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作者: 袁翔 江旭恒

摘  要:创新能力是保证理工科研究生学习活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元素,是推动研究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文章将通过对科技竞赛基本情况的介绍,对科技竞赛在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并就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展开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展开深入性探究,旨在提升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保证科技竞赛教育作用发挥效果。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能力;研究生;理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029-04

Abstract: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to ensure the learning vit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is one of the key abilitie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By introduc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sure the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by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s the carrier.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graduate studen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科技竞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活动,强调研究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内容,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的方式,按照竞赛的内容展开整体设计与操作,是帮助研究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有效举措,也可以在参赛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进行有效锻炼。由于竞赛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突出作用,能够达到切实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所以学校开始将其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重要培养载体,对研究生展开了创新能力培养。

一、科技竞赛内涵

科技竞赛属于科技类竞赛活动范畴,是由政府主办、专家主导的,以学生为主体,高校、企业积极参与的活动。活动开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实践性以及科技性等特点,利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研究等方面能力,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成长而言是极为有利的[1]。因为科技竞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具有的显著效果,国家以及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技竞赛活动的关注力度,特别将其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发展手段,举办了大量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活动。大赛包括公共管理、智慧城市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主题,为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可靠支持与保障。

二、科技竞赛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科技竞赛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能够帮助研究生树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通过让研究生进行竞赛活动准备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点运用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让其在准备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问题发现能力与处理能力,保证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其次,能够对研究生治学态度进行有效培养,保障研究生的严谨性以及踏实程度,确保其科研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提升,进而在活动过程中对其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培养;最后,可以对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能够让研究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对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探寻与分析,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不断拓展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打破研究生的固有思维,确保他们能够为了赢得竞赛而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2]。

三、基于科技竞赛的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

(一)利用政策对科技竞赛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部分科技竞赛存在着主要以教师个人行为为主的状况,会通过和科技活动的结合,展开相应的竞技比赛,在延续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相对较差。各种有效竞赛管理机制的制定与实施,能够为竞赛的长久性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所以需要利用机制做好竞赛的规范工作。一方面,需要科学展开竞赛管理方案设计,对竞赛的管理体系以及部门管理职能进行明确规范,保证各项活动能够有序展开;另一方面,合理设置竞赛奖励机制,利用参加课程获得学分或者其他方面的奖励,研究生的参与主动性形成有效激发,保证研究生能够主动投入在其中,以便更好地展开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3]。在教师激励方面,也需要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奖励,以便引导教师更好地参与到竞赛活动组织以及管控之中。

(二)严格执行教师负责机制

需要为科技竞赛配备专门的负责老师,其主要负责竞赛的运行以及资源管理、协调等各项工作。老师需要做好竞赛的宣传、培育以及选拔等各项工作,要对参赛团队的题目难度性以及可操作性做出确准评估,对题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进,做好设备、场地以及资金、技术的总体协调。需要通过对竞赛活动进行有效管控的方式,不断积累竞赛的经验,以便为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应组织教师对专业领域展开深入性研究,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以便更好地展开研究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4]。需要结合研究生的梯次培养方案,以教师为主,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展开持续化培养,需要通过课题、竞赛以及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展开综合方面的训练,保证研究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赛能力,能够在竞赛过程中做好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将自身的创新点转化为题目的方式,更好地参与到竞赛之中,从而达到良性循环[5]。在完成竞赛之后,老师需要按照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内容,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性探究,通过帮助研究生持续性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方式,对其读博深造以及日后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积极推行科协联接培育模式

需要明确认识到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所在,通过组织研究生参与到科技竞赛中的方式,保证科技竞赛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协会的方式,鼓励更多研究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以及科技活动之中,确保该组织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校内外的赛事组织以及运行中,能够在进行策划以及培训等过程中,对研究生的突发事故处理能力以及部门协调性等各方面能力进行锻炼,可以在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磨砺,更好地展开创新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同时还能对研究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锻炼,为研究生的日后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6]。

可以通过推行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组织研究生展开科技活动设置相应规章制度的方法,按照研究生的专业内容展开科技小组的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内部科技竞赛的方式,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参赛的机会。可以通过推行双指导教师机制的方法,由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责任老师负责赛事的行政事务处理,专任教师负责赛事的指导以及研究生相关问题解答,通过定期展开规模性研讨以及学习的方式,对研究生的课题意识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保证研究生能够在彼此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帮助过程中,做好参赛心得以及学习经验的总结,促使研究生能够将自身所学习到的内容更好地转化为科技竞赛题目,并通过和老师以及同学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完成参赛活动,从而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7]。

(四)不断强化竞赛实践平台

根据竞赛的具体要求以及竞赛整体发展情况,展开实训平台以及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按照整体的市场环境以及发展情况,结合企业所提出的人才需求内容,做好市场环境数据库以及人才培养方向数据库建设,利用物流实验室以及项目管理实验室等,构建起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实验平台,为科技竞赛的开展提供可靠的辅助与支持。需要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级、专业实验级以及跨专业综合级实验平台的方式,通过对原有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验室功能以及架构,确保新的实验室可以更好地满足技能竞赛方面的各项需求,能够为竞赛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可靠的操作平台以及学习平台,保证平台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

(五)加强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种外来元素以及文化的融入,使得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责任意识培养以及家国情怀培养方面,正是不容懈怠的阶段,所以各院校需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指示,根据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需求以及社会责任与担当培养需求,将人文素养培养内容融入到科技竞赛培养的相关活动之中,保证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规范意识水平,确保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以及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在进行科技竞赛的选题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大量的热点内容以及民生内容,可以以造福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对竞赛的内容以及主题进行设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竞赛科目的内涵,同时还能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帮助学生对技术性以及非技术性问题进行理解和处理。例如,可以将环保、节约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研究的方式对相关技术或设备进行改造,以便达到相应的节能环保效果,而这不仅能够丰富整体竞赛的内容,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于环保意识的理解度,对今后绿色化社会的建设与推广产生积极影响。

四、科技竞赛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增强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整体的创新意识还存在着有待提高之处。部分研究生存在着对于科研开发内容兴趣不高的状况,与科研活动相比,会更加倾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学习方法也较为滞后,在科技竞赛中的参与热情相对较低。多数学生会认为,科技竞赛参与会影响自身的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并不愿意参与。而且,由于科技竞赛在短时间之内的成效并不明显,也会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成直接打击,因为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影响,而造成活动参与积极度不高的状况,并不利于科技活动的开展与组织。

(二)主办方的管控有待提高

科技竞赛活动组织虽然种类相对较为丰富,却存在着举办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举办单位的资质并不相同,甚至可以用泛滥一词进行形容。部分单位组织举办活动的初衷,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收取一定的参赛费用,在活动质量把控以及目标设置方面并不理想,很容易会出现活动开展参差不齐的状况,这样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同时也可能会对学生的参赛意愿形成不良影响,并不利于整体科技竞赛活动的科学发展。同时,竞赛影响力滞后问题,会造成无法对有水平活动主办方进行吸引的现象,并不利于竞赛的长久性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