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理念下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 武少燚

摘  要: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推动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和深层次融合,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转变英语教学模式,剖析英美文学教育的生态环境,构建SPOC理念下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将教师、学生、文学作品及教学环境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SPOC;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深层次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115-04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and British & American literature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means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change the English teach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 analy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ducation,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SPOC concept, and integrate literary work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into th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ecosystem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teaching.

Keywords: SPOC; ecologic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deep integration

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宋炳辉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目前文学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说都与当代文化和文学的大生态有关,是当代文化和文学生态转型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反过来加剧了这种生态的危机”[1]43-44。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实体书店走向“没落”,这些都导致文学教育功能的萎缩和文学生态环境的恶化。美国理论学家希利斯·米勒就曾发出“文学死了吗”的悲怆质问。反思当下文学教育,亟需融合新元素构建生态化文学教育模式。

一、开展生态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包含着历史的记忆和哲学的睿智,英美文学是英美两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文学是创造的艺术,是用语言创造的一个独立世界……与其他艺术媒介不同,文学语言是精密的、自我集中的、非直指的,文学语言更具有内涵性,更富传统,不直接诉诸形象,但更具有暗示力”[2]2。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时代脉搏、反思社会现状,因此,英美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西方国家的表层文化,更因凝聚着对社会和人生的真知灼见体现出英美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文化,英语强大的表意功能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大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有助于了解一些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地理、风土人情及人们的价值观等,培养英语语言学习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因为所读作品具有故事性,还可以陶冶个人的思想情操,激发和培养阅读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动机,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自觉形成英语阅读的习惯”[2]2。是以,要真正掌握英语,提升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英美文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各领域专家和学者们重视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学科内部的生态平衡与发展格局问题日渐突出,生态学的一些研究原理和方法被广泛用于各领域。语言学专家、学者们着眼于生态学来探究语言教学模式的革新,建立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者们将研究对象喻为生态系统,强调文化和文学对平衡语言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的习得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变化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彼此作用和相互协调是语言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而将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融合,构建生态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其至关重要的一环。实现教育主体(师生)、文学作品、教育环境等生态要素的平衡是践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表征,更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但目前,随着大学英语和英美文学教学环境的不断发展,各要素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高校实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非生态现象,如教学生态主体之间失衡,教学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学生生态主体的文化语用能力缺失和教学生态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等。

为了改善教学生态系统中的非生态现象,确保各个要素的协调和平衡,建立良性循环的英语教学体系,本文依托智慧教学工具“超星学习通”,构建SPOC理念下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以期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的有机交融,探索促进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策略。

二、运用SPOC理念的优势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占网民整体的40.5%[3]。线下向线上课程的转变使在线教育迎来史无前例的全国大规模推广应用落地,用户需求在特殊时期得到充分释放,其或将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而近几年,5G技术、人工智能、直播技术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兴科技不断赋能在线教育,使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成本低、突破时空限制等优点日益凸显,同时解锁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迅猛发展。其中,MOOC和SPOC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放异彩。

MOOC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远程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随着美国顶尖高校建立Udacity,Coursera以及edX等学习平台而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蓬勃发展。

MOOC具有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特征。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的限制,实时在线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获取知识,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MOOC为学生提供了“高级定制”般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个性化的内容,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MOOC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教师主导”向“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MOOC还提供了多元互动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重交互。总之,MOOC可以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但是,由于MOOC平台不受选课人数限制,大学英语和英美文学课程内容繁多庞杂,学生人数过多会导致老师与学生无法形成良性的互动;再者,MOOC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即便是自制MOOC也需要庞大的教师团队。这些弊端既不利于MOOC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生态化文学教育的初衷。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冷思考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应势而生,弥补了MOOC的缺点。

Small指参与课程的人数是有限的,人数相对较少,可有效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Private是指课程参与者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开放,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满足网络教学平台的可持续发展。MOOC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参照,而SPOC模式的应用能够使英语教学个性化、特色化,更符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层次,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因此,运用SPOC理念构建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是有益的尝试。

三、开展生态化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教师利用SPOC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整合资源,选择某个平台上某一门MOOC的课程资料、教学视频和课外拓展等作为教学资源。学生课前根据SPOC平台上教师发布的内容自主进行线上学习,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活动、答疑解惑等探究式学习,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和多元评价。为了验证SPOC理念对构建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成效,拟选取本校2020级财务管理专业1、2班为实验班,采用SPOC融入英美文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材料专业1、2班为对照班,用常规模式开展英语课堂教学。该差异性教学方法的实施期限为两学期,期间教师会不定期地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SPOC教学的接受程度,为后续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分析提供真实依据。

在“中国大学MOOC”中以“英美文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139条相关的结果,选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其尧老师等开设的《英美文学入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老师等开设的《英美文学》以及西南交通大学李成坚老师等开设的《西方现代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国家精品课)等作为文学作品的视频来源。此外,由于本校与“超星学习通”的合作在技术问题、平台建设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学习通”作为SPOC平台。

SPOC平台融入英美文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合力将教学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现传统教学与SPOC教学的优势互补,进而借鉴SPOC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模式构建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具体实践路径如下。

1. 整合学习资源,将教学目标生态化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整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视频、习题、相关英美文学知识拓展以及网络资源等。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4]1。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5]17。可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已成为大学英语和英美文学课程的共同目标,将二者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英美文学相关作品的契合点,并通过SPOC平台推送给学生,保持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的平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四册Unit 6 “Gender Equality”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涉及两性平等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例如,在社会角色和经济条件方面女性与男性社会地位的不同,女权运动的基本目标,减少性别歧视的潜在措施,激发学生从自身的观察和生活经历的角度讨论对男性/女性的看法。艺术源于生活,小说即对日常所见的高度凝练。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既关注黑人女性的成长,又刻画黑人男性的创伤,着眼于黑人和白人两种文化冲突对黑人的影响,致力于性别平等,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课前,教师整合莫里森简介PPT,其最新作品《上帝救助孩子》“God Help the Child”的视频讲解,文献《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中深黑色黑人女性的主体建构》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等资源,并通过SPOC平台推送给学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