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中文类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作者: 吴坤湖
摘 要:文章以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情况为例,发现目前存在理论教学课时偏少,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完成;课程理论性强,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其原因在于未及时对课程内容作精简和调整;课程内容本身有相当的难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为解决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困境,首先要精简和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是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分类教学;再次是精选现代汉语的案例和语料;从次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后调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农林高校;中文类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17-05
Abstract: Taking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i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theory teaching class hour is too few, the teaching content cannot complete well; the course is theoretical and difficult; there is an obvious polarization in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modern Chinese at present.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 curriculum content has not been streamlined and adjusted in tim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itself has considerable difficulty;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are relatively simple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we should first simplify and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s; secondly, we should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stress the key points and classify teaching; thirdly, we should select the cases and materials of modern Chine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finally,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ls are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so that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dern Chinese can be cultivated so as to re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hinese major;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根据调查,全国一共有32所农林高校,其中8所211工程大学。笔者查询了这些农林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发现到目前为止,包含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在内的农林院校,有16所开设了与中文类相关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本文拟主要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进行分析,以达到一斑窥豹的目的),占了所有农林院校的50%。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在于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打好基础[1]。因此现代汉语课在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最根本、最核心的地位。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就目前我校的教学情况来看,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有必要做教学上的改革和提升,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理论教学课时偏少,理论课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完成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课的教材丰富、成熟,而且大多比较权威。当前,多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选用的教材主要有黄伯荣、廖序东版,如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胡裕树版,如四川大学;张斌版,如复旦大学;邢福义版,如华中师范大学;邵敬敏版,如暨南大学等。各个版本的内容构架见表1。
这些教材在体例上一般分为绪论(导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部分,具体内容上虽然各有一些差别,但教学知识点都是围绕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的。
这里以我校现代汉语课的课时安排为例,分为上、下两学期进行。几年前培养方案未作调整时,每学期的理论学时为48学时(其中还包含4学时的自修学时);培养方案调整之后,总学时仍然没有变,只是从中分出了4学时的实践教学课时。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设计出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有必要的,这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一个优势,但就理论学时数而言,和综合性院校或师范院校相比(他们一般每学期为60多学时),我们显得很不足。不管是培养方案调整前还是调整后,教师如果依据原教材的内容构架和顺序依次展开,用于每一章的教学时数平均约为14.6学时,这对像语音、词汇、语法等章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得都比较匆忙,部分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强,内容难度较大
笔者对我校2017级、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三个教学班的9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有近20%的同学认为现代汉语课程非常难,近50%的同学认为比较难,近30%的同学能接受,几乎没有人认为现代汉语是容易的。有近80%的同学认为现代汉语过于抽象,理论要求比其他课程高。
而从课程对象本身来说,50%以上的同学认为现代汉语(下)的内容难于现代汉语(上)的内容,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难于现代汉语语音和词汇。
(三)就掌握的现代汉语知识而言,学生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
从每次的期末卷面考试情况来看,都存在部分同学掌握得很好,整个试卷几乎没有失分的地方;掌握得不好的同学,及格都很难。卷面考试成绩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这个两极分化还体现在,自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办以来,考研率维持在15%左右,而其中50%左右的同学都是选择与语言文字研究直接相关的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如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这部分同学是真正对现代汉语等语言类课程感兴趣的同学,或是迎难而上的同学,还有相当部分同学觉得课程难,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而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有近一半的同学明确表示对现代汉语不是很感兴趣。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有近一半的同学的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
二、现代汉语课教学现状困境原因分析
(一)未及时对课程内容作精简、调整
现代汉语课作为农林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骨干课,在教学课时数不足的情况下教学内容不做调整,还是按照综合性院校或师范院校的老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势必给任课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扰:如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完全部教学内容,肯定讲授进度太快,学生无法接受;如果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讲练结合,将知识系统、完整呈现,那么学期结束又一定会剩下部分内容讲不完。这两种处理方法无疑都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2]。
(二)课程内容本身有相当的难度
包括现代汉语在内的语言学科概念多,理论性强,具有抽象性、科学性、概括性等特点。语言学科虽必须以实际的语言材料为基础,但是它的最终目的是发现这些现实话语背后的那些抽象规则和结构规律。
现代汉语类的语言学科缺少文学性课程(甚或古代汉语类的工具课)所具有的切实可感的实际内容[3]。也就是说现代汉语类课程,不像文学类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或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或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它仅根据语料,做严密的、富有逻辑性的描写和分析,比如有关语言的系统性、层级性问题的描写,其整齐、严密的特点,可以同自然科学的任何分析相提并论,而有关动词配价的分析,和化学中的原子价分析密切相关。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和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学科密切相关,同时与声学、物理学、符号学、神经学等自然学科关系密切。正如语言学家王德春先生所言:语言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门社会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形象生动”或“富于趣味”,与现代汉语课程至少是部分绝缘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乏味”“枯燥”的特点。
“抽象性”“科学性”“概括性”等特点,决定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应以明晰、简洁、富于逻辑性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和评价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较长时间以来,现代汉语课的教学都主要以线下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阅读汇报法、情景模拟演示法等较少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同时教师进行现代汉语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等方面的力度显得不够。另外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很少能邀请到权威专家到校做语言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学生也较少能到其他综合性院校或师范性院校旁听课程或讲座,所以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途径也较单一。
由于上述一些原因,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的兴趣没有真正被培养起来。
三、现代汉语课教学现状困境突破策略
要突破现代汉语教学现状困境,笔者认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则是关键。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调整、精简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最新的《本科教学管理办法》(校教发[2020]6号),在学生评教方面增加了学生评教内容,即“学生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态度、课堂管理、授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教,每一项评价指标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并赋予不同权重。”可见,学生评教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授课内容”,所以调整、精简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部分内容和后面将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有交叉、重合的情况。因此,可以和相关课程教师进行沟通和商讨,把一些重复性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合,提高课堂讲授效率,从而节省讲授时间。比如“音位”理论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而且后期语言学概论课程中会重点讲授此内容,因此在现代汉语课上可以略去不讲。第三章文字的内容在古代汉语课或文字学课上会讲,可以略讲。第六章修辞的内容在修辞学、写作课上也会讲,也可以省去。这样可以节省出10多个学时的教学时间。通过调整、精简教学内容,就能使教师上课的时间相对充分一些,以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最基本、最不容易理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