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促进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

作者: 张兵 李扬 宋昆仑 贺军亮 宋保平

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促进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0

摘  要:围绕一流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总结当前转型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石家庄学院为例,重点探讨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摄影测量与地形测量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天文地质馆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系统构成、服务的课程和承担的功能。研究分析表明,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具有突出的优势,不但能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也能针对不同课程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还可启发创新思维,为进一步开展专业研究提供思路和平台,对学生技能培养和教师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039-05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skilled tal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aki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a demonstration school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service courses and functions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of photogrammetry and topographic survey and the astronomical and geological museum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latform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s. It can not only carry out single skill training, but als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training for different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inspir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vide ideas and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and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al personnel;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提出“应用型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办出应用型特色、争创一流”[1]。石家庄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河北省10所应用转型试点高校之一,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上走在了前列,2020年通过验收后,我校又被命名为“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2]。在前期转型的基础上,我校适时提出了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这也是其他转型高校今后的共同方向。应用型高校的重要特征是为地方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培养与地方产业紧密衔接的一线高层次技能型人才[3-5],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就是需要其在人才培养方式、应用性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及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表率和示范性作用。

不论是一般应用型还是一流应用型高校都离不开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实践环节,为此,许多学者在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王文娣等[6]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构建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实验平台,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类实验等,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刘孟奇等[7]针对机械专业学生设计构建了测量和控制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能自主设计相关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全过程操作技能。包海涛等[8]设计并构建了参数化凸轮综合实验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试验参数自主设置、实验方案检测设计与评估等实践功能,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得到了良好引用,取得显著效果。郭玲等[9]探讨了如何构建和发挥大型仪器实验平台的作用,指出大型综合仪器设备平台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方面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与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转型高校能否建成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石家庄学院为例,在分析现有实践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及其功能和意义方面,探索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技能培养目标需继续凝练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流应用型大学而言,就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够在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设计、应用和管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10-13],这就要求所培养的人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培养方案的综合分析可知,很多专业在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还在沿袭过去的思路,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深度调研。因此要达成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必须到更多的行业单位进行走访交流,摸清行业技能需求,凝练技能培养清单,并最终落实在培养方案上,通过调研,很多专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深入,需继续加强。

(二)实验教学设备需持续更新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是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但现实是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转型高校的设备购置经费严重不足[14-15]。这类高校多是市属院校,依赖于市财政投入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这两项投入又与地方和国家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由于疫情影响,2020中央财政支持我校资金仅为100万元,2021年有所好转也仅为1 500万元,加上市财政投入的450万元,共 1 950万元,除去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购买等项目,用于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为981万元,经统计,近5年我校投入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平均在1 000万元左右,还没有北京市属高校一个系的投入多,通过走访交流,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情况。受限于经费,很多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难以和社会生产单位紧密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阻碍了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实验教学项目需动态优化

虽然经过了几年的转型发展建设,很多高校[3,15]却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完全脱离开来,“教师教,学生听,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模式还普遍存在,体现在实践教学上也是如此。并且,目前开展的实验、实践项目多停留在对某一知识某一技能的训练,创新性、综合性、自主设计型的实验还很少。为了真正和生产接轨,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必须要转变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内涵,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技能培养清单动态设计、调整实验和实践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型、自主研究型项目的比例。另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一线单位为了适应社会不被淘汰,定会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加速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高校要定期地到生产单位走访、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将新技术、新方法设计成相应的实验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上述问题是制约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技能培养目标不清晰可以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引入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并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加以解决。教学设备更新缓慢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逐步解决,即使不能立即改变现状,也可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急需的方向,将其影响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比如:将有限的资金重点建设一个或多个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来弥补仪器设备相对落后对技能培养带来的影响。接下来讨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及其在实践教学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意义。

二、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是指能够满足多个有一定联系或具有递进关系的实验、实践项目同时或分批进行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组合体。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将一门课程或相关的多门课程所包含的专业技能串联起来,通过综合实践揭示具有相互联系的不同实验之间的递进关系或相互影响的过程,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综合平台的构建可以为一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设施基础,有效助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下面以我校“摄影测量与地形测量综合实践平台”“天文地质馆综合实践平台”为例,说明其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一)摄影测量与地形测量综合实践平台

摄影测量与地形测量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为我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建设的综合平台,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16],上部是摄影测量系统,下部是地物地貌模型,如图1所示,图1(a)是平台总图,图1(b)是局部放大的地物地貌模型图。

该平台可以满足地图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化测图、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上部摄影测量部分主要由CCD相机、精密滑轨和步进电机组成,设计轨道高度时需要根据室内的空间高度和模型底座的高度进行计算确定。摄影系统CCD相机和模型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直接决定着摄影比例尺的大小。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下部地形模型进行摄影,同时需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的要求,以便于利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生产4D(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栅格地图DRG)产品。下部地形地貌部分主要由地物要素和地貌要素两部分构成,其中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公路、桥梁、铁路和路灯等常见要素;地貌要素包括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区,整个地形地貌模型中的各要素都是按照自然形成规律布置完成,设计合理、形状逼真。另外,为了扩展综合平台的功能,在地物地貌模型四周设计了4个测量观测墩,利用观测墩可以进行常规的数字测图实习。

(二)天文地质馆综合实践平台

为了满足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地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专门设计并建设了天文地质馆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平台总面积为400 m2,与地质有关的展品涵盖各类矿物、岩石以及动物、植物化石标本,共计约500件;馆内文字图版涵盖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和地球演化史等完整体系的地学知识概要及大量图片素材;与天文有关的设备有地心天球仪、航天模型、星系配图、天像演示仪、圆顶厅的内外天幕(半球形穹幕),同时配有2台博冠马卡系列200天文望远镜。该综合平台主要承担地理类专业学生地质学、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还承担校内外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的地球科学知识普及任务。平台具体构成如图2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