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向驱动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 姜滨滨摘 要:本研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作为指引,通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质量调查问卷的设计,深入调查、分析大连外国语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与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创业导向考察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现实需求,并进一步形成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策略和措施。第一,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二,强化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第三,探索推进创业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业导向;市场营销;课程质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057-04
Abstract: Take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as the guide, this paper tend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ourse qualities of Marketing major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urse quality and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we study the realistic demand fo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arketing major, propose the main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Marketing major to fulfill the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measures are: first, improv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second, strengthening the use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third, exploring and promo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Marketing; course quality; practice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以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属性与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与普及,大学扩招的作用愈发突显,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提升,而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使得人才培养类型多样化、学科结构优化等经历着考验,如何在扩招的同时保障培养质量,逐步缩小与教育强国间的差距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对我国众多高校而言,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仍有待强化。
总体上,纵观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等的研究,多数院校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授为主导教学模式,而针对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实训类教学模式的使用或改革仍显不足,虽然部分学校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已经开始将实践、实验室教学等纳入市场营销的学科体系,但其系统性、科学性尚待加强;具体来看,部分学校也强调了实操类课程的使用,但是更多情况下是以纸上谈兵的案例教学为主,内容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及承接性较低。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依然与实践教学的客观实际有关,一方面对很多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设置难免陷入职业化的怪圈,另一方面,鉴于院校及专业教师的主要经历仍以课程为主,很难真正将较多的时间花费在实践中,因此就使得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专业乃至实践的了解更多体现为感性认知;调查发现,众多以实践教学著称的学校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较少,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引下,引入创业导向类实践教学课程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当前有关课程质量体系建设以及课程质量评估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基础、评价体系构建等两方面展开。一些学者侧重从课程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的角度切入。王根顺和郝路军认为高等学校课程评估会有助于高校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1-2];邱枫蓝指出课程评价首要了解课程评价的确立、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而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评价回溯了相关的评价理论[3]。与上述学者从理论基础层面的研究不同,一些学者关注课程评估体系的构建,从构建原则、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王根顺等依据课程评估的界定,细化出课程评估体系构建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认为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原则是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的核心和指导原则[1];李波在借鉴了国外课程质量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从主体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以及评价模式多元化等角度加以论述[4];修朋月等侧重将课程质量评价的因素进行分解,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考试因素等识别了影响高校课程评价的关键因素[5];彭济根等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程质量,衡量课程质量的核心是如何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围绕核心问题论述课程质量评估的重要性[6]。
本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为着眼点,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体系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后的课程作为分析样本,考虑创业导向与创新思维对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机制,引入过程的思想,依据投入→过程(交互)→产出的知识传递过程,构建创业导向驱动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评估体系,识别创业导向下影响大连外国语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的因素,有助于识别出导致课程质量不高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将师生交互寓于教学过程中,实现投入→过程→产出的知识传递过程,以期为创业导向下大连外国语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题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及课程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评估分析
结合大连外国语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分析其课程设置的问题,将教学过程与管理实践纳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设计,结合专业教师、课程评估以及学生等各方反馈,引入创业导向对市场营销课程模式的设置与改革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正。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和细化,合理的课程评估目标是实施评估的依据[7],也是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估程序和措施的依据,因而课程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营销学专业人才。
2. 科学性原则
课程评估的科学性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反映课程教学和被评估对象的本质内容及内在联系,客观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顾及其他方面[8]。
3. 客观性原则
课程评估的客观性要求评价项目及标准、评估对象和评估方案的制定等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能够衡量出课程实施的真实效果。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保证评估可行性和科学性,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评估中,运用模糊数学、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处理,对评价信息处理的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二)评价体系的主要构成指标分析
1. 教学资源基础情况
对于市场营销学专业课程质量评估而言,教学资源基础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资源条件及专业地位等三方面。师资队伍主要涵盖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诸如专业或学科带头人、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专业教师配置与师生比,专业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资源条件更多体现了专业建设的基础,包括专业图书、期刊、软件、数据库建设情况,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利用情况,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情况、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等;而专业地位则趋于包含是否有扶持本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是否拥有或被授予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等。
2. 教学管理情况
教学管理情况体现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管理相关方面。具体可区分为专业定位、教学计划、质量监控等方面。其中,专业定位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创新与特色上;教学计划由多方面构成,包括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方案、专业课程的实施(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等)、实践教学设计(实验课程比例、实验课开课率)等。质量监控体现了对课程质量的管控,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档案保管等,教学管理队伍情况,教学管理的过程控制(如监控体系设计、反馈机制设计、评价制度等)。
3. 教学过程及效果情况
对于教学过程及效果情况相关内容,主要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方面加以区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双边学习过程,即是教师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又是发展智能和体力,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实质是对课程教学进行的总结性评估,是对教学质量、教学环节、学习效果等做出的全面检查。
三、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依据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设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评估、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质量评价及其结果。
(一)教学资源基础情况分析
依据本研究采用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调查问卷得到,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基础情况尚可。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基础学习及课外拓展的要求,而师资状况尚有待强化。调查得到,8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市场营销课程设置中所选用的教材及辅助教材可以较好地满足其知识学习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仅有10%左右的同学认为在教材选择上有强化的空间,希望引入其他类别的参考资料以丰富其对市场营销相关课程乃至理论的了解。对于馆藏图书而言,74%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馆藏书很好,起到了对书本知识的补充作用,但一些最新、最前沿的书籍尚不能在图书馆获取,接近20%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够多引入一些国外原版书籍以更好地了解、借鉴西方国家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展。对于实验室条件,由于本专业尚未真正建设适用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室,众多被调查者对该条件、状况不满意程度较高(达到92%),这也成为众多被调查者希望能够尽快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当前营销实践中实验室已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或者是教学形式被众多学校广泛采用,因此可将实验室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对于实习(实训)设备条件和基地建设情况,自设立实训基地以来同学有机会参与并得到了一定的实践机会,其他同学也对教学实训和实践充满期待。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教学管理服务,大多数的受访同学对教学管理服务本身非常满意,对教辅工作的认同程度比较高。对于师资条件,多数被调查者比较认同现有的师资队伍架构,对总体教学质量比较满意,结合访谈发现,众多被调查者对课堂教授及老师的引导、课外拓展有较高的认同程度,尤其是旁征博引的内容可能更容易接受,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更多体现在对教师知识层次的认可上。接近83%的被调查者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工作态度比较认同,认为这些老师们很好地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对于教师队伍结构对专业教学的满足程度上,调查发现无论是学历、职称还是年龄结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整体情况均较为合理,学历上所有教师均为博士研究生,职称结构上涵盖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年龄结构横跨老中青三代,支撑了市场营销专业发展需要,多位教师获得各级别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师的资格认证,积累了较好的创业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