方面推陈出新,促进工作提升。

三、通过过程引导促进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化建设的意义

运用过程管理的“四个原则”,将过程管理运用到学生党建基地建设和运行中,就是通过过程引导的方式,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实现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四个‘推进’”“1个目标”。

1. 推进学生党建实践的深入化和动态化。通过提前策划实践活动,注重基地资源的挖掘,将涉及到的理论融入到活动设计中,并在学生党员参与实践基地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和渗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二为一,将静态的理论教育变为动态的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党建实践的深入。

2. 推进学生党建实践的全程化和科学化。为使学生党建基地的目标实现,我们需要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合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这就保证了学生党建实践的全程化和科学化。(1)提供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实践活动开展前,进行设计和策划,对活动目标有很好的规划,并对实施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时刻注意活动的反映,对于有问题的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不断调整;在实践活动开展后,要注意总结和分析,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在进行全面的管理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督,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2)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从实践活动的策划、实施到检查和改进,都应配备专业人员或教师进行指导和服务,为学生党员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或者为他们完成活动提供及时的服务和帮助,或者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的渗透与教育,使实践活动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学生党建实践的科学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