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作者: 周玉菊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根据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产学结合的模式之下以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方向展开教学,培养符合市场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采用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实施综合实践教学。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当下高校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必要途径,需要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等途径完成高质量学习。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以项目为导向;教学实践;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02-04
Abstract: Art Design is a highly professional subject, an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needs, Art Design specialty needs to carry out teaching in the direction of market-oriented adaptation under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learning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eaching ideas of the subject, deeply dig the teaching content, explor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approaches in line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opt high-quality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guided teaching mode is a necessary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projects related to teaching content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high-quality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 and inquiry.
Keywords: Art Design; taking the project as a guide; teaching practice; thinking; exploration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具有就业培养特点的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是教学主要目标。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在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纲要当中明确指出必须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全新的教育方法,探索高质量教育途径,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特点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高校必须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等领域培养一线高端人才。随着当下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必须要具备应用性和专业性特点,本文将以艺术设计专业为核心,探索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模式。
一、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背景
作为是一门十分强调实践性的艺术专业,为了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一般比较强调课程的适应性和实用性,需要学生掌握众多复杂且繁复的艺术设计知识及技能。然而艺术设计的产品最终是要投入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及市场发展,因此,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等专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专业知识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但是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理论以及实践的教学培养之外,很少将市场经营以及市场实践融入其中,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对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领域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设计师与设计作品,但艺术设计作品的模仿倾向也愈来愈严重,例如很多生活用品等外观设计缺乏创造性和个性,许多艺术装饰以及环境艺术作品也缺乏人文精神和传统神韵,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持续性发展。
如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我国传统艺术特色以及时代发展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成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学校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挑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西方设计元素与我国艺术风格有效融合提高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特点以及独特风格,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展现,培养出更多具有个人特色、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大学生最喜欢的艺术类专业之一,根据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学习设计课程,最后参加社会实践,在此期间大部分学生都发现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无法与实践工作有效对接,很难适应市场发展。虽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高职院校当中,但这也足以说明当下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没有和社会实现良好对接,在这一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专业定位不够明显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于培养设计型人才,但实际上这一专业应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性特点的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创新知识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致相同,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培养重点,没有实现学生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职业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以及发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的关联性较低,课程设置范围过大,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理论没有参考实际的市场岗位需求以及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二)没有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素描、色彩、图案等教学内容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并不密切,比较倾向于艺术类课程的基础教学,这些教学内容的占比过大,没有为后期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甚至大部分教师在后期的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当中也是在不断强调基础专业课程,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设计能力,但没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的就业特色和一技之长,缺乏市场竞争力,学生在走入社会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实践经验不足问题。
(三)缺乏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群体
目前学校所聘用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始终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这导致教师团队虽然具备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持,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学校也没有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工程师设计师进入学校。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能够接触到的职业实践知识较少,企业一般需要再花费1~2年的时间培养应届毕业生。这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甚至有很多企业不想耗费精力和金钱培养应届毕业生,会拒绝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以及未来发展。
三、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向及要求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采用具有现代化教育意义的教学思路,将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各种新兴学科以及职业相融合,使艺术设计专业更加具有时代发展特色。
随着当下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人才的不断涌入使得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市场适应能力。在原本的设计理论以及设计要求之上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将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融入到设计作品之中,这都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明确新的教育途径和发展方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为核心实施高质量教学。
(一)强调课程针对性与实践性
艺术设计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也必须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实用的原则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原本的课程进行调整,突出课程的针对性。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必须要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实用性强的艺术人才为核心加强课程设计的明确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计中应重点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实施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教育人才的切入点,全面带动专业建设,加强课程设置、因此现阶段教学必须要加强艺术专业,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市场相关联,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产品设计营销,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与市场进行广泛接触,将课堂教学延续到社会市场以及工作实践当中。
(二)构建项目式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需要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教学体系设置,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实践探究学习者,并进一步深入学习体系当中进行实践项目的讨论、质疑、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可以进行思考、总结,营造与实际工作场景相关联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引入实践项目,打造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流程,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高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以往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基础课与专业课采用的是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导致两大教学体系脱节严重,基础课成为了专业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学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只能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操作能力,并不能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格局,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视觉反应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感悟能力,还需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动性以及创新探索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让基础课程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去探索更加高维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适用性。
(四)突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当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只有真正应用于实践才能够凸显其意义和价值,如果不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那么理论知识就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因此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真探究调查,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强调理论知识教学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核心,不断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系,研究和学习打造符合当下社会时代发展的理论课程,使理论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提供导向支持,并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可以成为未来社会时代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型综合人才。
(五)关注教学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当中实践教学是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遵从循序渐进以及连续性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先了解专业,在基础课程理论的基础之上学习专业课程,通过实验、实践现场学习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渗透。因为艺术设计课程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也是多个学科综合的知识精华,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践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搭配设计,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加强社会实践必修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先认识到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动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