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育种学教学创新实践与成果总结

作者: 朱明霞 李玉华 王长法 曹贵玲 王桂英 李孟孟 李玉保

动物育种学教学创新实践与成果总结0

摘  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课程的高阶性,深挖课程育人元素,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为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贡献力量。采用分层次递进实践,注重课程的创新性,着力打通课堂教学、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等育人环节;深度融合生物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交叉学科知识,培养新时代合格畜牧人。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将雨课堂手机APP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发挥智能手机的助学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采取过程性评价,实现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主体多元化,有效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

关键词:动物育种学;立德树人;高阶性;创新性;达成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084-05

Abstract: This paper adheres to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higher order of the curriculum, digs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elements,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ealthy body and mind,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xcellent practical skills, to play a good livestock and poultry seed industry to make contributions.  This study not only adopts hierarchical practice,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curriculum: 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 links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also deeply integrat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g data,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o on, so a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livestock people in the new era. In this study, 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chievement of course objectives, that is, the rain classroom mobile APP is appli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smart phones in helping students, really mak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effectively activating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arousing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process evaluation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method and subject of the assess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degree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Keywords: animal breeding; cultivating people; high-level nature; innovation; degree of achievement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作用。一方面它与前期所学生物统计学、动物遗传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是后期养禽学、养猪学等各理论课程的铺垫[1-2]。

一、课程基本信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论教学以传授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为主,实践教学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主,课程实习以培养学生下愿接地的品格。

动物育种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45学时(2.5学分)、实验教学36学时(1学分)和育种实习部分2周(约72学时)。

二、课程建设历程

动物科学专业是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始建于1951年。动物科学专业依托畜牧学学科,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十四五”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动物育种学为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2006年以后独立设课,2013年以后动物育种学实验独立设课,2016年增加了育种实习内容。2021年3月动物育种学获得聊城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三、解决的“痛点”问题

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桥梁”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新时代应用型畜牧人才。

1. 教材内容与学科发展不一致的矛盾。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案例不是选择国内近几年新培育的品种(品系),与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不一致。

2. 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接受度的矛盾。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成了“低头族”,学生参与少、兴趣低,接受度差。

3. 评价体系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矛盾。传统考试的一纸期末试卷定高低,学生死记硬背、临时突击,考完就忘,教学产出率低,无法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四、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改革创新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坚持OBE教学理念,将雨课堂手机APP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活”起来,激励课堂,创新思维,培育新时代合格畜牧人。课程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二)改革创新举措

1. 强化教学研究,培养专业化创新型的授课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的四位教师均是毕业于全国知名高校的博士,承担国家级或省级重点项目多项,也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授课团队通过以老带新等举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线上线下教学研究已成常态,外出参加培训,通过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示范借鉴,共同改进提高,既更新了教学理念,也提高了教学能力。

2.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变“教得好”为“学得好”,变“单声道”为“立体声”。借助雨课堂手机APP,使教学效果外化,充分发挥手机的助学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教学设计的科学化

在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情(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进行准确分析的前提下,针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通过导学、助学、促学和评学精心设计每个知识点的呈现形式,从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导学: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学情分析等,明确本次课教学目标,制定学习任务,编写导学案,选择课程资源,制作课件PPT,录制微课视频,设计导学问题,精选教学案例。

助学:通过签到、随机点名组织课堂,提高学生到课率;通过提问、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辅导答疑、分类辅导,提高学习质量;通过介绍学科前沿、拓展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促学:通过雨课堂等后台数据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度,并对落后同学采取个别关照、心理辅导、学法指导、交流谈心等方式进行督促。

评学:通过作业质量、课堂测试准确率、数据分析、调研反馈、小组汇报和互评、学生评学和督导评学等,掌握“教”与“学”的质量和目标达成度,并持续改进。

(2)教学组织的精细化

针对不同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精心组织课前、课中和课后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雨课堂APP的互动功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精细组织教学如图2所示。

教师:课前按照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上传预习材料,发布课程任务,课程中精讲细讲重难点,组织教学活动、答疑解惑、拓展新知;课后自我小结,评价分析和持续改进,通过班级QQ群、平台讨论区进行交流答疑等。

学生:课前通过学习通、QQ群等平台自主预习,学会简单易懂的内容;课中提问讨论、参与活动任务、测试评价、深度学习;课后完成作业、撰写课程论文、自我评价和知识构建。

(3)教学方法的有效化

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如图3所示。

问题驱动法:老师从育种实践提出问题,围绕本章重点、研究热点和专业焦点等问题设计讨论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学生的探索空间,让每名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育种实践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根据各章节知识点选出2~3个育种的典型案例,确保案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在新品种培育章节,以鲁西黑头羊等案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各育种方法的理解与应用[3-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逻辑教学方法:对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前沿内容,采用逻辑教学法,建立知识树,加大理论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直观学习和深入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是什么”的同时,真正理解“为什么”,从而真正落实学习效果。

(4)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以点带面。通过雨课堂打卡、随机点名等,督促学生同频同步,开展分组交流、主题讨论等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课下利用餐厅沙龙、辅导答疑等。邀请知名育种专家来校作报告。多样化教学如图4所示。

3.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新时代畜牧人

(1)精讲经典内容,奠定学习基础

重点讲解个体遗传评定、选配和新品种培育等经典内容,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而对于易学易懂的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绘制“知识导图”实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注重学科前沿性和时代性,保证知识的与时俱进

根据“目标导向”,将时事资讯、前沿进展等与传统课本知识有效融合、重新组合,打造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如图5所示。

结合新农科、智慧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驱动融入热门的“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内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