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看高校新手教师成长

作者: 林琼慧

摘  要:高校新手教师入职之初会面临各种困境,在教学共同体内“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新手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高校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是高校新手教师“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的加速器。学校教学共同体的制度文化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新手教师是合法地向中心移动还是“被边缘”;激发新手教师的动机与向心性努力可以增强归属感和身份感;实行“多导师”制,引导新手教师从“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从一名新手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加强职后培训常态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新手教师;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教学共同体;青年教师助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164-05

Abstract: New academic staff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will encounter various difficulties at the commencement of their employment. Against such backdrop,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in the teaching community was proposed as a critical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cademic staff, and the teaching assistance fostering mechanism for new academic staff was viewed as the accelerator of the transition from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to 'full participation'. While the support of the institutional culture of the teaching community generated substantial impact on determining the new academic staff's development towards 'legally center' or 'passively peripheral',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could be enhanced by inspiring the motivation and centripetal efforts of new academic staffs. Meanwhile, the multiple-tutors mechanism, which was implemented to guide new academic staff's transition from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to 'full participation' and the swift growth from a new staff into a teaching expert.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r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form a long-term mechanism.

Keywords: new academic staffs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teaching community; teaching assistance fostering mechanism for new academic staff

2012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在全省高等学校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省高等学校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①。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还提出要“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②”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导下温州理工学院于2020年10月出台了《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实施办法》,以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一、高校新手教师的困惑

(一)高校新手教师的内涵

本文所指的高校新手教师即文件所规定的助讲培养对象,包括新聘用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在岗教师;高校教学经历不足3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且未接受过助讲培养的在岗青年教师;教学单位或教师本人认为有必要参加青年教师助讲培养的青年教师。

(二)高校新手教师的困惑

高校新手教师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角色变化的困惑

对绝大部分高校新手老师而言,入职高校那天起,虽然说面对的还是校园这个环境,但是从十多年的学生身份突然转变为教师,个体的职责和行为规范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以往没有过的经历。虽然他们自己也刚刚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而来,但是发现他们自己与面对的学生是有“隔阂”的,甚至是有“代沟”的。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个性分明、彰显自我,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接受信息速度非常快,但是不会盲目崇拜老师。特别是由于学校层次不同,新手教师毕业的学校基本上是国内“名校”居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高,自学能力强。如果以新手教师自己学生时代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开展教学活动显然是行不通的。从学生到教师,新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都会给他们带来困惑。

2. 教学能力的困惑

绝大部分高校新手老师来自国内名校。他们具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但基本是非师范专业的,对教师的职业认知是模糊的,对教育教学学科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教学理念还没有形成,除了个别在读书期间有过助教的经历,基本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很想把课上好,但不知道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知道怎么编写教学大纲、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甚至不知道教案该如何编写。

3. 职业发展的困惑

入职高校后,原则上第一年不安排新手教师独立授课,但是有些专业教师紧缺,新教师刚来几个月就要安排独立授课。而且课程安排上并非由新手教师自由选择,一般是哪门课缺老师就由新手教师顶上。如果所要讲授的课程不是他们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再加上教学能力的欠缺,就会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及督导评价都不是很高,而这往往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另外,没有直接上讲台的新手教师,除了要跟导师听课,参加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活动外,有的二级学院会安排新手教师到办公室收发文件、跑行政楼送文件、盖章、整理数据等。这种情况下,有些新手老师会有深深的失落感,觉得自己一个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居然成了打杂的,大材小用,感觉不受重视。新手教师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也没有根据环境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遇到小小的挫折便认为自己不适合当一名高校老师,再加上薪酬达不到预期等其他原因,来了不到一年便离开的也有好几位。

高校新手教师的成长,不仅影响其个人职业发展,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面对新手教师的困惑,高校在其入职之后举办青年教师助讲培养等活动很有必要。它可以缩短新手教师的适应期,解决新手教师的困惑,对他们的职业责任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能等产生很大影响,促使其从一个教学“新手”向教学“熟手”靠近。

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高校新手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涵

J·莱夫和E·温格在1991年出版的《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学习观点: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获得模式”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提倡的是通过“参与模式”进行社会性学习。它研究的是一个新手如何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从而成长为“实践共同体”中核心成员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合法”指的是新手获得进入“实践共同体”的资格,有了参与者的身份,才能被“实践共同体”内其他成员接纳,才有从新手成为熟手的过程和可能性。“边缘性”不单纯指“外围的、不那么重要的”,而是指作为一个新成员,最初学习的位置和形式。但它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有潜力向共同体活动领域里更深入的方向前行的位置,它暗示着一种开放的通道,一种为了理解的目的,通过逐渐增长的进入,通达源头的途径,与之相对的是“充分参与”。“参与”是学习的关键成分,学习者应该在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通过与专家、同伴的互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新手只有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其真正深刻的学习才会发生。

高校新手教师“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指的是高校新手教师在高校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下参与高校教学共同体的学习,接受入职导引教育及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不断地在既定情境中与专家、同伴交流,增强新手教师的责任感、身份感和使命感;使新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提升教学技能,最终达到共享。它代表着新手教师由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到共同体核心成员,从教学新手成长为教学熟手、能手的过程。

(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是高校新手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

作为一个新人,步入工作岗位就意味着以教师身份重新学习的开始。高校新手教师入职后便获得了参与共同体学习的“合法”资格,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他可以参与学校所有的教研活动,可以与其他教师一样共享学校教学资源、信息。但最初新手教师参与的活动基本上是对教学能力要求不高、风险不大的“边缘性”工作。特别是第一学期基本没有教学任务,而是被安排听导师的课或被安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充当老教师的助教、批改学生作业、监考,甚至在学院办公室里帮着收发教学文件、整理数据等琐事,有些新手老师会有深深的失落感。殊不知这些“边缘性”的“琐事”让他们从近距离、多元化的路径中了解了学生情况、了解了各种教学文件如何规范、了解了老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当他们独当一面后,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潜移默化、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缄默性的知识,促使他们从新手成长为熟手。另外,即使是“琐事”,新手教师“参与”的也都是实际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观摩,在“教”中学习“如何教”,教学经验的累积就是在“做”中学到的。值得一提的是,“边缘性参与”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对新手来说,如果能合理运用“边缘性参与”,则意味着一条通向内部核心的途径。随着参与的深入,新手教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教学任务和责任越来越大,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者的轨迹前进,即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成为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所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是高校新手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

三、高校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是“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的加速器

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是指由各高校负责实施,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新进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专门进行一个时期相对集中培养培训的制度①,主要由青年教师研习营、导师制以及各种培训构成。高校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是“边缘化参与”向“充分参与”的加速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研习营是新手教师成长的高效能教

学共同体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中的“学习”是发生在“实践共同体”这一场域里的。新手教师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由新手变成熟手,是需要实践共同体提供的背景和情境脉络来实现的,对于高校来说,我们称之为教学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具有三个要素:“一是共同的事业;二是相互介入;三是共享的智库”。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项目之一是青年教师研习营,青年教师研习营为新手教师成长提供高效能的教学共同体。它是专为新手教师开设的,是新手教师互动的一个平台,活动主要针对新手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的需求,紧扣教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这是新手教师之间拥有的共同追求的事业目标;在研习营里,资源是多样的,学习的课程是高度情境性的。研习营会定期为新手教师开展名师讲坛、教学工作坊、公开课观摩、网络课程等活动,请专家、教学比赛获奖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研习营内容安排均从新手教师实际出发,精细、精准,给予新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最直接的文化浸润。新手教师观察、学习、模仿、内化,遇到疑惑的问题不仅可以向专家请教,同伴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和介入,对共同的事业彼此协商,而且在协商的过程中共享各自对教学的理解;并且随着参与的深入,作为新手教师通过青年教师研习营继承了这个教学共同体的共享智库,教学共同体的智库不仅包括了优秀的老教师们在教学共同体中的贡献,还包括了教学理念、职业规范和各类教学案例,也包括了新手教师参与、互动、反思而形成的新知识。在教学共同体里,新手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共享、在实践后反思,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最初的困惑、慌乱到后来的日趋成熟、淡定,新手教师越来越适应教学共同体的学习活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够得以迅速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