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 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

作者: 赵建伟 贾维敏 姜宝璧 姜楠 金伟

摘  要: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党的军事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办学育人的根本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军校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全面领会掌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文章阐述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学员“三个意识”,聚焦强军目标要求,着重突出“四种方法”,坚持战斗力标准,健全“五项制度”,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新型军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017-04

Abstract: The policy of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the party's military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basic thought and action guide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Military academ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of military personnel training. 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master and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military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era, serve for a strong country and a prosperous army, cultivate morality and educate people for wa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military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era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new military talents. Specially, we put mora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Three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focus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trong army, highlight the "four methods", adhere to the standard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 the "five system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new military talents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Keywords: guidelines for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new militar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是第一位的工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纵观世界各国实施人才战略的普遍经验,面对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并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抓紧抓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1-2]。而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教育肩负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军事院校作为我军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承担着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输送人才的重任,应当全面提高教学育人水平,更好地担负起信息化条件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2019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指出:“发展军事教育,必须有一个管总的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20年6月16日,进一步发布《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战育人,坚持一体化布局,坚持内涵式发展,落实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规范院校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工作运行[3-4]。

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加强军队院校人才建设对于实现强军梦、实现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5-6]。军队院校要着力培养兼备精通信息技术、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驾驭信息化战争多种技能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满足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军队院校教育要紧贴部队实际,创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从源头抓起,从起跑线抓起,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需求,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骨干军官。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军事教育理论的创新成果,从根本意义上回答了我国军事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要全面领会、扎实落实,将其作为新时代军队院校办学育人的行动指南。为此,军队院校管理者与教育者要深入研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深刻领会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为强国兴军服务,坚定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根本目标,扎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7-8]。

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军队院校建立的目的就是为打赢未来战争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本文紧贴部队实践,针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措施,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学员“三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聚焦强军目标要求,着重突出“四种方法”,即培养集中抓、基层实践训、楷模示范导、教员帮带促, 坚持战斗力标准;健全“五项制度”,即学员管理制度、实践锻炼制度、学员考评制度、形势分析制度、学员岗位任职制度。研究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加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我军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学员“三个意识”

现代战争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迫切需要一支宏大的新型军事人才方阵。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拓宽院校人才培养途径。部队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军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紧培育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需重点培养以下三类人才:“军政合一、指技融合”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部队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管理、训练、战备、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能参善谋”型联合参谋人才。联合参谋人才作为首长的“外脑”,协助首长筹划部队全面建设,组织作战训练,协助首长作战指挥,是在未来体系作战中制定战略战术的重要参与者、策划者;“专家型”科研技术人才。科研技术人才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挖掘武器装备潜能,推进军事理论发展,加快战斗力生成的“催化剂”,是部队建设的生力军,直接关系到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和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理清三类人才的关系,注重观念养成和品德教育。

军队院校青年学员处于拔节孕穗期,建设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坚定不移地举旗铸魂,扎实接受党性教育,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稳步提升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军队院校教员首开课程、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学员“三个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保持清醒头脑不含糊、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深入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在任何情况下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忠诚。与此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政治上坚定正确的方向。牢固维护党的领导,遵循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及纲领,真正做到“五个全力”,即全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全力维护党内团结、全力遵守组织程序、全力服从组织决议、全力管理亲属及相关工作人员。“政治合格、军事过硬、技术优良”是当代革命军人必备的品格。可以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手段,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强化忧患意识。着力加强对学员忧患意识的培养,通过院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方式联合增强其忧患意识。三种教育方式和内容相互补充,要着力利用好各类资源,着力提高学员“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的能力,利用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课堂思政等使学员牢记“国无防不安、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忧战的危机感,认清我国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强化责任意识。军人承担着巩固国防和建设国家的重任,要引导广大学员认清职责、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投入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强化责任意识重点在于抓学员认识、抓学员制度落实、抓制度考核、抓常态监督和抓严厉惩处,强化学员的责任履行能力,不断提高军队院校的工作效能,深化健全各级的责任管理,重点加强制度的保障性,不断健全责任监督机制,不断改善监管能力,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通过牢固树立三种意识,锻造出对党绝对忠诚、堪当重任的强国兴军接班人。

具体而言,在日常管理教育中,要着眼人才目标建设,提升第一任职能力培养。新世纪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军事领域的革命步伐显著加快,新的军事革命使得部队对高层次应用型军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构建“任职能力培养指标体系”对于增强军校学员指挥能力、业务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任职是学员到部队站稳脚跟、迈向未来的第一步,也是树立其在部队建功立业信心和决心的关键一步,没有第一任职就没有长远发展。要建立实践锻炼机制,提升学员任职能力。建立院校与部队协作机制,组织相关学员分批次、分类别赴部队开展实习调研,进一步深化对业务指标点的理解把握;完善实践锻炼相关制度,有效保障新型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实践锻炼培养。要建立部队信息反馈系统,使学员掌握部队动向。要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将服役的军校毕业生定期请回来访谈,通过他们及时了解部队对军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制度。跟踪调查部分毕业学员在部队的任职情况,通过参考往届学员的培训经验和成果,及时调整指标体系内容。要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督促学员素质提升。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设置相应考评标准,量化评分,使学员清晰自己的优势和弱项,督促学员按照既定目标努力,使学员能力素质有所拓展。建立及时的反馈制度,使学员可在发生偏差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促使学员能力培养管理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快速促进素质的提高。

二、聚焦强军目标要求,着重突出“四种方法”

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军事院校要着眼部队建设、发展和未来作战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加大创新能力、实践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要依据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院校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突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训特点,根据培训对象不同,要区别对待,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要提升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军校教员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工程师”。但目前军队院校的教员队伍往往缺乏流动、缺乏部队工作经验,导致部分教员缺乏动力,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滞后,所教课程空洞乏味、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严重削弱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可通过多渠道多途径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教员队伍,提升教学岗位的吸引力。同时,院校教员可在部队、院校、科研机构轮流任职,使其了解最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掌握部队对军事人才的新要求,切实做好人才培养的“工程师”。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正是提高学员能力素质的有力措施。在教学中,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实验、实习、演练、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