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实践
作者: 余芳菲 余瑾 谢芹 刘春龙 古琨如 郝曼 许沁 何晓华
摘 要:目的 探讨作业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实践效果。方法 根据作业治疗学基础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知识点的分类将作业治疗学课程进行重构。对2018级156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果 156名学生作业治疗学课程总评成绩为(82.11±7.56)分,小组操作展示成绩(81.65±8.13)分,期末笔试成绩(78.43±8.69)分;对教学十项评价指标满意度为80.1%~91.7%。结论 作业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构建合理,教学效果满意,值得高等院校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作业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0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Methods Occupational therapeutics was reconstructed and divided into "basic knowledge points of occupational therapeutics" and "knowledge points of job skill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for 156 students majoring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2018.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156 students was(82.11±7.56), the score of group operation demonstration was (81.65±8.13), and the score of final written test was (78.43±8.69). The satisfaction of ten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es is 85.3%~91.7%.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is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atisfactory,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Occupational Therapy; online courses; blending learning
作业治疗学是康复治疗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立志从事康复医学工作所必备的一门专业知识课。作业治疗被研究证明是唯一可以减少入院率的治疗[1],它通过使用日常活动的治疗方式来治疗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传统课堂教学深受影响,为此教育部加大建设“金课”的在线远程教育能力[2]。自2016年获广东省教育厅“康复医学微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立项建设以来,团队根据“金课”建设要求积极推进作业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并在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预期效果颇佳。现汇报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20年9月-2021年2月,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15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男48人,女108人;年龄20~22岁;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作业治疗学[3]是专业必修课,共64学时(理论43学时,实践21学时),4学分。课程网址http://8.135.113.155:9009/Account/LogOn。
(二)方法
1. 课程建设
(1)课程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共10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3名;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40~50岁3人,30~40岁7人。团队中2人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作业治疗学专业,1人毕业于美国林肯大学作业治疗学专业,2人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物理治疗学专业,1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1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2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1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团队成员学缘结构涵盖了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结构合理。
(2)课程设计与制作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一线作业治疗师的技能要求将课程知识点重新排列,分为作业治疗学基础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知识点两大类,将原有的14章碎化成52个知识点。其次,以每个知识点为单元,构建与其匹配的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教学PPT、电子教材、学习拓展、练习测验等[4],见表1。最后,作业治疗学课程教学视频由上海微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录制以及后期加工;线上平台的维护由广州仟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3)混合式教学实施
参考相关教学方法[5-6],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课前感知学习-课堂深入学习-课后应用提升”的教学结构,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作业治疗学是一门讲究与其他专业进行团队协作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如图1所示。a. 课前感知学习。通过教学平台提供的海量学习资源,学生可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同时,通过设置附带时间节点的预习测验,可督促学习按时完成线上学习,老师亦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准备线下教学。b. 课堂深入学习。作业治疗学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在线下的授课中,教师更多侧重于实操的演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包括预习测验错题分析、重难点的讲解、教师示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角色扮演等,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c. 课后应用提升。第一,临床案例学习。将临床案例通过文字、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并将答案发布到线上,老师答疑进一步巩固知识应用。第二,社团实践。由持康复治疗师证的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定期在校内、外开展志愿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丰富诊疗经验,提升职业素养。
2. 教学效果评价
(1)总评成绩
总评成绩主要由线上学习平台成绩、小组汇报展示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线上学习平台成绩主要包括作业测验成绩、在线访问时长、互动交流频次。比例设置如下:总评成绩=学习平台成绩(30%)+小组操作展示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40%)。
(2)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本校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描述。
二、结果
(一)总评成绩
根据课程考核评价方法,156名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的作业治疗学总评成绩为(82.11±7.56)分,小组操作展示成绩为(81.65±8.13)分,期末笔试成绩为(78.43±8.69)分,2名学生不及格,及格率为98.7%。高于2017级156名学生的总评成绩(77.43±7.03)分,小组操作展示成绩为(76.02±7.38)分,期末笔试成绩为(70.61±6.32)分,9名学生不及格,及格率为94.2%。
(二)教学满意度 (见表2)
三、讨论
(一)作业治疗学在线课程应用结果分析
根据期末笔试成绩的结果发现,在授课教学和期末考卷难易程度一致的情况下,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比2017级的平均分值高出11.4%,且总评成绩、小组实践展示成绩和及格率均有所提高。89.7%的学生对作业治疗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感到满意。教学团队安排专任教师轮值在线学习平台,及时查阅和浏览学生的疑问,积极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并有效答疑,师生在线互动、生生在线互动反响颇佳,91.7%的学生对在线教师答疑效果满意,84.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作业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经验
1. 培养职业能力,着重碎片化知识点设计
教学团队深入一线作业治疗师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分析作业治疗师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工作任务,并根据课程标准,确立了作业治疗学基础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知识点两大部分,配套呈现了相关的教学资源、视频等学习材料。作业治疗学基础知识点包括了PEO模式、COPM模式、KAWA模式、MOHO模式、作业实践的基础、作业治疗目标的确立、访谈的流程和步骤等21个知识点。岗位技能知识点包括了作业活动分析与调适、ADL训练、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手外伤等各类疾病不同时期的评定和作业治疗方法等31个知识点。理论知识点主要通过病案分析、重难点精讲、图片展示等方法开展设计,实操知识点以真实病人或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操作视频来展现[7],以期满足教师和学生身临其境、能学辅教的需求。对于临床的作业治疗新技术,比如VR和体感游戏作业训练,我们采用了医院现场实拍技术,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
2. 改革教学模式,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自从建立了作业治疗学在线学习课程,我们对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信息化的在线教学和以“学”为本的线下教学[8],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在线答疑,并凝练出难点线下指导。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长的统计,我们发现2018级学生平均观看时长为121.4分钟,最长观看时长为462.5分钟,说明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学情差异,部分学生喜欢挑选感兴趣的视频段落进行学习,较多学生对于重难点内容会反复观看视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学过的课程和内容,并反馈小测情况。教师通过系统呈现的图表,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学习评价,确定课堂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 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全面考核
本次教学改变了传统课程以终末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全面考核。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实用性和合作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9]。本门课程的考核由线上学习平台成绩、小组操作展示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每一单元都有相应设有时间节点的线上预习材料、预习测验和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习惯。前期同学们对于形成性评价和混合式教学模式都感觉有点不适应,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充分且反复对新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解说,引导同学们逐步适应,渐入佳境。经过线上线下老师们长期的引导和耐心答疑,一个学期学习下来,同学们充分体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感觉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都学得特别扎实,面对病人更有自信,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获得师生们一致好评。另外,小组汇报展示共有8次,充分发挥了“知识-技能-应用”[10]为主线的全面考核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虽然在线开放课程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仍发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亟需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小组讨论和学习任务。由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很多学生习惯被动等待学习安排。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拓展教学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需加速进行角色转变
传统的课程教学,教师主要负责“教”,但在线开放课程却要求教师“能教、会学、会管”,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信息化知识以满足教学的变革,力求提供学生最符合前沿学术的参考答案,还要学会对不同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