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作者: 霍楷 王宇蒙摘 要:目前中国整体经济局势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直线上升,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准的要求逐年升高。因此“双一流”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战略发展要求,培养创新实践型一流人才,将专业教育与竞赛育人深度融合,推行新型设计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设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竞赛组织能力,改革竞赛管理机制,助推理论实践成果转化,培育具有创新实干、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双一流;竞赛;专业;深度融合;设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001-0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demand for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is rising, the society of th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he requirem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o double to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cultivate first-class tal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race education depth fusion, the new design education refor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pe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enhanc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orm competition, booster theory practice achievements, cultivate art and design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work,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mpetition; professional; deep integration; design education reform
一、“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发展诉求
(一)“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现状及问题
1. “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内整体工业形势一片向好,国内市场对于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各大高校迎来了设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热潮,一时之间,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都一跃成为热门专业。同时,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招生与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最大程度上给予了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政策扶持,如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现如今中国国内的设计水平已经基本能够奠定设计大国地位,但相关专业教育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整体教育质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至今,仍旧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双一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落后。大部分“双一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不新颖,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这种与社会脱节往往体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多年来基本一直在沿用建院伊始的课程设定模式,致使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接收到最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另一种与社会需求脱节则体现在艺术性与设计性之间的失衡上。设计类专业的部分课程中存在将艺术形式大量凌驾于设计价值之上的问题,这对学生未来在设计领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无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教育模式陈旧。目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师本位制,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模式依旧为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式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接受能力降低,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输出人才创造性不足的问题。
三是忽略交叉学科知识。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内容多,关联的相关专业比较广,未来需要接触的行业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更需要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多媒体软件、新媒体技术、三维立体思维、理科思维等等多方面知识都应当是被艺术设计专业涉猎的部分。但由于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陈旧,目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程度依旧不够完善。
四是学生创新能力弱。目前“双一流”高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创新能力弱问题,这一部分是由于授课模式僵硬,让学生觉得该专业与自己当初选择专业时的想象有所不同;另一部分则是由于国内高考制度以及家长对知名学府的过分追求,导致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是因为艺术类考生有专业考试加分制度而选择了艺术道路,很多学生仅在省考前突击学习美术知识,之后凭借专业分加高考分的制度进入“双一流”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由此可见,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生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二)“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导向及目标
1. “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导向
中国“双一流”高校的设计教育的目的说到底是要为中国社会输出设计人才,起到为中国经济发展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设计艺术教育必然要符合社会文化需求,教育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学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业知识。目前中国的“双一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当采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教育模式和成果导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设计教育导向。以问题导向为主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旨在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设计来解决问题;成果导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有助于帮助高校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核心方向,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最终核心目标,所有的步骤和行为都符合完成最终目标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导向能够最大程度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2. “双一流”背景下的设计教育目标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肩负着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思想进步的重要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双一流”高校设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输送有坚定理想信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在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正猛,社会整体对设计领域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双一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综合能力强、师资力量强、整体资源雄厚、国家扶持等优势,能够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达到较高的培养层次,除了能一定程度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对学生自身的应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
二、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教育改革模式述评
(一)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概念
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就是将竞赛活动纳入教育过程中,通过在实战中锻炼学生的技能达到人才培养目的。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OBE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在“双一流”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计划与教学目标需明确学生最终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并以最终的目标为目的设定教育过程。艺术设计专业是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使学生能力快速成长,艺术设计专业的最终目标也是要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强且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竞赛这种实践方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是完全符合OBE教育模式要求的。
第二,以多元师资为基础。艺术设计专业下分专业方向非常多,如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等,每年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省市级、国家级、世界级比赛非常多,比赛的方向和内容分类都各有特色,如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的比赛就有海报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等等多种类别,这就要求高校指导教师要具备多元化、能力强、思维活等特点,因此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在改革过程中仍需加强对师资队伍各方面实力的提升。
第三,以标志性成果为目标。以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可以算作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教育改革模式的一种导向形式,这种结果性导向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在开课之前对最终成果树立一个标准,并且在学习和授课的过程中,时刻以最终标准为目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是一种较为高效的结果导向性教学方式。同时以竞赛中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也就要求学生要在课后及时进行能力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发展
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课上教学过程当中引入竞赛内容,通过把课程内容与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竞赛作为实体案例进行课程讨论,把竞赛要求安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个人专业能力,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对课程内容有更加具象的了解,有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一种是开设几门与竞赛相关的具体课程,在课上对各种比赛的往届获奖作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往届成功案例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竞赛实力,有助于学生提升其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实体案例参与经验,以及相对独立完成设计项目的能力。
三、“双一流”背景下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教育改革的特色
(一)与“双一流”相适应的一流教育改革模式
“双一流”高校的教育改革模式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重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有较强专业水平、综合素养高、创新实干能力强的人才,显著提升“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与一流教育改革相辅相成又有所提升。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将竞赛育人模式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也就是将竞赛精神和竞争意识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在公平的竞赛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意识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竞赛育人能够助力“双一流”高校为国家和社会输出高精尖人才。
(二)与一流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一流质量标准
一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有三大重要原则:全面发展与符合社会要求并重、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并重。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的内容,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基础知识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专业能力是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综合素质是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引入了大量一流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展现提供了较为公平的展示平台,同时一流竞赛具有相对公平的评判团队,为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研究成果进行专业而客观的评定,促进“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另外,还应重审教学改革定位,明确改革目标,从师资、方法和成果方面完善竞赛与专业深度融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