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作者: 范俊峰 邓苏心 卢晓摘 要:为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成为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拟从阐述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入手,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通过完善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联动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价值观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03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adhere to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intends to elabo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We have improved the role of the classroom as the "main channel", the role of the school as the "platform", and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joint developmen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ion; guidance on values
2012年,国家将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学要求与评估体系,要求各大高校注重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置身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环境中,政府对青年创业倾注了各种支持和政策鼓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之下选择在青春年华之际开始初次创业。大学,是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步展开的关键时节,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大学也是青春的象牙塔,学生可以在塔内自由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因此,如何在青年学生创业初始,传授学生创业方法的同时,给予正确的方向引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本文拟从阐述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入手,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进而就二者融合的路径谈些个人思考,以引起讨论。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创业作为时代的新潮流,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无疑是大势所驱,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呼唤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创业是疫情背景下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性,其发展必须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解决人头脑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这一研究的理论来源。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关乎人民福祉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爆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造成了极大挑战,许多行业均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威胁,大企业面临裁员困境。受疫情持续的影响,全球整体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就业岗位不断缩减、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多,这三重压力造成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创新创业进一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无疑给就业压力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充满可能性的就业道路,用创业拉动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岗位方面的压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此刻不能停滞不前,而应作为一个转型升级的契机,寻找疫情之下迸发的新机会。
(二)创新创业有利于高校落实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敢于超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从实践方面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提供实现平台,为他们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提供真实、直观、可感的体验平台。目前,创业教育在大学之中全面普及,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也年年升高,创业教育的普及对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一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样为了“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因此二者具有联动发展的可能性。当前,创业教育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也存在着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强调创业经济价值方面的认同而忽视了思想价值的引领、过度强调个人价值的凸显而忽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既从思想意识层面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又要落实教育实践活动,彰显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创新创业为青年学生开启人生的筑梦之旅
90后、00后是注重个性发展的一代,是不拘泥于职业束缚,勇于追求、勇于开创自己人生的一代。大学生普遍认为闯一闯社会,进行创业会让青春更加精彩,更不希望自己的青春像老一辈人一样从事同种工作。创业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把精彩人生的钥匙,开启了追逐梦想的筑梦之旅。通过创新创业,青年学生们可以拥有人生的无限可能,这份可能不仅是筑梦的堡垒,更蕴含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学生创业过程中探索意识的引导,创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授予,创业者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当前青年学子的生活与互联网和媒体接触密切,网络中充斥的大量西方消极思想,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取向,极易对青年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思想上的培育同实践育人两个教育基本方面的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筑牢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基石之上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方向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和创新思想建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激起其对待工作的热情,以开启精彩人生,该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为前提。只有疏通了心灵上的道路,才能使生活中的旅途一往无前。因而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一致、密不可分,正是由于二者关系的密切性,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二者同构共生,具有内在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要求[2]。现今,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强调植根于现实、根据现实世界的变动不断进行方法、形式上的创新。而创新创业的首位亦是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培育学生勇于开拓进取,敢于突破陈旧的职业,勇于创新的思想精神。二者共同表达了当下最重要的时代精神,都与社会发展的观念相适应。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都与当今社会提倡创新的时代精神相吻合,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二者同构共生,联动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基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在理论工作上寻求研究突破,更要注重学生实践方面的真实体验。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借助实践锻炼,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创业过程中必备的实践技能,使其成长为新时代社会所需的、具备专业的创业技能与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马斯洛的生存需求不再成为人们最终追求的目标,人们则越来越看重精神价值方面的追求。“谋生”不再成为青年人创业的首要理由,青年学生更愿意通过选择自我创业去铸就精彩人生,而这在另一层面上也反映出大学生创业观的“不成熟”,在创业驱动中感性大于理性。这一创业观的“不成熟”也引发了价值观方面的许多冲突,因而创业不仅是实践问题,从思政专业来说,更是价值观的引导问题,后者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坚守本心,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为主,决定了青年创业的稳定性和抗压性。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互推互进,不可分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创新创业,用中国梦去引领大学生,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青年以后的漫漫人生道路也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双向建构
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直达共同的教育道路目的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可以相互助力,实现双向建构,联动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内外双向建构,确保二者相互促进,将思想理论优势与创业实践优势结合起来呢?从大的方面来说,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助力,以创新驱动人才发展,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从小的方面来说,学生、教师、高校三方面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创业不单单是学生个人的任务,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校给予广阔的平台。反观,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单是学校课程内容之一或教师的教学任务,在高校和教师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学生为核心,注重体验和引导,授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学校做好学生的外部保障,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平台资源、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内创业平台;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同时要不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用中国梦去引领创业目的,既确保方向正确,又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由此环环相扣,这些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建构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因素。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分析
为有效地指导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正确路径,做好创业过程中的价值观引领工作,高校要致力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相结合。在此,本文提出有利于二者更好融合的几点举措。
(一)完善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近些年来,有关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阵阵。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构建理念和目标方面,更需要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连接起来,需要重新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与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双向提升实践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3]。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主要渠道,在理论和实践各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增加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利用专业课程无声渗透创业及思想价值因子。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学段内容,层层递进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创业与思想价值的引导应有不同侧重。譬如针对处于本科初始阶段的大一新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处在模糊不定的构建期,此时应着重加强对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教育及课堂内容应重点放在基本的理论学习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该阶段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注重课堂内容的发展性,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能力和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于大四毕业生,要让学生在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知道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满怀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好实际问题,将学生关切的问题作为重点,课程内容设计重点放在实际操作性方面。针对不同学段有不同侧重点,由此体现课堂主渠道在不同学段教育中的的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