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结合
作者: 任碧云 田干 华明军 胡宇 杨正伟 王金金摘 要:在理想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员与教材之间交互表达、交互实践,从而相辅相成,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但近年来,随着新教员队伍逐渐壮大,两者之间的纽带关系逐渐减弱,这主要是因为新教员教学能力不足,无法熟练地理解运用教材。并且当前教材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无法给新教员的成长提供更多帮助。文章通过分析新教员特点,提出基于新形态教材培养建设优质新教员的思路,实现两“新”有效融合,共同发展。从高校新教员面临的切实问题出发,引出教员与教材之间的重要联系,探讨新形态教材对提升“新”教员教学能力的基础性作用,并概括课堂教学中一些典型应用案例。
关键词:新教员;新形态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141-04
Abstract: In the ide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teract to express and practice, so as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ser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gether. Bu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growth of the new faculty,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is gradually weakened, mainly because the new teachers are lack of teaching ability, unable to skillfully understand and us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play a limited role, unable to provide more help to the growth of new teacher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each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raining and building high-quality new teachers based on the new 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new and common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new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leads to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discusses the basic role of new 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improving new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leads to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cas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new teachers; new 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进步,各高等院校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模式,寻找院校教育新路子[1]。不论进行何种创新,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实施对象最终都落脚在教员、教材以及教法上。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员、教材、教法三者之间联系紧密,是一个不可割裂的系统工程。其中,教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学生。教材是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载体,也是保障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必需要素。在当前院校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立足于教员与教材两大基础的改进方式主要有两点[2-3]:一是不断引进优秀新教员,充实高校的人才库;二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发掘新形态教材的有效作用。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新教员引进之后如何发展,新形态教材又如何去有效应用,能否将两股年轻的血液融合,通过运用新形态教材来提升新教员教学能力,最终形成适应新教员与新形态教材的互联网时代教学方法,使两“新”相辅相成,更好地服务教学,发展教学。
一、新教员的特点与现状
(一)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基础薄弱
新教员大多是来自于科研院所或院校的硕士或博士,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宽广的知识背景与科研经历。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具有较高的研究与探索能力。除此之外,新教员思维与视野开阔,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强,具有发展的潜能。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是应届毕业生或从事其他行业的技术人才,与教学相关的工作经验匮乏,并没有接触过完整及系统的教学课程培养,缺乏对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关键知识的积淀。因此,新教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还待提高。
(二)教学态度积极,教学技巧欠缺
新教员往往怀着对教学工作的极大热情,通过参加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及课程试讲等复杂程序,经过层层竞争筛选,最终在招考大军中脱颖而出。这说明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工作的向往以及认真积极的教学态度。另外,新教员年龄普遍不高,除了具有活跃的课堂思维之外,容易与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经验不足,由“上一门课”转变为“上好一门课”的教学技巧较为缺乏。
(三)培训态度积极,培训效果不足
在新教员教学初期,为提高其教学能力,各高校纷纷开展岗前培训、素质拓展等活动,邀请优秀教员来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从而增加新教员职业认同感,使其更快适应教学岗位。由于新教员善于接受工作与生活中的新知识、新事物,故此类培训对提高新教员教学基本功效果显著,但多数培训时间短、参与人员多,无法针对性地对每门课程进行深入理解与探讨,也无法按照每一名新教员的特点去定制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风格。其他优秀教员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只能部分借鉴,无法完全复制沿袭,因此培训虽有效,但还需新教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针对自己课程内容特点不断打磨,才能摸索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思路。
二、新形态教材对新教员成长的基础性作用
在新教员入职之初,学校很快会安排他们负责与其专业相匹配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便是快速提高新教员教学水平、锻炼教学技巧的敲门砖和铺路石。他们需从课程内容出发,与教材深入融合,从而发掘适用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与手段,而后再将获得的经验渗透到其他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降低新教员授课难度与压力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钻研教材、应用教材,是新教员成长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根本原因[4]。新教员在教材应用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以教材为本,从内容出发,重视全面的落实教材内容。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去吃透教材,深刻理解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全脱离教材内容去讲解,导致教学过程变成了专业讲座或者学术报告,不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第二,要防止窄化教材内容,避免教学活动受教材束缚,将教材内容照搬给学生,最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显然,后者对于新教员的实施难度更大一些。而新形态教材的使用可以帮助新教员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教材,从而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新形态教材的发展与应用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它可以将一系列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融合起来[5],这里的数字资源主要包括授课视频、动画、图片、习题、测试、小程序、主题讨论等内容。这些新鲜的手段与思路正是符合新教员年轻活力的思维方式与教学习惯,给新教员授课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新形态教材保留了纸质教材的严谨结构与严密逻辑,新增了互联网中数字资源的生动形式和鲜活表达。它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信息新,手段新,备受新教员的青睐。它对新教员的成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整合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材与教学模式中,倾向于将内容以一个个知识点的形式按照难易程度编排,以便教员通过多个学时的讲解来实现知识点的传递。但是,多数新教员在缺乏整体知识的背景条件下,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架构,仅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很难使学生了解到整个内容的来龙去脉,破坏了学习思维的连续性。在此背景下,新形态教材辅以新颖的版式设计与颇具匠心的内容编排方式,按照系统架构进行内容科学合理的配置,设置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新教员形成更为清晰的教学思路,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内容上,新形态教材图文并茂,穿插多种数字资源,便于新教员挖掘丰富知识随时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课后教学资源的拓展。另外,对于一些结构复杂、原理抽象、变化过程不可见的重难点知识,新教员的教学水平积累不足,很容易讲解不到位,从而过度依赖学生的理解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新教员可以借助新形态教材中的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对讲解过程加以辅助,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能使教材中晦涩难懂的部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降低了讲授难度,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另外,新教员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硕士或博士期间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方法,在新形态教材内容中通过增设二维码或知识链接等形式将科研中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与实践应用进行知识拓展,并可在后端实现教材内容动态更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在特定章节点对点地匹配教学资源,还避免了学生在网络中纷繁复杂的资源里盲目查找,为学生提供了获得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另外,此举措将新教员的科研兴趣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教学认同感,给新教员教学水平的发挥提供更加灵活广阔的空间。
(二)夯实教学基础,拓展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等,这些方法常依赖教材、课件等材料进行教学,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向学生传达大量知识,不仅方便记忆,还易于在课堂上组织。然而,越简单的方法越是要求教员具有更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更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很容易使教学过程变成照本宣科的讲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这些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6],便逐渐衍生出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对教员的反应能力、心理素质及课堂调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新教员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认识理解并不透彻,也不能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把控课堂。新形态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可以帮助新教员实现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例如通过教材中的三维结构动画演示和虚拟拆装操作等方法,细致讲解重点知识,深入剖析难点知识,降低新教员授课难度,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多媒体、移动智能终端(手机app)的使用可以轻松实现翻转课堂,试验虚拟操作可以模拟探索新教学法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交互式动画可以增强师生间交流,加强自主学习法的应用。智能问答系统图可以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帮助新教员更熟练地适应课堂,感受课堂活跃气氛,从而缓解新教员授课的紧张情绪,使课堂交互变得更为自然有效。同时,新形态教材的多手段应用使知识变得更加可视化、快捷化、移动化,符合新时代教学发展需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适合所有教员的教学方法,也没有条条框框将所有形式的课程都约束和限定在某几种教学方法。一切为了教学服务,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的、能引发学生共鸣的以及适应课程内容的都是好方法。方法再好,也需要教员结合课程教材去熟练体会与应用。新教员在入职之初学习能力强、热情高,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而新形态教材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形式灵活,两者结合起来可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从而更好地服务课堂,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