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下师范院校教学中传统板书的功能思考

作者: 谌文强 黄俊 陈思静 张丽霞

摘  要:传统板书受到多媒体板书的冲击,如何对待传统板书,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师范院校多媒体教学下屏幕板书的优点与缺点,阐述传统板书在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功能作用,指出目前师范生在传统板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传承和强化板书功能的策略,旨在培养和强化师范生对传统板书的重视意识。

关键词:师范院校; 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099-05

Abstract: Traditional blackboard writing has been impacted by multimedia blackboard writing. How to treat traditional blackboard writing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think abou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lackboard writing on screen under multimedia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expounds the functions and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blackboard writing in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blackboard writing i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how teachers can inherit and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blackboard writing in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aiming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blackboard writing.

Keywords: normal colleges; traditional blackboard writing; multimedia teaching

教学媒体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介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1]。没有教学媒体,就没有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在传统教学中,板书是主要的教学媒体之一。板书一词有两种词性,作为动词,即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作为名词从静态的角度讲,是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技术教学下,多媒体或电子板书占据了教学媒体的主要地位,特别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繁杂内容的呈现,实验或模型的动态演示等方面,具备了传统板书不可比拟的优势。传统板书的呈现和功能不但逐渐被弱化,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境地[2-3]。传统板书真的不再契合现代教育的大环境,应该被淘汰吗?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下屏幕板书的优点与缺点

多媒体教学下屏幕板书具有很多优点,也正是基于这些优点,多媒体教学在较短时间内被众多老师认可并采纳。其优点主要表现在高效性。屏幕板书节约了教师当堂课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讲解更多的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同时减少了教师的体力劳动;由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源或取材广,教学情境的创设多样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图片或场景的展示清晰、多样,增加了材料的可信度;还有生动的立体化模型的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提高了课堂的效果和活跃氛围,有利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等等。

然而,它的优点也恰恰是它的缺点。由于课堂上课件呈现内容多,学生听的同时来不及做笔记和深度思考,真正课堂消化的知识较少;由于PPT页面的转换,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极少部分学生往往跟不上课堂节奏,产生厌倦心理;最后课堂总结时,学生看不到整体的框架知识,不利于知识的梳理,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等等。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课堂上课件内容的繁杂与寥寥数语的板书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出现,黑板成了多余的摆设。长此以往,传统板书真是岌岌可危了。

二、传统板书不可忽略的功能

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教学方法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传统板书的功能也不能忽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示范作用。板书作为课堂上最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之一,是教师业务技能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师的板书过程中,师范生既可以领略汉字之美,也能获得一种记忆的训练;优秀板书的呈现,就是给学生一个优秀的示范笔记。师范生需要在教师梳理知识的板书中,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同时也会在老师板书的整体布局之下,去学会课堂板书的设计,所谓的潜移默化就是这种道理。

2. 敬业精神。课堂板书更能彰显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师范生触景生情,更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并油然而生起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当课间休息时,学生看着双手沾满粉笔灰,甚至头发、双肩上都落了一层若隐若现的粉笔灰的老师时,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帮老师拍打衣服上星星点点的粉笔末,老师也回以温柔的微笑,多和谐的一幕啊!当电子板书或多媒体代替传统板书后,部分学生想当然认为当教师很容易,只要把要讲的内容全打在PPT上就可以了,不需要备课,上课只要按照多媒体呈现的内容讲解就可以了,降低了教师职业责任感和神圣感,让学生也忽略了教师的劳动和付出。

3. 灵活能动性。黑板板书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很明显的的因素是PPT都是课前定制的,但课堂是一个随时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会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环节,甚至教师的思维也是随时调正和可以迸发出火花的,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对PPT当即作出改动。而板书却可以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能让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及时反馈作出最有效调整,及时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并能将整节课涉及的知识框架呈现在学生面前,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临时加工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从前面的板书中获得刚学到的公式或要点,而PPT只能一张一张地翻过去,若想看前面的公式或知识点就需要再翻找,同时由于页面的限制,并不能容纳很多的知识框架,缺少了知识呈现的整体性。

4. 文化传承。板书不只是呈现学科知识,更是体现了汉字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字体的规整、俊美,布局的干净和利索等让人一览无余。古人云:字如其人。一名教师,他(她)的粉笔字都写不好,如何去教学生学知识和做人?当今教学,一直强调思政课堂,而“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人”是同等重要的。一块黑板上的板书呈现与设计体现了板书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更体现了教师的育人职能和情怀。

三、师范生板书技能存在的问题

板书技能不仅是师范生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独具匠心的板书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然而作为教师职业接班人的师范生的板书技能状况令人堪忧。

经过调查,近几年来,师范生在校内试讲或教育教学实习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板书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内容:(1)板书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缺乏整体布局。有的将副板书与主板书混在一起,板书空间不够时,又重新整理主板书,浪费了课堂时间。(2)粉笔字很糟糕,字体不公正,很随意,一点文字的美感都没有,一份很严肃的工作,给学生的感觉很随意。(3)板书滞后于课堂内容,讲完某个知识点后,需要讲下个知识点时,发现没有板书,出现后补板书的现象,甚至出现讲完了课,最后总结时才发现没有板书。很显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对板书不够重视,潜意识里把板书当成一种形式,漠视板书的功能;殊不知板书也是强化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4)不懂得处理板书与讲课环节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在写板书时,一言不发,课堂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静默,不懂得边板书边口头重复要写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更有部分学生说:不会板书,没有PPT就不会上课了;还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备课不辛苦啊,只要提前将上课讲的内容都打在PPT上就可以了,不需要板书设计和规划,更不需要练粉笔字,等等。(5)更有学生认为设置板书环节,只是按照PPT上的内容再重复写一遍,等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师范院校的课堂中对多媒体或PPT的过度使用,使得传统板书的功能被弱化。如何改观目前这种不利于师范生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呢?需要师范院校的教师重视传统板书、重拾传统板书。

四、在教学中传承和强化板书的功能

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范生。因为传统板书能充分体现课堂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递进性等。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板书的呈现,体现教师对知识的构思,体现教师对待板书设计、对待教学、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也会成为学生参加工作后模仿的对象。

(一)充分展示课堂的整体教学架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板书的呈现结构通常贴合知识间的层次关系,顺应其逻辑关系和思考路径。板书可以看成是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教师清晰的板书表达,可以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框架和理清脉络,特别是在展现知识的层次和递进性方面。以物理化学课中焓的知识的讲授为例,在进度相同的条件下,以传统板书授课的班级,按照板书的脉络思考后进行总结,其总结或描述更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连接点,描述的内容是:(1)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是引入焓的必要性及焓定义;(2)由于ΔH只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有关,所以在等压和不做非膨胀功的条件下,ΔH=Qp, 用ΔH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更合理;(3)进一步理解了Hess定律的本质;(4)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物质的摩尔生成焓、物质的摩尔燃烧焓、键焓或Hess定律四种途径来求出该反应的热效应。而PPT电子板书的班级,由于没有整个内容的板书呈现,学生只能参考课本和记忆来进行简单总结,来不及深加工,其描述如下:(1)本节课的内容是讲了焓定义;(2)讲了ΔH=Qp的应用条件;(3)讲了Hess定律的内容;(4)讲解了化学反应焓的求法。由此可见一斑。不但正常的理论授课,在复习课中传统板书也呈现了相对的优势。复习课中教师通常会用到思维导图来展现整章知识的框架和联系,PPT电子板书呈现虽然规整,但由于版幅的限制,也不尽人意。由于传统板书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随时可以添加和补充内容,尽管思维导图没有电子板书的呈现规整;相比之下,PPT若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某点内容,在讲课时想要临时添加就有点困难了。

(二)展现思维过程

不管学习哪一门课程,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于知识的累积,而来自于生成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而思维的过程是不可视的,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展现思维的过程,让学生找出思考的出发点及思维的路径,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不能忽略的问题。而传统板书展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证明过程就是一个很好地呈现思考方法和思维路径的方式。传统板书比电子板书更能强调对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的梳理及呈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

以物理化学为例。物理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其逻辑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环节的一环扣一环,更体现在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上,若没有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物理化学也就失去了其独特的一面。尽管电子板书也可以体现公式的推导过程,但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展示了中间过程的数学式,根本体现不了传统板书给出的推导过程,传统板书可以更细化,通过教师的板书,学生能真正体会到物化学科赋予数学公式的具体含义,才能注意到公式的每一项的由来、正确的表达形式、适用条件、推导的中间过程等;教师板书的过程和教师的语言描述是同步的,由于板书需要时间,这给了学生缓冲的时间,学生可以眼、脑并用,在注意教师写板书的同时,也会利用这个缓冲时间思考和反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有时间进行笔记,补充课本上没有出现的中间过程,以便课下充分思考。传统板书有助于学生高效参与课堂互动,同时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能获得思维缓冲,从而构建“新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