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海省地方文化的创新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高莉苹摘 要: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使人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意义和宝贵价值。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地方本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各地群众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沉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总和。优秀的地方文化兼收并蓄,历久弥新,蕴含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教化育人的道理,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对优秀本土文化进行梳理和挖掘,提炼与思政课教学相契合的文化内容,把优秀的本土文化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思政课有助改进教育引导方式,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感染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创新思政课;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0-0058-05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enlighten people's thoughts, edify sentiment, warm the soul, and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valuable valu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local culture scattered all over the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the total of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 formed in the long-term common life of the people of all par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Excellent local culture is inclusive, enduring and new, contains profou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people, has a powerful educating function, and has internal consistency with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b and excellent local culture mining, refining and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corresponds to the content of culture, the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pattern of "trinity" into the education course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way of education guide, rich forms of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content and education power.
Keywords: local cultur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 trinity
一、青海省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概述
我国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深厚,青海文化是西部少数民族汇集以及新疆与西藏加以融合的一种多元文化。青海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多民族长期的共同劳作、繁衍生息、彼此交融发展中逐渐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资源。在这些众多的地域文化资源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又兼具较高的教育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青海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现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千百年来青海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生产活动中,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相互帮助、并肩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生动演绎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时青海也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多样的宗教文化与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多民族团结奋进的优良历史传统与建设成果都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体现民族团结的“民族团结示范点”,体现独特藏式庄院建筑风格的尖扎“昂拉千户宅院”,集中展示特色民族文化的藏文化馆、青藏博物馆、海西州博物馆等,为打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思想根基。
(二)丰富的民族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青海留下宝贵的红色火种,如以“长征”为主题的果洛州班玛县红军沟革命遗址,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在这里,红军得到休养生息,也与当地藏族同胞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将共产党民族平等与宗教信仰政策带到这里,同时也将革命的精神火种留在这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感悟“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路军”为主题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对我们全面认识西路军的悲壮历史,弘扬红军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青海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两弹一星”精神和柴达木精神以及建设新青海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新青海精神”,新青海精神是奋斗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为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力量之源。
(三)丰硕的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青海省脱贫攻坚也取得决定性成就。青海省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作为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部“清零”。青海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创造脱贫攻坚斗争伟大决战的“青海实践”,为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维护“四个意识”提供坚实物质基础。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园”的生态地位,然而青海因区域干旱、高原等气候特征,生态十分脆弱。2016年习近平在青海考察用三个“最”评价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青海考察调研,再次强调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他指出,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近年青海省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使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了青海贡献,为生态文明观践行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价值
(一)内涵概述
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指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思政课的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借助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三种不同教学形式,进而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教学”为课堂有益补充,以“实践教学”为课堂延伸的“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青海师范大学基于本校的教学实际通过研究构建青海省优秀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按照高等教育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将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为三个环节,使理论感悟、网络学习与实践体验三者有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认同,进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可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由三个重要的单元构成。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和主阵地,依托青海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沉淀形成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包括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典型案例等,采用课堂探究、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方式融入到课堂讲授之中,把理论知识讲清楚、说明白;再次,以“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深度挖掘优质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重在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最后,以“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课内实践以各种课堂活动为主,校内实践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主,校外实践注重学生亲临以优秀地方文化为代表的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重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应用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当前针对思政课教学状况不佳,教学效果堪忧的普遍现状,加强教学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地方优秀文化蕴含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教化育人的道理,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优秀地方文化进课堂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青海师范大学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造性地采用青海省优秀地方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要特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依托理论教学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引入文化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网络以“跨越时空局限、信息传输量大、虚拟性隐蔽性强”为优势,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以“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要特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切实有效方式,可进一步验证理论的正误,检验理论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可以说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相辅相成、互补互动的关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实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强的现状。“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致力于挖掘青海省本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特质与实物载体,力图以“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共建共享网络平台”的方式将之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方法革新,以实现地方文化资源向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同时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利用与大学生相贴近的生动故事、典型案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拉近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力反击空洞理论说教带来的民族虚无与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对大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有效实现思政课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促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致力于对青海省本土优秀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挖掘,促进思政课与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紧密结合,实现从资源优势向教学优势和实践优势的持续深入转化,在此基础上达到“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教研育人”的目标,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帮助大学生由知向行深化,逐步实现知行统一,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其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3. 切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把优秀地方文化有效融入到思政课之中,以便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地方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效把主流价值观转化为文化形态来引领学生、滋养学生,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增强思政课的抬头率、吸引力和获得感,切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