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 孟晓萍 张彧凤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23

摘  要:研究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以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视频作为分析材料,重点分析参赛教师运用的模态及模态在各教学阶段的分布特征,不同模态间的互补或加强关系,教学目标、方法和模态选择间相互依赖又制约的关系,实证多模态教学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多模态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092-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Zhang Delu'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case study of the demonstration classes of 2020 FLTRP Star Teacher Contest,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odalit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modalities. The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dependent and restri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eaching objectives, methods and modality selec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achieved by multimodality teaching design in the classroom,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multimodality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模态则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1]”融合多种符号模态进行交际的话语称之为多模态话语。研究者们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多模态符号设计、多模态语篇、多模态教学模式等[2]。胡壮麟[3]指出“多模态符号的设计使不同的符号模态一起活动,具有统一的和有意义的性质”。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张德禄做出一系列研究,构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4],探讨了多模态外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模态选择的原则[5],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来确定模态的选择[6],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新模式[7],突出了系统特性和选择的过程。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课堂教学实证研究还很不足,在技术赋能智慧课堂时代到来之时,加快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有利于大学英语改革持续深化。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框架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强调语言为“一个符号系统”,并从语言的功能主义角度总结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除语言之外的其他表意方式,如音乐、绘画、舞蹈、雕刻等“非语言符号”也同样具有元功能。张德禄[4]基于韩礼德“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系统共同构建社会意义的“元功能”的思想,构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该框架由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四个层面构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有着相似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念语境,教师创设的相似课堂话语情景语境,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的模态调用是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内容层面体现在意义和形式两方面,其中意义层面体现的是话语的意义,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概念意义即发展“语言潜势”;人际意义体现师生关系、情感、态度;语篇意义体现多模态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形式层面体现在语言、声音、图像、手势等不同的模态相互作用,形成互补或非互补关系。表达层面主要是指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所运用的语言(纯语言、伴语言)和非语言(身体、技术的)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使用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重点通过分析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参赛教师运用的不同模态在课堂中达成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模态的功能和效果,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的。研究问题包括:(1)参赛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模态及模态分布;(2)不同模态间的关系;(3)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态选择的关系。

(三)研究对象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8]是一项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的大型赛事,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数据来源(2012-2019)。2020年大赛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主题为“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外语课程与教学设计”。研究材料选取了全国总决赛参赛的8段教学展示视频。8位参赛教师教学展示选取的材料均为《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综合教程 1》 Unit1 Good to great。每段视频大约10分钟,基本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比赛教学环境稳定,教学条件和参与配合教学展示的6名学生相同。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

研究者根据多模态分析法,对授课PPT、视频资料进行观察,将衡量指标逐一对应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后得出结论。PPT以视觉模态为主,将图像、图表、动画、音乐、不同字体字号色彩的文字等多种符号模态组合在一起。PPT中以一种模态符号呈现的情况极为少见,大多是多模态组合。因在线观测到的是教师的侧面视频,不利于肢体模态,如表情、手势等模态分析,所以多模态分析以教师的纯语言模态和PPT多模态组合为主。

(五)分析与讨论

1. 多模态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不同模态的分布

外语课堂中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融合语言、音乐、图片等丰富的模态资源,而由于语言学习的特征构成了以语言模态为主模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他多种模态为辅模态,起到支持配合作用。语言模态包括纯语言模态(口语、书面语)、伴语言模态(口气、声调等),此外还有肢体模态(表情、手势、身体的移动、交际者间的距离等)、非肢体模态(空间布局、PPT投影设备等)。在8段课堂教学案例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以多模态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高效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参赛教学视频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模态是口语、听觉、视觉模态,并且各种模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宣布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基本以口头话语模态为主,大多数教师面带微笑,手势自然,营造出积极友好的教学氛围,体现了人际功能作用。在教学导入环节,口语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相结合是最常见的导入方式。如:… what are their specific meaning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et's watch a video clip... 教师以口语模态提出问题,配合PPT视觉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再以视听模态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PPT视觉模态组合(图片+文字)和口头话语模态,辅以手势、表情、动作、移动等肢体模态。如:Until now, we have discussed different ways to give definitions. And this is the diagram for giving definitions: the direct way; the indirect way. And we think about things in a critical way, understand ? Well, students. It's interview time again. (口语模态+手势+PPT模态组合,其中PPT多模态中包括结构图、不同色彩显示文字、图片、动态效果文字)。在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话语模态和PPT视觉模态方式,而PPT模态组合一般为结构图、表格、图片、文字等多种符号,提醒学生巩固复习学习的内容。如:Now, assignment for consolidation. Please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to define the word medicine. Remember to use the two ways... So please put your writing online for peer evaluation first. And then there would be the teacher's feedback and comments. (口语+手势+文字+图片+表格)。结束环节(个别案例因时间所限未完成最后的程序)教师基本采用了口语+手势+PPT模态组合形式,如教师口头宣布结束教学,同时PPT模态组合显示文本Thanks for listening和图片。总体而言,现代大学英语课堂中,单模态极少出现,多模态是主要的呈现方式,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师运用的模态各有侧重,导入课程和课堂互动环节所调用的模态最为丰富。

2. 课堂教学中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多种符号系统相互合作来共建语篇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中如何采用多模态构建语篇意义,模态之间的作用是什么,哪种模态组合最有助于输入的内容被学生很好地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能创造性的输出语言。张德禄[4]认为“当一种模态不足以表达意思,采用其他模态予以加强、补充、调节、协同,可以达到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表达意义,让听话者理解话语的目的。”参赛教师为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积极调用了各种模态,对不同模态进行组合选择,使多种模态发挥配合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意义构建。他进一步指出,模态之间存在互补和非互补关系,下面根据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之间关系对参赛视频中教师的口头话语模态和PPT多模态组合进行分析,发现多种模态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有效提高交际效果,达成教学目的。

例1 T: As you know, according to Reading One “ambition is dreaming big dreams”, it is no limits on one's expectations and hopes instead of taking what it comes, now let's see what ambition is like people around us. We are now going to watch an interview.

例1中,教师边唱歌边走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模态,同时PPT上显示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歌词及文字“Taking what it comes” mindset,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入到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中,PPT模态组合与教师口语模态形成互补,起到增强信息,引发兴趣的作用,同时模态的配合使用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心态,体现了人际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