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 陈建中

基金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0

摘  要:基金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引,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构建基金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框架,形成以知识结构为主线,以思政专题为抓手,以模拟运作基金为手段,将价值塑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对于培养新时代金融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金管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9-0174-05

Abstract: Fund Management is a highl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in finance. Guided by the Guiding Out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trinity" of value building,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Fund Managemen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era to form curriculum design scheme of taking knowledge structure as the main line, 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opics as powerful tool, sim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fund as the means, and shaping of value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Fund Managem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全球化、多元化、证券化是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基金业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余额宝让货币市场基金走进了千家万户,货币市场基金的爆发式增长使其成为老百姓资产管理与理财的重要工具,基金及其基金管理有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金管理课程成为了金融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基金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强,职业道德和金融伦理教育不到位,难以满足金融业现实的人才需求。与此同时,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等一系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的教育改革,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基金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基金管理教学效果,实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经管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一、基金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原则

(一)基金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传统基金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大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比较侧重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中包含了思政内容,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思政目标,并且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实现途径。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纲要》为指引,基金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重新确定如下。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融合为总体目标,需要达成以下具体目标。

(1)思政目标:政治觉悟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金融伦理,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2)知识目标:掌握基金特征与品种、基金交易与费用、基金募集与运作、基金绩效与治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基金业政策与法规,熟悉基金业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基金行业理论研究前沿;(3)能力目标:具备设立基金、构建基金资产组合与投资组合、进行基金合规管理和信息披露、开展基金绩效评价等职业能力,具备获取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新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了两大特色:第一,单列了课程思政目标,思政目标涵盖了政治、道德和精神三方面内容,政治方向的引领,侧重在“为谁培养人”;职业道德和金融伦理的遵循、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的树立,侧重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政治觉悟与道德水平的培养,要围绕《纲要》要求,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五大内容重点入手全面推进落实。第二,在能力目标中,强调了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把学位教育与行业资格认证相互联系,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侧重在“怎样培养人”。

(二)基金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总体原则就是遵循《纲要》的指引,按照《纲要》要求对原来的课程教学设计从教材与参考文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安排与过程管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审视和调整,具体的原则包括。

(1)坚持“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原则。“三位一体”就是“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基金管理作为金融专业的专业课,其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必须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职业伦理和道德教育摆在显著位置,在注重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其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始终坚持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塑造价值观。本文就是以这一基本原则为指导,从“三位一体”融合的视角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课程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教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因此要强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来安排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与学生的适时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例如微信群、QQ群等,技术进步为教师开展线下教学、线上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基金管理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要掌握基金运作规律,对基金资产进行配置,构建投资组合,需要金融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基础,要补充哪些知识,然后开展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质上是学习目标的实现,体现为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课上课下结合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课下学习潜力,纠正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时间短,时效性强,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课下自学则正好相反,加上教师的引导,课下自学的功效将事半功倍。在很多时候,教师要求掌握的教学内容,不是通过课程灌输被接受,而是通过课下学习慢慢地内化到学生心脑。以模拟运作教学方式为例,学生在模拟运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方向和知识点,开展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4)坚持学位教育与行业资格认证结合原则。基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大众理财的重要工具,基金业从业人员的社会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基金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务层面,基金监管部门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建立行业门槛,金融行业通过特许金融分析师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国际金融理财师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金融理财师AFP(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 等行业资格认证建立行业标准。作为为基金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开设基金管理相关课程,如果不能进入行业门槛,没有一定的行业能力,就无法从事基金相关工作,因此,基金管理课程实际上承担了理论与实务衔接的重要任务,要求课程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实践性和时代性,既要开展学位教育,又要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征,重视行业从业要求,坚持把学位教育和行业资格认证协调统一起来。

二、基金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是课程的总体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构建一个分工明确、有主有次的课程教学结构。知识有其自身的结构逻辑,是有形的,所以知识结构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主线;价值和能力都是无形的,价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通过教学过程的控制才能实现,因此可以作为教学设计中的工具和手段。据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以知识结构为主线,以思政专题为抓手,以模拟运作基金为手段,将价值塑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一)知识传授

以知识传授为主,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塑造价值观,培养能力。基金管理课程知识内容比较庞杂,不同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从基金的生命周期角度,本文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成四个模块:基金特征与品种、基金交易与费用、基金募集与运作、基金绩效与治理,并且明确了每一个模块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见表1)。按照知识逻辑形成课堂教学的时间主线,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开展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描述性案例为主,安排1-2个讨论性案例。通过课外自学、课外作业和基金的模拟运作巩固所学知识,在知识的传授和案例教学中注重与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契合,强调职业道德与金融伦理教育。

(二)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为主,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塑造价值观,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模拟运作基金进行,模拟运作基金的教学安排,见表2。具体为(1)组建学习团队。将学生分成8~10个基金管理团队或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组长负责与老师沟通并组织团队运转,各团队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2)设立证券投资基金。每个学生团队给予一定的虚拟启动资金,设立一只证券投资基金,确定基金名称、类型和投资策略,基金以国内外价格公开的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买卖价格以实时价格为准。(3)运作投资基金。对基金资产进行配置,构造投资组合。建立班级微信群,每周周末在微信群公布基金净值、基金投资组合的前10大持仓股、单只股票市值的净值占比以及投资组合的调整等,教师及时进行点评。(4)评价证券投资基金。应用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对自己的基金进行评价。(5)学习汇报。课程结束前,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操作情况汇报和学习心得汇报。PPT汇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基金投资策略及其变更、资产配置与投资组合依据及其调整依据、基金净值的变化、基金合规性审查、基金绩效评价、操作体会和学习心得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