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为导向的C语言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 教巍巍 赵颖 李丽萍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深入研究C语言的思政教育内涵,挖掘思政教学元素,主要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强化工程伦理教育等,详细阐述以思政为导向的C语言混合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教学实践表明,思政教学与C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C语言;思政教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10-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 language and excavates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ly including setting up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keeping improving,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teamwork, innovating consciousnes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I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ixed teaching of C languag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C language teaching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C langua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design

当下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通过教育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内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人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当下的高等教育,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大家普遍把精力放在所谓的专业课上面。因此想要让学生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以及针对性,以达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相辅相成的目的。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其他课程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的融入是有必要且有重要意义的。

一、思政在C语言课程中的意义

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而言,程序设计能力是必备的一项能力之一,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科学素养已经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之一,而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它可以保证在面对复杂且不确定的环境时,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思维模式,以及个人所养成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去分析和判断,并最终解决问题。而C语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即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程序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的语言编写程序,从而为探索研究人类行为打下基础。总的来说,C语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计算思维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逐步了解计算机语言,从无到有地培养自己的计算思维,可以说C语言课程是一个人通向信息化时代的桥梁。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心也变得浮躁。这些外在的环境都会影响人的价值观,这也间接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更多时候素质教育变成了一句口号。学生和教师都过度追求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人不具备最基本的做人的品德,那么他将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的高速发展虽然有益于人类,但是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那么将会引发新的社会危机。因此,学校应当着重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着良好性格和品质的学生。以此为基础,向他们传授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积极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坚守好课堂这一主要阵地,让思政教育走进课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知识往往是具有表面性的,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才是需要学生努力去学习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如此可以发现,在C语言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以思政为导向的C语言混合教学可行性研究

(一)人类认识世界与开发虚拟世界的一致性

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已经具备了与人类相似的学习以及思考能力,并且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人类,虽然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是由一串串代码所组成的,但是他的理论基础,依然遵循着我国传统道家思想,即道可道,非常道。从这里就可以体现出传统思想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作为一个拥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奥的智慧,儒家的人生观,道家的自由观以及法家的法治观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应当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上的养分。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去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内心世界。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够抵抗外来不良思想的入侵。

(二)新时代要求与新工科建设的一致性

与传统的工科不同,新工科是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求。在发展新工科时,应当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通过对未来的预判,努力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的社会,培养一批责任感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工科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成为信息技术的代表。为了全面实行党对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去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把专业技术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三)个人成才的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发现,古人对品德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贤德的人拥有才华是好事,而小人拥有才华则会危害社会。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如果一个人既没有高尚的品德,也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那么虽然他对社会没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也不会有很大危害。最可怕的是一个人拥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却没有最基本的道德修养。这样的人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先拥有高尚的品德,再拥有专业技能。这对未来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是一个有着很高自由度的地方,这也就导致很多大学生都缺乏自律性,他们很难进行自我约束,这与他们从小接受受人督促和管束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管束,并进行自我放纵,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这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帮助学生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去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他们便能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诱惑,主动学习,趋利避害,从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大学是一个人可以全身心学习的最后一站,大学毕业后,他们将进入到工作岗位,而在工作中,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当一个人缺乏职业道德,就会出现面对工作不积极,不愿意主动去承担责任,面临一点工作上的不顺就跳槽。这是十分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因此,在大学的教育当中,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而思政课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学生意识到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才能让自己在今后有着更好的发展。

三、以思政为导向的C语言混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思想观念陈旧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正确的三观。这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在专业知识课堂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校教师只专注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无聊枯燥,思政主要强调的就是教师应在教学授课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德育教育。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难以统一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思政课程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涉及实践方面的内容较少,形式更加单一固化;而专业课的授课方式都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思政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难以起到思政的作用。大多数教师在教授C语言的专业知识时,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德育的教育。长此以往,会使得课程的教学育人功能慢慢地弱化。

(三)教学手段单一

在目前的教学中,C语言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会变得很勉强,显得格外不协调,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课程育人的作用,这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枯燥的原因。那么如何才能使教授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两不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找到新型的教学手段,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四、以思政为导向的C语言混合教学策略

(一)课程培养方案融入思政元素

适应未来多元化的社会,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也应当是多元化的,毕竟每个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也就要求思政教育在不同的专业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根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学生设置一套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去培养学生所必备的核心素养,对于工科的学生,应当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匠精神。对于理科的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是专业的核心能力。对于计算机学院,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是以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首先应当做到思政教育全面性,最关键的还是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符合专业的思政教育。比如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理科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方向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养成。

(二)课程教学体系融入思政元素

由于不同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一样,因此,课程组根据这一不同,实行了一种案例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操作。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所有的应用案例都是与专业类资深教师共同设计制定的。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就可以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也更有动力去学习。

对于有些专业的学生,比如电信机电专业,在教学中有必要设置一些实验操作的课程,让学生提前对专业课进行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对软硬件设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的内容,这也就做到了二者的紧密结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