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探析
作者: 谈娅 杨甜甜摘 要:新工科建设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以“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目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新工科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新工科人才之“德”的重要责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时代背景、模式抓手、标准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使新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诸多新情况,亟待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建强师资队伍、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中心和拓展教学空间等加强改革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新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021-04
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is characterized by new technology, new forms of business, new industries and new modes,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academic integrity and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for new engineering,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or postgraduates bear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the morality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Due to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ask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mode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which make the new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face many new situations.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by updating the ideology,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highlighting the student center and expanding the teaching space, m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keep abreast of the Times, and adapting to the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ng.
Keywords: the new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新工科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工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工科开启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篇章,不仅在“精”与“专”的学科专业和能力上突破传统工科,更注重工程人才的全面发展。新工科以培育高素质工程人才为目标,研究生教育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新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性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其中,承载着培养新工科人才之“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亟待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解决,切实为国家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思政课对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研究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关键阶段,思政课在促进其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品行修养的成熟定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政治觉悟。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思政课教学必须搞清楚的根本问题。新工科顺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要,以培育高素质工程人才为基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理应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引导理工科研究生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是思政课的重要责任。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以自然辩证法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在研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具体问题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牢固的国家观念、坚定“四个自信”,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引导理工科研究生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下投身科研事业,自觉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二)有助于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德才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指向,理工科研究生作为未来高级科研人员和工程人才,所从事的职业关乎国家高新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卓越的思想政治品质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合格理工科研究生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以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己任,以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程伦理意识为重要内容,教育学生养成社会责任、工程责任和伦理责任,为学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伦理意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理工科研究生的重要方式。
(三)有助于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对培养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出强调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思政课知识体系系统而完备,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是一门兼具政治性、学理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从政治素养、知识能力、价值引领、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系统培养,有助于理工科研究生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面临的新情况
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2],围绕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新的培养方向,新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应该准确认识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增强教学主动性和针对性。
(一)目标任务新
新工科是基于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而提出来的,具有知识结构新颖、创新思维活跃、专业特性鲜明等特点。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要求新工科人才培养必须符合时代特色,新的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对工程人才的需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思政课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工程伦理意识,无疑是顺应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二)课程内容新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既有专业领域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又有全面发展的交叉融合,涉及领域广,所跨专业多,交叉范围大,而且大多专业涉及全新的领域,专业设置、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境遇。研究生思政课本身就紧贴时代发展,紧跟理论创新步伐,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处在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中。加之新工科背景的特殊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更新,进而有效地满足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三)教学路径新
新工科人才队伍瞄准的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等新兴领域和行业,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手段、实践平台、评价标准等方面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不同,需要依靠新的培养路径和模式才能造就出一支全新的人才队伍。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顺势而为,有所作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
(四)衡量标准新
新工科人才队伍培养需要面向世界、面向前沿、面向一流,紧跟新兴产业发展,紧跟国际行业规则,全面培养其综合素质已经有别于老工科人才标准。因此需要制定一套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来衡量理工科人才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需体现关键课程作用,注重浓厚内生、有效的质量文化,把质量价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追求高质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思考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教育部等三部门制定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培育研究生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因此,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工程伦理意识的卓越工程人才,提高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目标,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德学兼修这个首要目标,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要求,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
一是树立创新驱动的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核心战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瞄准的是前沿,走的是新路,必须依靠创新,而思政课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更应该走在前面,快人一步。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依靠创新思维推动改革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方式手段更新换代。
二是树立体系设计的理念。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设置多,门类涉及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涵盖各类学生,就需要强化体系化理念,加强课程顶层设计,采取教学一体筹划、进程一体推进、效果一体评估,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理工科研究生进行分门别类,交叉融合,统分结合的系统化教育。
三是面向长远的理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理工科研究生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行业领域始终坚守初心和职业操守,要求思政课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全方位夯实学生思想政治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全周期地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人生航船行稳致远。
(二)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建强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教育者先受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承担的教育责任相较于传统工科有所不同,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教育学生拥有世界眼光、发展眼光,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法治素养和科技思维。为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